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王朝1587 >第五十章 洋強盜與聖天子
    朱翊鏐坐下後沒一刻,朱翊鈞又開口了,

    “其實那省下來的三十萬兩銀子,朕也不想都還給戶部。”

    皇帝把玩着手中一枚正應時令的五毒辟邪香囊道,

    “四弟要是想成一番事業,朕定是先會顧及自家人的。”

    朱翊鏐笑了一笑,道,

    “臣一生的事業都早已由太祖皇帝寫在裏了。”

    皇帝的一根手指繞上了五毒香囊上穗子,

    “既然還沒就藩,就不必太守藩禁。”

    朱翊鏐又笑道,

    “那皇上想要臣用這三十萬兩銀子作甚麼事業呢”

    朱翊鈞轉頭道,

    “造船,出海。”

    皇帝撫着香囊表面的絲繡花道,

    “你既然不想和大明的海商打交道,那不如試試自己去海外開拓一番天地。”

    朱翊鏐聽了這話,一面只是笑着,一面又拈了枚金艾葉來翻弄,

    “皇上即使想效仿成祖皇帝,那這出海也該是內官們的活計啊。”

    朱翊鈞回道,

    “海外總有內官們幹不了的事罷。”

    朱翊鏐抿着脣直樂,彷彿皇帝單純只是同他講了一個顏色笑話,他合該順應聖意地、擠眉弄眼地朝他的皇帝兄長笑回去。

    因此他這一笑,頓時就將朱翊鈞方纔晾他幹站的那一刻鐘給笑過去了。

    朱翊鏐向來是不會讓人同他認真生氣的人,何況這明宮也一向鼓勵朱翊鏐這樣的人物博得皇帝的好感。

    這一點是朱翊鈞近來逐漸領悟到的,他在現代讀明史的時候還不能完全理解天啓皇帝爲甚麼如此喜歡當時還是信王的崇禎皇帝。

    實際上崇禎皇帝本人性格應該很不討喜,事實證明後面每一個近距離接觸過崇禎皇帝的臣僚宦官都不大喜歡他,但是天啓皇帝唯獨就很願意同信王親近。

    朱翊鈞覺得這不僅是因爲同胞兄弟之間的血緣關係,血緣只是一段紐帶,更重要的是因這血緣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超越現實權力的平等感。

    魏忠賢再如何貼心,即使離“萬歲”只差了一千歲,都終究無法獲得天啓皇帝平等以待的資格。

    朱翊鈞原來還不曾體悟這種平等感在明朝宮廷裏有多可貴,直到他自己當了皇帝,也不免對朱翊鏐順理成章地另眼相待起來。

    就藩前的潞王大約是歷史上的萬曆皇帝在眼前的一羣奴才中間唯一能尋到的正常人了。

    要沒了潞王,萬曆皇帝恐怕連個能跟他講顏色笑話的兄弟都沒有。

    “你樂甚麼樂”

    皇帝斜了朱翊鏐一眼,一點兒都不鄭重地道,

    “朕同你說正經事呢。”

    朱翊鏐還是“嘶嘶”地直笑,似乎直接就把皇帝的不鄭重當成了不正經,

    “要正經來說,老孃娘也不會放心臣出海啊,老孃娘年紀大了,心眼兒裏想的就是兒孫繞膝,天倫之樂。”

    “要是皇上能允准臣就藩前多陪一陪老孃娘,那可比臣從海外帶回甚麼奇珍異寶的都能讓老孃娘高興。”

    朱翊鈞立刻就聽懂了朱翊鏐的言下之意。

    朱翊鏐的意思是,出海多危險吶,出去一趟才掙幾個錢啊這幾個錢朝廷從哪裏賺不回來,還非要一個親王出海去掙呢

    他潞王朱翊鏐龍子鳳孫,是大明隆慶皇帝的親生兒子,光太祖皇帝當年給他這等親王欽定的銀錢米祿就一輩子喫喝不盡,何必冒着風險出海賺錢

    “出海也不全是爲了賺錢。”

    皇帝轉回頭道,

    “朕聽範禮安說,海外有不少無主之疆,皆是富饒之地,你要是出海,那便是去爲我大明開疆拓土的,自然與當年的三寶太監不同。”

    朱翊鏐仍是笑道,

    “皇上這就是在說笑了,從前蒙古人是怎麼分裂成四大汗國的還不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出來的”

    “忽必烈打下了南宋,統一了整個中國,可他不也是徹底失去了他父親拖雷當年西征得來的疆土嗎”

    “臣不願步蒙古人的後塵,海外番邦,無非是一些蕞爾小國,說不定還沒有皇上賜給臣的河南封地大呢。”

    “既如此,臣又費心巴力地出海去爲難那些小國作甚麼呢”

    朱翊鈞不得不承認,朱翊鏐的這本政治經濟賬算得是很清楚的。

    對於晚明的實際情況而言,讓親王出海,不但前期投入大,短期回報少,倘或出海親王心生異念,還有另立中央的隱患。

    因此即使是明朝歷史上出海觀念最開明的明成祖,真正放心派出去七下西洋的也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太監。

    大一統的國家就是喜歡在這點上斤斤計較,朱翊鈞可以想象,倘或晚明也有一塊像澳門一樣的海外飛地,定不會像腓力二世那樣放任自治,甚至在後期承認其自治地位。

    所以蒙古人的教訓在朱翊鏐看來纔會這麼深重,畢竟大一統勝過一切,甚麼賺錢、甚麼殖民、甚麼文藝復興,甚麼西方科技,都比不上萬民一統來得重要。

    而以萬曆時期的科技發展情況來看,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封建社會意義上的“一統”海外殖民地。

    既然做不到,那乾脆一開始就不要去做,反正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親王從來都是喫老祖宗留下的大鍋飯,只要朱明王朝的這口老鍋還在,就少不了他朱翊鏐一口喫的,他朱翊鏐又何必出去另開竈臺呢

    何況那一方另開的竈臺還有因爲名不正言不順而被隨時砸爛的風險。

    這種苦差別說皇帝暫時只拿得出三十萬兩的投資,就是這三十萬兩一分不剩地全都倒找給朱翊鏐,他潞王殿下都不一定肯幹呢。

    朱翊鏐的小算盤裏藏着中庸的大智慧,這種專屬於中國人的古老智慧是朱翊鈞無法反駁的。

    畢竟中國人的傳統就是用大智慧來算小賬。

    雖然大明的小賬算出來的結果是讓太監出海去抖威風,但不管怎麼說還運用了一回大智慧,而到了滿清,卻徹底連算賬的機會都不曾有了。

    “四弟,你就一點兒都不想出海去看看嗎”

    皇帝微微地皺起了眉,他放棄算賬了,靠算賬是算不贏這羣擁有大智慧的古代人的,

    “朕同你說句實在話,如今河南一地,周、趙、鄭、唐、崇,共封親王有五,郡王八十,將軍、中尉、郡縣主君、儀賓,並無名祿者共六千八百九十餘人。”

    “這是隆慶初年的數字,到現在河南百姓供養的親王宗室總計可逾萬人,再多供一人其實也無所謂,如何也減不了那萬人之負,可要是能少供一人,那便是有利於民的大恩德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