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王朝1587 >第七十三章 朕真不想賣官鬻爵啊(上)
    申時行說到最後一句時,話中的造詞遣句顯然慢了一拍,嗣帝就是將來的太子,皇帝剛剛在衆臣面前感嘆自己陵前碑文無字,此刻自然是怎麼謹慎都不爲過。

    朱翊鈞卻輕輕地一笑,心想,這個時代有誰能懂我的功績呢?就是懂了也不該在專屬於皇帝的陵碑上寫下來啊。

    他這般想完,轉頭便將隆慶皇帝推出來應付道,

    “朕前讀史書,蓋聞唐乾陵有大碑,亦無一字,皇考功高德厚,文字無法形容,朕即今不撰碑文,以此追念太祖之德。”

    衆臣見皇帝自動跳過了太子的話題,連忙紛紛附和起來,表示嗣帝不給先帝撰寫碑文也十分符合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定陵有朱門三道,第一道是外羅城牆門,重檐黃瓦,雄偉壯闊,牆上鑲琢山水、花卉、龍鳳、麒麟、海馬等圖像,第二道是祾恩門,兩山接於宮牆,左右各置腋門,宮牆以西與第二道門之間,構成陵園的第一個院落。

    院落正中爲祾恩殿,即爲祭祀陵寢的宮殿,根據朱翊鈞自己的目測,定陵祾恩殿與永陵祾恩殿大小相同,座前亦有月臺,月臺兩側各有石階一道,臺前有石階三道,階中丹陛雕龍雲紋,刀法凌厲。

    祾恩殿之後爲櫺星門,其狀如牌樓,門兩側高聳長方形漢白玉柱各一根,柱頂雕石獸,兩柱之間爲門樓,樓上亦覆蓋黃瓦。

    這三道陵門層層遞進,圍以宮牆,肅穆氣派,穿過三道門後,便是壽宮的主體寶城和地下玄宮。

    這一段路朱翊鈞相對比較熟悉,因爲後世將此處改建成了定陵博物館,作爲歷史研究生的他在現代不止一次地參觀過這裏,而到了陵園的墳冢部分,朱翊鈞的腳步顯然放得更慢了一些。

    這一部分是整座定陵最顯赫的寶城,由城牆圍成圓圈形,城牆外側置垛口,內置矮牆,頂部鋪磚爲道,每隔一定距離,於城牆外側設石螭首伸於牆外,如此每逢雨季,城牆上的雨水便可通過螭首之口流出,以保城牆的乾燥。

    城牆外側底部,再置散水道,將水排入下水溝中,寶城之內用黃土填實,其中心點用黃土加白灰夯實隆起,形成堅固的“寶頂“,如此建造除追求逼真的藝術效果外,還有在牆上屯兵,對付外敵入侵的考慮。

    除此之外,在寶城之內,還滿植蒼松翠柏,一看便知是特意彰顯皇帝及朱明江山萬年長存之意。

    接着一行人穿過一條磚砌隧道,又走過近四十米的石隧道,再通過甬道,跨進帶門樓的石門,下到了玄宮,整座玄宮,前殿、中殿、後殿和左右配殿連成一體,其後殿便是放置帝后棺槨的地下宮殿。

    朱翊鈞細細打量着這座高大寬敞、砌工整齊的地下宮殿,腦中不由想象着四百多年之後,自己這具軀體的屍骨被以“打倒地主階級頭子萬曆”的口號被揪出批鬥、鞭打焚燬的那一幕。

    這種跨越百年、超越了靈魂與**的想象教朱翊鈞不由地感到戰慄,他伸出一隻手,用力地撫摸上玄宮壁上磨製平整、細膩光滑的磚石,

    “這用的是甚麼磚?”

    一旁的徐泰時忙回答皇帝道,

    “是臨清貢磚。”

    朱翊鈞點點頭,臨清磚是明朝皇室的專用建築材料,這種磚堅實細密,用黃河、運河所衝激的細澄泥所燒製,適於磨磚對縫,且不易剝蝕,

    “這運來花了不少錢罷?”

    徐泰時回道,

    “磚運一向與漕運爲一體,漕運衙門規定,凡屬運糧船必須搭運磚三十塊,否則不準放行和通關,不過近年除山東臨清外,通州、昌平、涿州、房山、良鄉等地也相繼開設磚窯。”

    “譬如張家灣是北運河和通惠河交叉之地,這一帶泥土經河水衝激,無需再經淘制,因此其地所產磚石質量較好,數量也較多,皇上節用愛人,臣等使民以時,產磚之任於百姓而言,絕非負累。”

    朱翊鈞又點了點頭,磚窯的窯戶在晚明各種匠人之中確實屬於相對輕鬆的一個羣體。

    畢竟匠戶制度在嘉靖朝就瓦解得差不多了,除非是軍刃火器這樣的敏感製品,到了萬曆朝,一些普通勞動匠役都通過一種“買辦收購”的方式來實現,以磚石而言,即由民間自行造窯燒磚,待朝廷要用磚時再去查驗收購併徵收稅金。

    “所以這說到底,還是‘官督商辦’做事最快。”

    朱翊鈞假裝沒聽出徐泰時在誇讚漕運,

    “科道官們再搞甚麼‘宏大敘事’,都不如實實在在地讓利與民。”

    徐泰時忙道,

    “磚窯磚戶,一向由工部屯田司主事主管,臣不過是奉旨行事而已。”

    朱翊鈞收回了手,慢慢向玄宮的出口走去,

    “壽宮的主體工程營建得着實不錯,這總共花了多少錢呢?”

    這回是工程總指揮定國公徐文壁開的口,

    “一共花了二百萬兩白銀。”

    朱翊鈞腳步一頓,明知故問地繼續道,

    “那待得營建成功,總共還要花多少錢呢?”

    徐文壁道,

    “據臣等估算,待壽宮建造完畢,另須白銀六百萬兩。”

    朱翊鈞道,

    “人之負擔歷任百斤者,不能勝任一石,近年以來,百姓賦稅漸有所增,如戶部草料之加增,工部燒造之加增,金花銀內供之加增,如此反覆加增,財拙民窮,工部哪裏還能拿出六百萬兩來建朕的壽宮呢?”

    一時之間,隨行衆臣都被皇帝的話問得沒了聲氣兒,朱翊鈞雖然背對着他們,卻仍能感受到他身後那微妙的空氣涌動。

    少頃,仍是徐文壁這位勳臣替衆臣開口道,

    “臣以爲,可開捐納事例……”

    話音未落,但見走在前頭的皇帝倏然一驚,猛地回身接口道,

    “那不就是賣官鬻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