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古鎮幽魂 >0225 欲擒故縱
    “秦王有所不知也!”呂不韋慨然嘆息了一聲,“以大臣攝政成例,爵高者爲首爲主,大臣如此,更何況太后攝政也,太后昔年不問國政,老臣尚可勉力周旋,太后但要攝政,老臣也是無可奈何矣!今日之勢,太后分明是要將自己的攝政權力交於嫪毐了,此等變局,老臣始料未及也!如之奈何?”

    良久默然,嬴政突兀道:“仲父,當初何不與母后成婚?您是我的親生父親吧?”“秦王,政政,說什麼話呢?”呂不韋面紅過耳,一陣慌亂,低聲呵斥了一句,倉促之間,呂不韋一時不清楚嬴政說的這個“當初”究竟是說邯鄲之時還是梁山之時,而無論如何,嬴政有得此說,至少是知道了當年的他與太后點點的情愫淵源,而能告訴嬴政的,不是嬴異人便是太后點點,喘息片刻,呂不韋緩緩道:“當年之事,不敢相瞞,邯鄲遇先王之時,老臣與時當與你母后確有情愫,先王得識太后點點,矢志求之,老臣自當成全!豈有他哉!”

    “仲父,我說得並非邯鄲之時,......”呂不韋對是不是嬴政的親生父親一問,含糊其辭,並不正面回答,現在的局勢,呂不韋能怎麼說呢?而政政卻還想探究驟然之間,呂不韋面色尷尬,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既有情愫,爲什麼後來還不與母后成婚,而要......母后這麼能這樣荒誕,這樣不過名節!名節之重,寧過邦國存亡哉!”嬴政輕輕的說了這樣一句話,在呂不韋聽來,這簡直就在說自己和嫪毐無異,剎那之間,呂不韋分明看見了嬴政眼眶中的淚水,眼見那年輕偉岸的身軀沉重地在麥田中踉蹌奔走,呂不韋不禁粗重地嘆息一聲,油然生出一種愧疚之心。

    呂不韋的內心起了波瀾,兒子做了大王的欣喜漸漸消退,取之而來的是自責,呂不韋啊呂不韋,你當真是以功業爲重麼?果然功業至上,何不能如商鞅一般不計名節而寧願以死護持大局?“名節之重,寧過邦國存亡哉!”年輕秦王說得何等好也!然這般器局你呂不韋有麼?既顧名節,何與太后私通?既要功業,何不索性與太后成婚,只要秦國穩定,死又有何妨?

    千不該萬不該,不該顧忌名節而生移禍之計,密進嫪毐進身太后,到頭來竟是弄巧成拙,非但失了攝政亂了國家,且完全可能引火燒身!嫪毐氣象,決然不能善終,嫪毐真相,終須水落石出。到得那時,你呂不韋名節何在?大義何存?功業善終之夢想又在哪裏?點點啊點點,人固有情慾,然呂不韋何能想到你淫蕩若此!原本是投你所好,誰知你竟在慾火中大失品味,變成了一個縱情縱慾還將廟堂公器當作玩物一般取悅那隻豬狗狂且!

    更有甚者,還教那豬狗狂且與呂不韋等同,呂不韋文信侯,他竟做長信侯!呂不韋稱仲父,它竟稱繼父!呂不韋丞相攝政,他竟代太后攝政!點點,你是報復呂不韋麼?如此惡毒報復,何如殺了我也!上天啊上天,呂不韋一生不善此之道,惟此一次,便要身敗名裂麼?火一般的暮色之中,呂不韋第一次老淚縱橫了......

    次日午後,嬴政藉着督農夏種,來到了少時莊園,入夜之後,蒙恬扮做一個侍衛武士飛馬趕來,蒙恬說給了嬴政三件事:第一件,大父臨終前叮囑他的是兩千精銳騎士,至於騎士如何接手等等細務,大父教蒙恬莫要說給秦王;但出任何差錯,都與秦王無干,三日之後,蒙恬便要去做這件事,至遲明春趕回,將騎士駐紮在靠近秦王的隱祕地帶;第二件,大父臨終之前,已經將王翦晉升爲前軍主將,其部屬五千鐵騎常駐咸陽北阪,若有小虎符便可奉調,秦王須當在意;第三件,他教蒙毅密邀李斯晤面一次,蒙恬問李斯可有良策,李斯沉吟良久才說,嫪毐之事還需藉助文信侯之手,遠觀秦國朝局,惟文信侯可撐持大局,秦王暫時不宜疏遠;蒙恬再問,李斯便不說話了......

    勞累了一整天,又被嬴政這小子數落幾句,呂不韋一時百感交集,久久無法入眠,華陽夫人已經溫柔的不能再溫柔了,她很想再來一次歡愉,但一想呂不韋也上了年紀,何況爲國事忙了一整天,暫且放他一碼,正想擰滅燭火,一起安睡,而呂不韋居然起身沐浴一番,換上一身乾爽袍服,端坐書案,鋪開竹簡,揮毫寫了起來,他早已醞釀成熟的文字一一曾現了出來:

    籲秦王加冠帶劍親政書

    臣呂不韋頓首,諺雲,治國者舉綱,綱舉目張,國之綱者何?君也,先王駕崩,擇優而立,政爲秦王,加冠帶劍之時親政也,今政年二十又一,太后與臣受先王遺命秉政,觀政勤奮有加,習法有得,體健志成,依祖制,可加冠帶劍還其親政,臣籲請明春爲嬴政行加冠帶劍之大禮,臣年已暮,若能在恍惚之期還政與秦王,則於國於民大幸也。

    秦王八年秋。

    呂不韋寫罷擱筆,伸了個懶腰,在庭院走了三圈,方回內室安睡,此時,三更已經過了......

    與此同時,長史李斯的書案前,燭火還亮着呢,小高子和李斯兩人頭靠得很近,不知在密謀什麼,白璧上兩個影子如鬼魅般拉的很長很長。

    【作者題外話】:親愛的書友,寫到現在本人也爲太后點點而深深同情,一個有血有肉的年輕女人,宮闈深深,而作者深究歷史,發現嫪毐此人或許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僅僅是個默默無聞的太后面首,史書上杜撰假說的目的就是爲了抹黑秦朝,宣揚大漢政權替代秦的合理性,嫪毐或許是一個很俊俏的普通面首而已!歡迎商榷,歡迎收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