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風起南海 >第八十三章 京中密謀
    長安城裏,司徒王允府中,王允在花廳裏擺了一桌宴席,席中只有幾人,分別是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泰、執金吾士孫瑞,而花廳中只有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爲幾人助興。

    士孫瑞道:“子師兄,那董卓如今越來越無法無天了,連宮中不少宮女都被他所污,這是天子的奇恥大辱啊!”

    黃琬也說:“是啊,子師兄,董卓惡行不可勝數,他殺人如麻,橫徵暴斂,弄得如今朝政大亂,生靈塗炭,我們不能坐視啊!”

    鄭泰笑道:“君榮兄,子琰兄,兩位勿急,子師兄雖然曲意逢迎那董卓,可泰卻熟知子師兄之爲人,他一定是與董卓虛與委蛇,誅董大計,他心中一定已有成算。”

    王允也笑了起來:“三位無須如此激我,允亦是大漢忠臣,不齒董卓之所作所爲,只不過董卓勢大,不得不與他虛與委蛇,幸好如今董卓對允還算信任,我正打算舉薦幾位擔任要職,手中掌握實權,日後纔有誅董之力,還請幾位助我一臂之力。”

    黃琬慨然道:“若爲誅董,琬當仁不讓!”

    鄭泰道:“子師兄,董卓今日欲封你爲溫侯,你爲何拒絕?”

    原來,由於王允一直曲意逢迎董卓,對他言聽計從,幫他處理了不少朝政,這讓董卓最近很是信任王允,爲了獎勵王允,董卓今日提出要封王允爲溫侯,食邑五千戶,王允卻推辭了,不過董卓的命令已經下了,所以這件事情還懸着。

    王允面色沉重的說:“如今天子受辱,生靈塗炭,允曲意逢迎董卓,有此高官厚祿已是汗顏,又有何顏面再受溫侯之封?”

    王允的話讓黃琬、鄭泰皆是嘆息不止。

    士孫瑞卻說:“子師兄,今大事未成,不可令董卓老賊起疑,君與董卓虛與委蛇,雖高官厚祿,朝廷百官無不敬仰子師兄之所爲,董卓既封子師兄爲溫侯,子師兄又爲何不受?勿要因一時意氣而誤了大事。”

    王允一聽,士孫瑞說得也是有道理的,若是自己堅辭不受溫侯之封,董卓一定會起疑,因爲自己之前表現得就像是一個貪圖高官厚祿之人,現在突然轉變,董卓又怎麼可能不起疑呢?

    當然,推辭一次是可以的,可以理解爲謙讓嘛,等董卓再次提起這事,自己倒不妨順水推舟,受了溫侯之封。

    王允便點頭道:“君榮言之有理,若明日董卓再提這事,我便應下便是。”

    黃琬道:“子師兄忍辱負重,與董賊虛與委蛇多日,該如何誅董,必定早有定見,不知可否透露一二,令我等也能有所準備。”

    鄭泰和士孫瑞也都目光炯炯的看着王允。

    王允沉吟良久之後,看了一眼正在堂下起舞的那名少女一眼,然後說:“我打算分別舉薦幾位擔任要職,若能出外掌握軍權那便更好,有了軍權之後,纔有希望誅滅董賊,另外,董賊對手下賞罰不公,其手下諸將亦有不和,我等可以拉攏其中對董賊不滿之人,令其禍起蕭牆。”

    王允的話讓幾人都點頭贊同。

    黃琬道:“之前關東十八路諸侯討董,聲勢浩大,只可惜最終功虧一簣,確實遺憾。”

    王允憤然道:“十八路諸侯沒幾個忠臣,都只顧自己爭權奪利,心中哪有天子?這些人都該死!”

    王允性格剛硬,又忠於漢室,因此對這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十分反感。

    鄭泰有一些猶豫的說:“子師兄,十八路諸侯也不能一概而論吧?袁公路、周文盛、孫文臺、曹孟德這四路諸侯還是和董卓老賊打過幾仗,曾經重創董賊,王公節也曾與董賊交戰,雖然全軍覆沒,卻非戰之罪也。”

    黃琬和士孫瑞也都點頭認同。

    王允道:“若他們心中真有天子,董賊退到長安之後,他們爲何不追擊?我看他們都是無君無父之輩,尤其是那周文盛,他到潁川招攬人才,公開說他的志向是廓清宇內,掃平四海,這是什麼話?將天子置於何地?還有那孫文臺,他最近爲奪豫州,與袁紹所表豫州刺史周昂相攻,這都是一幫反賊!”

    黃琬道:“子師兄言重了,當時幾人沒有追擊董賊,也是因爲糧草不濟啊。”

    士孫瑞道:“那周文盛確實已有反志,其參加討董,只不過是沽名釣譽而已,但交州軍數次力挫董卓軍,實爲天下難得之精兵,我恐董賊去後,周文盛會禍亂天下啊!”

    士孫瑞的話,讓幾人都是憤懣嘆息,他們爲命運多舛的大漢天下而憂心忡忡,卻又無可奈何。

    還是王允心志堅毅,他首先打破了這種沉悶的氣氛道:“別想那麼多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還是先誅滅董賊再說,等誅滅董賊之後,我等再輔佐天子中興大漢,掃平天下,到時候,那周文盛又算得了什麼?能抵敵得了我大漢舉國之力嗎?”

    黃琬道:“子師兄說得是,天子雖然年幼,卻十分聰明,有我等輔佐,天子一定會是一位中興之主!”

    幾人都點頭贊同,然後喝起酒來,雖然前路漫漫,可是這些漢室忠臣們都還是充滿了信心,他們相信自己能夠誅滅董卓,輔佐幼天子中興大漢,成爲大漢的中興名臣。

    而此時,周曄也不知道,王允已經將他視爲反賊,把他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不過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不會在乎,當他在潁川當着荀彧的面,說出自己的志向,並在陽翟城外張貼出那份求賢令之後,他就已經不在乎天下人怎麼看自己了,只要他是真心爲老百姓好,老百姓自然會認可他,這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周曄相信自己也不會是天下唯一一個流露出反志的諸侯,很快,就會有更多人流露出反志,比如袁紹、袁術兄弟,比如孫堅,比如劉焉,比如張魯等等,有這些人替他吸引火力,他不會成爲衆矢之的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