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霸府 >第一卷 烽火邊城 第四十二章 秦王九劍
    宴席在虎嘯堂舉行,寨中大小頭目五十餘人出席。

    冉裕頭帶綸巾,身着紫袍,腰束玉帶,精神奕奕端坐堂上。

    何遇、燈兒趨步上前,跪倒地上,行跪拜大禮,正式拜師。

    “師父在上,何遇、林燈兒給師父磕頭。”

    “好。。。好。。。徒兒請起。”

    冉裕微笑頷首,受過大禮,伸手扶起兩人。有侍者捧來綠漆托盤,裏面有碧玉手鐲一對,金絲束髻武士冠一頂。金絲冠做工考究,碧玉手鐲晶瑩剔透,顯然不是凡物。

    何遇、燈兒領了禮物,再次拜謝師父。舞樂響起,宴會開始。衆人趨意奉承,圍着何遇、燈兒頻頻勸酒,還問起何遇血戰歇馬嶺、夜襲天雄堡的經過。

    何遇有意在衆人中樹立威信,便原原本本將大致經過說了。燈兒見夫君如此受人尊重,臉上大感有光,唯恐漏了細節,不時插嘴補充。

    何遇頗具口才,一段往事說得驚險重重卻又峯迴路轉。衆人聽了心情起伏,彷彿身臨其境,發出一陣陣的驚呼。冉裕心情暢快,心道:“遇之徒兒謀勇兼備,智計過人,真是天下奇才,老夫鹹有榮焉。”

    何遇願意自斷一臂,救自己下山,這份情義本就讓慕容珊珊感懷,今又親耳聽到何遇說起過往經歷,驚心動魄之中自有一番篤定從容,芳心便有些竊喜和慌亂,用眼角餘光看去,何遇長身玉立,英姿勃發,觥籌交錯之中盡顯揮灑自如,果然是世間一等一的奇男子。

    法顯自闢一素席,不時與冉裕交談幾句。冉裕素知法顯大師名聲,很是尊重,能請到法顯大師給亡父唸經超度,那是再好也沒有。

    一席宴罷,已是半夜,衆人興盡而散。寨中給慕容珊珊、法顯分別安排了潔淨上房,由專人領了前去。

    冉裕是性情中人,今日高興,喝得酩酊大醉。何遇、燈兒將師父推回臥室,寬了外衣,服侍冉裕睡下。燈兒眼尖,搬弄之時,見冉裕長袍腰際開了一口子。

    冉裕單身度日,身邊雖不缺侍者,但畢竟沒那麼細心。正好燈兒隨身帶有針線,就坐在一旁,替冉裕縫補衣服。

    何遇酒意上涌,陪坐一旁,一邊喝茶,一邊說些閒話。

    燈兒低聲道:“師父身量這麼高大,怕是有九尺多,連慕容紹的親隨叱羅畢都比下去了。”

    何遇笑道:“叱羅畢一個下人,怎能和師父比較,師祖可是做過皇帝的,而且聽說身量也很是驚人。”

    燈兒嘴巴一撅,忽然使起小性兒:“下人又怎麼了,我還是丫鬟呢,你是不是覺得慕容娘子比我漂亮,又是公主,所以。。。。。。”

    何遇自覺失言,忙笑着補救:“娘子就是小心眼兒,慕容娘子與我何干,下山之後,也許今後都不會再見了。。。。。。”

    燈兒一想也是,抿嘴一樂道:“那夫君心裏是不是覺得很遺憾。”

    何遇啐道:“我有什麼遺憾的,娘子就是瞎說。”

    燈兒忽然又問:“夫君白天裏說,師父武藝遠勝於你,真是這樣嗎”她崇拜夫君已是到了盲目地步,一直不大相信,何遇會敵不過冉裕。

    何遇笑道:“娘子還真以爲我天下無敵啊,在師父面前,我的武藝是半點都使不出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算是服了。”

    燈兒補好了袍子,將其疊放牀頭,何遇又給師父掖了掖薄被,兩人掩門退了出去。

    冉裕雖然酒醉,但頭腦依然清醒,聽兩人在自己身邊鬥嘴閒話,一種天倫親情驟然將他包圍,回想起自己多難的一生,喉頭不覺哽咽了。

    次日,法顯大師領着慕容珊珊去山上佛堂唸誦經文。冉裕開始傳授何遇槍法和劍術。授藝在虎嘯堂後一個小院進行,只留燈兒一人在旁侍奉。

    何遇先把自己的平生所學演示一遍,然後再聽冉裕指點。

    冉裕看完演示,頷首道:“燈兒家祖傳武藝確有過人之處,經過遇之精簡,更見威力,但這種武藝練到極致,只不過能敵數十人,達不到第一流的境界,要學上乘武藝,首先得忘掉眼前所學,此所謂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你可清楚。”

