筆趣閣 > 暮漢昭昭 >第二卷 第十七章 堂議(下)
    劉宏來到兀自跪在地上的劉辯身前,將其一把扶起,雙眼直愣愣的盯着劉辯,一字一頓道:“袁紹勾結太平道謀逆,你可能說明緣由。”

    劉辯見皇帝父親眼神深邃,冷峻的可怕,身體不由一陣寒顫,所謂的袁紹勾連太平道謀逆,那不過是劉辯結合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一些歷史真相之後的個人推測,到底是不是真的,他不知道,他當然也不敢說這就是真相。

    劉辯到底還是有些過於張揚了,想到這數年來自己做了那麼多大事蠢事,可是到最後總是能矇混過關,逢凶化吉,那可不是因爲自己所謂的大漢預言家的身份或是自己聰明機智的頭腦,更多的還是來自於皇帝劉宏的庇護、大漢嫡皇子的身份。

    可是當自己與劉宏不再站在同一戰線上了,後果又會是什麼,比如這一次,公然請求劉宏解禁黨錮,到底會有什麼後果?

    這麼一想,劉辯竟然有那麼一絲後悔,袁紹想借皇甫嵩之口解禁黨錮,成爲名正言順的黨人領袖,那就讓他去當啊,自己瞎湊什麼熱鬧,難不成天下士人們會因爲自己今日在御前的這麼一句話從而選擇自己不選袁紹?

    自己又想獲得黨人們的認可與支持,又想打擊袁紹,削弱袁氏在皇帝眼中的地位與價值,如此看來簡直就是想當然的愚蠢想法,可是現下想要後悔卻也是無濟於事,說出去的話哪有收回來的道理呢?

    因此,劉辯只好硬着頭皮答道:“袁司隸賓友許攸,曾親口與兒臣有言。”

    “這個許子遠,如何能夠這般跳脫,其人所言何事?”劉宏背手立在跟前,仍是一番嚴峻冷漠之相。

    “許子遠乃言,袁司隸與封諝、徐奉二人勾連太平道之事早有知悉。”

    “早有知悉?”劉宏若有所思:“是知悉封諝、徐奉崇尚黃老,與那些個太平道人多有來往,還是知悉太平道不過妄稱傳播道術,實則卻是要反我大漢。”

    “乃是知悉太平道早有反意。”劉辯如是答道。

    “皇甫中郎,劉辯之言可有假嗎?”劉宏聞言,當即朝着皇甫嵩問道。

    “臣……臣實在不知。”

    “你不知?”劉辯眉頭一蹙,眼神中閃過一絲肅殺之意:“還是你不想說?”

    皇甫嵩忙扣首辯說:“許子遠與臣私下交談不過意欲勸說陛下解除黨錮,至於袁司隸事先知悉太平道欲反,實在沒有與臣提及分毫!”

    “原來如此。”劉宏轉了個身,坐回到位子上,低聲喃喃道:“我知你皇甫義真是個聰明人,若非身後尚有一個四世三公的袁氏,也斷然不敢與朕有這解禁黨錮之言語,此事莫要再說,爾等都起身吧。”

    皇甫嵩、朱懏聞言皆直立起身,便只盧植一人尚跪在原地,卻似未曾聽聞一般。

    “盧中郎,你這又是何故?”劉宏見狀問道。

    “若是陛下以爲,解禁黨錮一說乃是我等仰仗袁氏家世乃有之言,那恕老臣不能起身。”盧植如是答道。

    “這又是爲何?”劉宏攤了攤手,一臉不解。

    “解禁黨錮,乃是立國爲政,振興社稷之根本,閹人誤國,臣不以爲意,黨錮禍國,臣深以爲然。士人之於社稷,實乃脣齒之依,皮毛之附,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臣從來都以爲陛下聰慧通達,如何不知這般道理?”

    盧植嘆了口氣,竟是不管不顧侃侃言道:“正如皇子殿下所言,今太平道反,勢大滔天,正是國家用人之際,若說太平年間,士人與國無大用,黨錮之事,陛下不想解除那便不解除了,可如今已是大事在即,可謂困難至極,陛下如何還能以袁氏家世而論黨錮之勢解與不解呢?難道今日若非是袁氏提及,陛下就不打算解除黨錮了嗎?”

    盧植這一番言語,可謂是字字珠璣,直擊人心,聽得在場衆人皆是慷慨激昂,心神盪漾,劉宏趕忙上前親自攙扶盧植站起笑言道:“是朕說錯話了,盧中郎所言,朕定然銘記於心,這解除黨錮之事,也一定是朕之心願,盧中郎切莫介懷!”

    見盧植謝恩後直立起身,劉宏長舒一口氣,回至劉辨身側,繼續問道:“這個許攸與你可有來往?又是爲何與你說這些事情?”

