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工程師 >第二十四章親衛待遇一攬子計劃書
    三百人的住處,雖然麻煩了點,其實並不難安置。將衛家莊子附近,一大片梧桐林,伐掉後,足夠蓋容納三百人的營房了。經歷了豬舍牛欄和浴池。衛臻已經意識到。在現階段,青磚靡費不說,在沒有水泥砂漿的加持下,青磚房屋的牢固性反倒不如多使用榫卯的木質結構房屋。

    衛臻愁的是如何給這些人待遇。這些都是平日裏橫行鄉里的輕俠任氣之輩,是遊俠。放在後世就是鄉村二流子。投奔過來,是因爲認典韋這個己吾遊俠扛把子。這些人不是衛家出身的親衛,對衛家忠心沒有保證。待遇差了,不好籠絡成爲將來的班底,典韋臉上也不好看。待遇太好,又容易過猶不及,以後開銷多了,財政負擔也重。最後,有些撓頭的衛臻還是直接找到了典韋。

    “主君,這有什麼可發愁的”

    聽了衛臻述說的難處,典韋一拍大腿,很是不以爲然。

    “呃,文簡,你有解決之法”

    衛臻有些意外。想聽聽典韋如何安置這些人。

    “主君,俺老典當初爲何從己吾來到襄邑主君給的工錢多是一個緣由,更重要的還是因爲主君許諾的五十畝良田啊。”

    “文簡是說田地最爲人所重”

    衛臻有點摸着典韋的想法了。

    “那是自然,衛家世代官宦,良田千傾,某知道主君不理解鄉下人對田地的看重,這不稀奇。有個詞叫什麼來着,耕書傳家是不是”

    “耕讀傳家。”

    衛臻幫着糾正一下。說起來,典韋自從識字後,學問倒是見長,連耕讀傳家都知道了。

    “對,耕讀傳家,蘭兒常跟我嘮叨這個。主君,俺老典的出身你是知道的,某在柳蔭裏一衆少年郎裏,也算是有志向的,少年時聽霍冠軍的事蹟,也曾想過披堅執銳,追亡逐北,封侯蔭妻。稍稍年長一些,好勇鬥狠,整日裏想着能像劇孟、郭解那樣名揚四海。一番曲折後,也只是想着能在柳蔭裏有幾十畝良田,將來作爲家業傳給兒孫足矣,讀書識字,那是想都沒敢想過。”

    好吧,衛臻知道所謂的一番曲折到底是什麼。典韋婚後,性格比之以前穩重含蓄了許多,放以前,怕是大大咧咧的就把殺人事蹟掛在嘴邊,哪會這麼隱晦。這番話很有看破世情,追求平淡,成熟男人味道了。

    不過男兒熱血不息,遇風雲即燃。相信面對即將到來的風雲激盪,典韋少年封侯蔭妻的熱血會重新點燃。

    典韋一番話裏傳達的意思衛臻自覺領會到了。對如何安置這三百餘人,心裏有了計較。

    有了腹稿的衛臻連夜起草了一篇關於衛家親衛隊職責權利及待遇一攬子計劃書,詳細規定了衛家親衛從入職到離休的職責、義務、權利和相關待遇,作爲以後衛家親衛待遇的執行標準。

    親衛的職責義務很簡單,自然是保護老衛小衛乃至整個衛家人丁及家業。權利和待遇就複雜了。首先衛家親衛入職後,除了拿七百錢的月俸外,會被分配良田百畝。這個百畝良田和給典韋的三十畝中田可不一樣。典韋那三十畝中田,是贈予。田契由衛家轉到了典韋手上。也就是說,三十畝中田以後就姓典不姓衛了。典韋對三十畝中田有物權,是私人財產。不管典韋是自己種還是租賃出去,甚至賣掉,衛家都是管不到的。因爲這個,典韋一躍成了小小地主。

    親衛們的百畝良田卻不一樣,是衛家租賃給親衛們種的,和莊戶們種衛家的田地一樣,要收租子的。爲了和莊戶門區別開來。親衛租種的這百畝田地,按兩成收租,並且隨着親衛在衛家服務年限,收租比例會逐年減少。衛臻用二十年作了收租之期。就是說,親衛在衛家服務一年後,這百畝良田的租子按一成九的比例收,第三年是一成八的比例,以此類推,親衛在衛家服務二十年後,這百畝就是白種,收多少都自己笑納,不用給衛家交租了。當然,這百畝地還是衛家的,衛家也不可能一直讓親衛這樣白種下去,在親衛不犯大錯,受到處罰或立大功的情況下,當這個親衛退休時,衛家將會收回這百畝良田中的八十畝,其餘二十畝則永久性屬於親衛一家了。若是親衛不幸戰死,則不受服務期限的限制,二十畝地直接用來補償親衛家屬。親衛退休或戰死後,其子若是成年後加入衛家親衛,則仍與他老子一般,從租賃百畝良田開始,以二十畝良田結束,如此輪迴。