    何遇點頭,聚精會神聽師父指點。冉裕抽出長劍,繼續說道:“我現在傳你一路劍法,你可看清楚了。”話音剛落,冉裕手中長劍便像靈蛇出洞般吞吐迴旋,施展開來。

    這路劍法只有九招,幾乎沒有花哨動作,快如閃電,招招致命,最令人稱奇的是,明明招式用老,眼看力道不繼,卻不知怎麼搞的,角度微變,劍尖彷彿暴漲幾寸,又刺了上來。“

    何遇、燈兒暗自心驚,心想:”天下竟有如此狠辣快捷的劍法,用此劍術對敵,一劍既出,差不多就立判生死了,哪裏還用得着出第二劍。“

    何遇想得更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後世武學中有“以慢打快”的說法,本質說來是後發先至,其實還是在一個“快”字上做文章。這路劍法出劍之快,當真匪夷所思,想來只有金庸先生小說笑傲江湖中的辟邪劍法可與之比擬。”

    忽然又想道:“日本刀術也講究一個快字,主要體現在出刀角度和發力上,完全摒除多餘動作,將簡潔做到極致,和這路劍法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下,何遇說了自己的理解。

    冉裕捻鬚大笑:“妙,妙,遇兒天資之高,心思之巧,真讓老夫大開眼界,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何遇心中暗笑:”見解能不高明嗎,徒兒這可是來自一千六百多年後的降維打擊啊。“

    冉裕興致勃勃,繼續講解:”這套劍法源自秦朝皇族,稱作“秦王九劍”,秦人尚武崇實,征戰千年,總結出這路劍法,非王族近支不得傳授。“

    ”當年燕國太子丹,不惜重金覓得死士荊軻,前去刺殺秦王嬴政。圖窮匕見,荊軻失手未中,嬴政返身只出一劍,就重創了荊軻,用的便是這路劍法。“

    “想那死士荊軻鬧市殺人,萬中選一,武功自是不弱,卻還是擋不了秦王一劍,足見此路劍法的威力。”

    “爲師爲了報仇,費盡心思,終於覓得秦王九劍劍譜,其中曲折,真是一言難盡啊,你要用心學習之。”邊說邊搖頭,不勝感慨的樣子。

    何遇心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家喻戶曉,原來只以爲荊軻徒有虛名,學藝不精,這麼短距離的刺殺都失了手,卻沒想到秦始皇嬴政竟然是劍術高手。秦人浴血千年,留下的這路劍法果然非同小可。“

    忽然又一想:”日本刀術精義和秦王九劍如出一轍,難怪有些日本人自認是秦人後代。“

    他又依稀記起:”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四句名詩:秦王掃,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以前只是簡單理解爲秦王聲威之盛,卻不知道原來也是在寫嬴政的劍法超羣。由此看來,後世李白學過這秦王九劍也很有可能。”

    冉裕當下一邊比劃,一邊傳授秦王九劍。秦王九劍對力量要求不高,精妙之處在於化繁爲簡,於無處發力處突然發力,變幻無窮,奧妙非常。

    何遇天資聰明,武學又頗有根基,時間不大,便記住了其中訣竅。

    接下來便是持劍與師父喂招。一開始只接得兩招,一個時辰後便接得四五招,間或還能攻出一招。又練了一個時辰,已是可以接下七八招,反擊三四招。再往下喂招,卻是進展不大。

    秦王九劍講究全神貫注,極耗精力。又練了半個時辰,冉裕年老,漸漸體力不支,便撤劍笑道:“遇兒,秦王九劍的要訣已全部傳授與你,你要仔細體會,記住這句話,秦王九劍妙在出劍發力,制敵於先,攻其要害,倒不在於自身有無破綻。”

    何遇道:“弟子明白,秦王九劍以攻爲守,攻敵之所必救,自然就不用守了,這種思路最能提升出劍速度,所以這路劍法的精髓就是以最短距離刺中敵人要害,要在速度和角度上做文章。”

    冉裕呵呵笑道:“遇兒聰慧,一點就透,半天不到能有如此領悟,真讓爲師欣慰啊。”

    燈兒見冉裕誇讚何遇,心裏樂開了花,從旁邊遞過面巾,給師父擦臉。燈兒乖巧懂事,冉裕對她極爲鍾愛。

    次日上午,何遇繼續練劍。秦王九劍最講悟性,越練疑惑越多,一旦解開疑惑,威力便攀升一個臺階,可以說是學無止境,饒是他天賦極高,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再有突破。

    冉裕見徒兒已然記熟劍招,到了下午,便開始傳授何遇槍法。

    冉裕將何遇、燈兒帶到內院一間祭堂。祭堂莊嚴肅穆,當中一幅巨型畫像。

    畫像中人是一位三十餘歲的武將,天神一般,身長九尺,面容和冉裕相似。畫像前立有一牌位,上面鐫刻着“大魏平皇帝冉閔之靈位”幾個金字。

    冉裕腿腳不便,無法跪拜。何遇、燈兒卻是跪下一連磕了三個頭。何遇心道:“冉閔英雄蓋世,又是師父的老爹,算起來還是自己師祖,這幾個頭倒是應該磕的。”

    冉裕等兩人磕了頭,正色道:“遇之,爲師今日傳你一招槍法,此槍法爲我冉氏家傳,先帝正是憑藉這招槍法,縱橫沙場,所向無敵,你要用心習之。”

    何遇、燈兒一聽就愣住了:“難不成師父口誤,既是武學招式,最少也不應少於三招,哪有單憑一招包打天下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