    “許子遠未嘗與兒臣有過來往。”劉辨如實相告:“乃是昔日兒臣入獄相救史子眇,往銅駝街回宮路上逢許子遠攔路,方纔有了這些說法。”

    言罷,劉辨又是指手畫腳一番,將當日如何往獄中相救史子眇,如何在回宮路上碰見許攸,又如何與許攸有了如何的交談一一與劉宏說了,當然這其中灌醉何進,僞書盜印這樣的不堪事蹟自然是能省則省了。

    不止是劉宏,便是在場的三位中郎將竟都聽得目瞪口呆,饒是誰人都不敢相信,眼前這個不過九歲出頭的黃口小兒竟能做出這樣荒唐大膽之事,至於從事張飛被迫自殺,劉辨又是僞造血書謊稱袁尚殺人,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楞得半晌便只有劉宏哈哈哈大笑,問劉辨道:“這謊稱袁司隸三子,又是何故?”

    “乃是袁司隸三子袁尚與兒臣一般年歲。”劉辨咧了咧嘴,乾笑答道:“兒臣不想那從事張飛竟然能自己撞到刀口上來,卡住了脖子,更不想其人竟能不堪痛苦坦然自戕,兒臣看在眼中心中害怕,便只有嫁禍給袁司隸的三子了。”

    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簡直是聽得匪夷所思,竟不能說出一句話來,卻是劉宏聽得喜笑顏開:“着實滑稽,着實滑稽!可你爲何偏要嫁禍那袁尚,而非其他人呢?”

    “實在是因爲在那當時,能想到與兒臣一般年歲,且又尚在洛中的孩兒只那袁尚一人。”劉辨不想劉宏竟然對這件事情那麼感興趣,只得無奈繼續說道:“況且栽贓抓捕史子眇的便是這個袁司隸,我不能對他怎樣,總要叫他那兒子受些冤屈,好叫其人知道爲人陷害是怎樣滋味。”

    “可又有誰會信袁尚殺了張飛呢?”朱儁忍不住打斷道。

    “那史子眇暗通太平道作亂造反,就有人會信嗎?是朱公信了?還是三位中郎將都信了?”劉辨當即出言反駁:“陛下信嗎?我信嗎?洛陽城外的苦困黔首信嗎?天下間心懷道義之人信嗎?袁紹暗自派遣假扮造反黔首的死士之言就那麼可信?”

    接連數問,直叫朱儁面紅耳赤,鬍鬚飛揚,竟是連一問都答不上來。

    “可是即便如此,殿下終究不能拿袁尚如何,更不能拿袁司隸如何。”盧植捻鬚笑道。

    “盧公,我確是不能叫袁紹如何,但是我要這公道現於天下,這有何錯。”劉辨說的是慷慨激昂:“袁紹精心佈置,苦心籌謀,不過今日要皇甫公與殿下跟前說出解禁黨錮之言,那是他袁本初以天下楷模自稱,爲了天下黨人,事成之後,天下黨人自當以其爲首,我今日在殿下身前也有解禁黨錮之言,卻是爲了天下困苦黔首,太平道亂,戰事延綿,苦的可是黨人?可是世家?可是豪強?難道苦的還不是百姓嗎?”

    “殿下高義。”盧植站定立身,朝着劉辨行了一大禮。

    劉辨坦然受之,繼而轉身朝着劉宏大拜言道:“今日兒臣所說袁紹勾連太平道之事,非是其人暗通太平道,與那太平道賊人有什麼私謀。乃是汝陽袁氏,門生故吏遍及天下,視地方太平道賊人聚衆行亂不察、不報。身在其位,不謀其事,這般的尸位素餐之人卻與勾連太平道,妄圖造反的封、徐二人有何差別?”

    衆人皆是無言。

    劉辨接着說道:“汝陽袁氏,弘農楊氏,皆我大漢望族,爲何楊公(楊賜)便可明察太平道行事稟告朝廷,袁公(袁隗)卻可以不聞不見,不知不覺?其侄袁紹難道不是早就知曉太平道欲反之事嗎?汝陽袁氏,便是這樣的大漢忠良,護國柱石?”

    劉辨環視衆人一圈,最終盯着皇甫嵩問道:“皇甫公,你心甘情願爲其前驅之人,便是這樣的忠良嗎?”

    皇甫嵩默不能言。

    劉辨復又轉而望向朱儁說道:“朱公,我可是你口中那般荒唐兒戲之小兒?”

    朱儁沉首不應。

    劉辨最後行至盧植身前,行了一個大禮道:“盧公,小子向你賠個不是。”

    盧植不明所以,捻鬚問道:“這是爲何?”

    “小子當日應當與陛下據理力爭,定然不能叫盧公成了這北中郎將,行此征伐之事。”劉辨坦然言道。

    “這又是何故?”盧植笑問。

    “平靖定亂看似是爲了穩固江山社稷,實則是拯救天下黎庶於水火,乃是天大的善舉。在這之前,小子以爲皇甫公將門之後,當有大將風範,朱公黔首出身,亦當有濟世仁心,卻不想皇甫公與朱公皆無特質,不過世族爪牙而。與此二人爲伍,豈不是敗了盧公風骨,濁了盧公衷心嗎?”

    皇甫嵩、朱儁聽得劉辨這番評論,羞憤難當,朱儁更是當即免冠跪地,叩拜劉宏說道:“臣不堪此任,懇請陛下另擇他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