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芳華時代 >第182章 師兄師姐的考校(提前發,求訂閱)
    顧秋風說出那句聽起來很欠揍的話,並不是腦子突然短路了,也不是爲了技驚四座,更不是什麼所謂的裝嗶打臉,還是那句話,生活就是生活,是現實,打臉打誰的臉自己不覺得尷尬麼

    在他看來,一個人,無論處於什麼位置,保持謙虛的風格是很有必要的,張狂什麼地球離了你就不轉了太陽離了你明天就從西邊出來了

    但是嘛,謙虛、低調可以,偶爾也應該展示一下自己的鋒芒。

    往往很多時候,適當秀下肌肉,能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只是想告訴五位師兄師姐,不要因爲自己是個“新人”就輕視了自己。

    李小紅和施文秀皺了皺眉頭,二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又微微搖了搖頭。

    算了

    還是私下裏再好好和他交流一下吧

    咱們當初也是這麼過來的,不是嗎

    當然了,顧秋風那張陽光、帥氣的臉龐對於她們二人來說也是個加分項。

    唯獨正在喝咖啡的大齡小夥吳剛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趙老師培養學生時,特別注重學術基本功的訓練,既然你想研究南宋末年的詞人,那我們就要考考你了。”

    他的這個建議,得到了其他四位師兄師姐的一致贊同。

    呵,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吹牛嗶誰不會啊

    “是啊,你剛跟着趙老師做研究,我們有必要知道你的知識水平。”

    “放心,都是一些基本的東西,莫要慌。”

    “答不出來也沒啥關係。”

    “”

    五位師兄師姐紛紛開口。

    顧秋風好暇以整,笑道:“我準備好了。”

    “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炫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說說吧。”

    我去

    你管這個叫基本的東西

    這特麼是研究生考試的內容了好不好

    聽了吳剛的問題,顧秋風一陣無語。

    不過,這個問題對他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這句話說的是吳文英詞在章法結構上的特點。他繼周邦彥之後進一步打破了時空變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時空的情事、場景濃縮統攝於同一畫面內,或者將實有的輕事與虛幻的情景錯綜疊映,使意境撲朔迷離。吳文英作詞師承周邦彥,清針詞的結構也具有跳躍性,但起承轉合,或用虛字轉折,或用實詞提示,尚有線索可尋。而夢窗詞的結構往往是突變性的,時空場景的跳躍變化不受理性和邏輯層次的約束,缺乏必要的過渡與照應,輕思脈絡隱約閃爍而無際可求,這強化了詞境的模糊性、多義性,但也增加了讀者理解的難度,比如他那首長達240餘字的自度曲。也是詞史上最長的最長的詞調鶯啼序,便很典型地體現出這種結構的特色,這種結構方式帶有一定的超前性,類似於現代的意識流手法,古人不易理解,所以就說了這麼一句話了。”

    “回答的還行。”吳剛淡淡一笑,“95分吧。”

    “我出個簡單的,你把劉辰翁的那首六州歌頭的下闕背誦一遍吧。”施文秀道。

    顧秋風聽完,立即念道:“甚邊塵起,漁陽慘,霓裳斷,廣寒宮。輕樓杳,朱門悄,鏡湖空。裏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見,港重重。斜陽外,芳草碧,落花紅。拋卻黃金無計,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傳說,夜半一聲銅。何面江東。”

    話音剛落,就聽得李小紅說道:“王沂孫,齊天樂蟬的上闕。”

    “一襟餘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爲誰嬌鬢尚如許。”

    “嘿我還就不信了”

    眼看顧秋風三連勝,孔澤臉色微微一變,“蔣捷,賀新郎兵後寓吳下闕。”

    “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雲、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且嘗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

    下一刻,幾個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鄭宗緒。

    就差他沒提問了。

    “你的基礎還不錯。”鄭宗緒緩緩道,“我也就不考你詞論的知識了,你就給我背一下張炎的高陽臺西湖春感吧。”

    顧秋風笑道:“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

    再往後,五位師兄師姐也不提問了,顧秋風的表演很快也謝幕了。

    六個人喫着零食,喝着咖啡,從宋詞說到了漢賦,從超現實主一到浪漫主一、存在主一,海闊天空地神侃,最後,大家也不聊文學了,轉而說起了各自的家鄉和喜歡的電影,時間過得慢悠悠的,簡直有些快樂不知時間過的感覺。

    顧秋風也沒有從五位師哥師姐那兒得到太多的表揚,不過,這種情況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對於他她們這些碩士、博士來說,剛纔那些問題涉及到的知識只是最基礎的東西而已。

    文學是美好的,同樣也是枯燥的,那種狂背詩詞的套路在真正的研究面前,註定會碰壁,也走不了多遠。

    晚上十一點,衆人起身收拾東西,準備回宿舍,這時候,吳剛對顧秋風說道:“留個聯繫方式和微信號吧,以後也方便聯絡。”

    顧秋風掏出手機,把自己的手機號和微信號告訴了五位師兄師姐,一番操作後,雙方互相加了好友。

    他發現,吳剛還把自己拉進了一個名爲“405小分隊”的微信羣。

    嗯,趙弘生教授也在裏面。

    六個人一齊走到院樓門口,相互告別。

    從院樓回宿舍的路上,經過人工湖旁邊的杏林,看着倒映在水裏的那輪圓月,不知道爲什麼,顧秋風突然就想到了陳與義臨江仙中的那句詞: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