    除了田地,日常喫食、衣物還有俸餉,當然也與親衛的服務年限,獎懲都有關係。獎無外乎視立功大小,減少租子比例,增加享受租金優惠的租賃田地面積乃至最後獎勵的土地面積。罰,自然也是在這上面做文章,最嚴重的自是在親衛中除名。總之一系列的條條款款,最終掛鉤在田地上。

    除了田地和獎懲掛鉤外,另外一項自然是孩童開蒙識字了。起初十來個莊戶孩童開蒙讀書,只能算作是實驗性質,以藍兒的知識儲備量,也教不了什麼東西。下一步,不管是莊戶還是親衛們家的孩子,想通過衛家讀書習字,成爲讀書人,自少不得要爲衛家出力,還得是出大力。這一點衛臻早想明白了。他不可能像許多穿越客那樣,在古代無償大力普及素質教育。鬥米恩,升米仇。忘恩負義的人在任何時代爲數都不少。小老百姓沒文化,不代表沒有升斗小民算計和狡黠。就像現在,藍兒帶着十一個孩童讀書開蒙,其他莊戶們私下裏除了羨慕,怨言也是有的。只不過因爲這十一個孩童都是以獎勵試用曲轅犁的由頭選的,怨言得不到支持罷了。饒是如此,幾個因爲抽籤落後的莊戶,平日裏沒少被家裏孩童沒落到這個好處的莊戶饒舌。衛臻或者說衛家,肯定是有能力將現在莊戶們的孩童全部弄來讀書習字的,但以後呢親衛規模擴大後,還有這個能力嗎即使有,可能初始,莊戶和親衛們會感恩戴德,過了熱乎勁兒,會不會視作平常甚至將來這些讀書習字的孩童有了待遇落差,不如別人的莊戶家裏會不會怨懟於心如此下去,會不會對一片好心的衛家離心離德

    衛臻自覺不是善於籠絡下屬,統御全局的人。沒那個本事,也懶得費那個心,索性弄出個一攬子計劃,憑規定和利益來約束和吸引人手。就像當初商鞅一樣。唯一讓衛臻遺憾的是,商鞅可以用土地和爵位吸引老秦人,打造出好戰善戰,所向無敵的大秦銳士。衛臻提供不了官爵,衛家土地也有限,也只能打造五百人的親衛隊伍了。

    衛臻在這遺憾,卻想不到以後這個所謂的一攬子計劃書,會成爲曹老闆手下虎豹騎和各種部隊待遇的參考甚至模板,甚至改頭換面,變成契約書的形式,延伸到衛臻創建的工程院裏。這就不是現在的衛臻萬萬沒能想到的。

    其實不止官爵衛臻沒有,就是土地,衛家手頭也緊張。五百親衛,可得五萬畝地打底,衛家雖號稱良田千傾,實際土地不過一萬兩千餘畝,還差着那麼一些。衛家在襄邑是縣望,家財在襄邑卻要在前五之外,擁有的田地也比不上石、劉、吳三家。要打造一個能在亂世立足的家族,現階段的衛家有些不夠看。家財可以掙,這個衛臻有的是辦法,田地卻憑空變不出來。

    田地不僅關係着親衛們的福利,更關係着亂世中最爲重要的糧食。是衛臻放在心裏的頭等大事,自然是最爲重視。

    土地雖憑空變不出來,卻也不是沒有辦法,開荒當然是第一選擇。襄邑地處中原,人口極爲密集,能開的荒地自然早早被開墾完畢了。不過黃巾爲禍之後,人丁流散,尤其是己吾縣尤其嚴重,襄邑周邊和己吾之間倒是又荒出來不少田地。衛臻就把主意打到這些荒地上面了。

    荒地的主意並不好打,打它的主意要面臨着兩道坎。

    第一道是官府,開荒肯定是需要得到官府批准的。一大塊荒地擺在那裏,不論你開不開,都在那裏,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荒地首先是國家的,當國家的代表官府不點頭,開荒可以,前提是你脖子夠硬,腦袋夠大,能戴得住侵田奪產的大帽子。畢竟這些荒地原本是有主的,荒着不見主人,開墾出來,能產生效益了,主人自然會冒出來。別說這些原本有主的了,就是沒主的,給你扣個侵山佔林的帽子也不輕呀。

    第二道坎是灌溉問題,這些荒地,容易灌溉的其實早被襄邑幾家大族私下裏開墾侵佔了,剩下的大片土地都是難以灌溉的荒地。這些荒地原本的灌溉渠道黃巾大亂時,被破壞的七七八八,掘開的掘開,填平的填平。最重要的是原本濉水畔分流的攔水壩因大亂時破壞,加上無人維修,已經損壞殆盡。想灌溉這些荒地,不但要修復田間的灌溉渠道,還要重修攔水壩,這可不是一家一姓能搞定的小工程。

    這兩道坎都不好跨,尤其是後者,若不然,襄邑城那幾個視土地如命的家族又哪裏會給衛臻留機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