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替漢 >第二十九章 可愛的宗親們
    吳侯府位於吳縣城東,因此很多達官貴人也將府邸坐落在了城東。

    距離吳侯府不遠處的幾座府邸內,各自有人在討論孫翊平定廬江的事。

    而這些人全都是孫翊的堂兄弟們,是孫氏宗親

    在孫翊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裏,孫賁、孫瑜等宗親一直老老實實的待在自己的府中。

    不交遊,不外出,除了平時去找孫策聊聊天外,互相之間聯絡都很少。

    就連往日裏一直說思念家鄉的孫靜,也都在吳縣待了一段時間,沒有絲毫回富春的意思。

    而這次孫翊平叛,更是一個宗親都沒有委任,平叛全都是以跟隨孫家日久的淮泗將領爲主。

    當初深受孫策信任,位高權重,鎮守四方的孫氏各宗親們,如今只是在吳縣中靜靜度日而已。

    有人可能以爲是孫翊將他們軟禁在吳縣,但其實情況並非如此。

    具體原因還要從當初孫靜父子入吳開始說起。

    富春縣距離吳縣很近,孫靜和孫皎兩人比徐琨還早到吳縣。

    等兩人到達吳縣拜祭過孫策後,孫翊特地抽出時間召見了孫靜父子,並且言語間想如孫策一般邀孫靜出來爲其效力。

    孫靜還是婉拒了。

    倒是一旁的孫皎躍躍欲試,只是可惜孫翊對他這個大幾個月的堂兄,只是關懷備至,其餘的並無多說些什麼。

    孫靜和孫皎還算幸運的。

    孫氏三鎮孫賁、孫輔、孫瑜幾乎是同一天到達吳縣的,比孫靜和孫皎晚到幾天,在他們到達吳縣的當天,就傳來了孫暠起兵作亂的消息。

    這一個消息如隕石墜地般,將當時正在靈前祭拜孫策的他們,驚的是驚慌不已。

    也讓當時的一衆江東臣子憤怒不已。

    在值此危難時刻,身爲孫氏宗親,不用心輔弼孫翊就已經是錯,孫翊的兄長孫暠竟然帶頭起兵作亂。

    親族內訌,兄舉弟兵,這完全就是嚴重違背了人倫,更是一種大不義的行爲。

    這相比起李術作亂,孫暠的叛變更讓羣臣咬牙切齒,因爲孫策在位時對宗親可都是信重優待的。

    在孫翊繼位之時,體察到兄弟之義,宗親之情,儘管有呂範的不許奔喪建議,

    但他還是不顧各宗親重任在身,特許諸宗親分批奔喪,以全爾等人倫大義,可謂是對宗親有情有義了。

    結果呢,在有孫策、孫翊兩代江東之主優待宗親的前提下,孫暠還是在江東內憂外患的時候,給了江東重重一擊。

    這是家賊。

    令人最不齒的一種賊。

    羣臣憤怒之下,當時就建議孫翊應該防備如今在吳縣的幾位宗親,特別是身爲親兄弟的孫瑜、孫皎二人。

    孫靜因爲是孫翊叔父,輩分高,又素來不沾權勢,羣臣言語之間對其還頗爲客氣。

    更有議者更爲激進,提出直接派兵看管如今在吳縣的孫賁幾位宗親。

    孫翊當時也很憤怒,他對衆臣言道,“暠兄何樂邪不願爲吾兄,寧可爲賊。”

    只是對於羣臣提出的戒備孫賁等宗親的提議,孫翊斷然予以拒絕,

    “暠兄作亂乃其一人之過,其餘諸兄輔先君定江東,率精兵鎮不從,勞苦功高,親親之義,世之定軌,何能以一人之錯,疑及諸親乎”

    反正不管當時孫翊心中的想法是什麼,他的這個態度和這番說辭維護了當時在吳縣的孫氏宗親們。

    並且樹立了他重情重義,寬信仁愛的形象,在孫賁等諸兄弟那裏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還避免孫賁等宗親因爲孫暠之事被羣臣猜疑而產生自疑心態,從而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安撫了孫賁等衆宗親。

    只是雖然孫翊“不疑宗親”的態度讓這次吳縣內的小風波安然度過,但由此帶來的影響卻有不少。

    在孫賁各位宗親這邊,出了孫暠這種事,他們事先也都預料不到。

    雖然一開始他們對孫翊繼位都算不上很信服,畢竟孫翊年紀輕輕,又是他們的弟弟,也沒任何功勞在身,但他們絕對沒有反叛之心。

    所以孫翊一召他們奔喪,並且只許帶一些親衛時,他們二話不說,遵照孫翊的命令只攜帶少數隨從就往吳縣而來。

    但他們也能理解羣臣反應爲何如此大。

    一個是孫暠的身份太過敏感,還有一個是自孫策創業來,孫氏宗親和江東羣臣之間就互相不對付。

    他們也很感謝在被兄長背叛後的孫翊還能如此信任他們。

    要知道孫翊能說出那句“暠兄何樂邪不願爲吾兄,寧可爲賊。”,說明當時孫翊是很氣憤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翊還對他們信重不疑,孫賁幾位宗親都頗爲感激孫翊。

    見孫翊有如此心胸,他們對孫翊也都變得心悅誠服起來了。

    與此同時,孫賁幾個兄弟一商量,覺得也不能讓孫翊難做。

    於是他們一同去覲見孫翊,談及他們這段時間就在吳縣好好哀悼孫策,言外之意就是之前鎮守的地方暫時不回去了。

    這當時可把孫翊高興壞了。

    江東兵大約有十萬,其中五萬爲孫翊親軍,其餘五萬由孫策先前授兵的各級將校掌握。

    而這五萬中大約有2萬就是掌握在這些鎮守要地的宗親手裏。

    現在孫賁等宗親主動言及爲了避嫌暫時就待在吳縣,那麼先前他們擔任太守的郡孫翊就有理由委派他人去。

    因爲現在是在亂時。

    而孫策授兵的目的在於帶兵鎮守地方,現在地方都沒了,孫策以前授予他們的兵馬,孫翊就有理由收回來了。

    要知道此時江東的授兵制還不是私兵部曲制。

    私兵部曲制真正成形是孫權執掌江東的時候,特別是孫權放出“奉邑制”這個怪物之後,江東兵馬的私兵化從此一去不復返。

    這時候孫策先前授予各級將校的兵馬,名義上真正的主人還是孫翊,只是實際掌控權由授兵將領掌握。

    私兵部曲制那是連名義上都不屬於孫翊了,怎一個坑字了得。

    可別小看這好像比較飄渺的名義上的差別,有時候這一點差別就能有很大的用處。

    就比如現在,孫翊身爲那2萬兵馬名義上的主人,而這些實際掌控者又提出暫時放棄這些兵馬,

    那麼孫翊就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將這2萬兵馬收回重組改造。

    10萬大軍孫翊一下子就有了7萬大軍的實際掌控權,這將是孫翊平定內亂後改革軍制時最大的底氣。

    孫翊這時候看這些兄長宗親,突然覺得他們甚是可愛

    其實孫賁等宗親有這個提議,一方面是爲了避嫌暫時逃離風波中心,

    第二個方面他們認爲就算暫時放棄了兵權,但只要孫翊信任他們,將來還是要授兵讓他們鎮守地方的。

    對他們來說,從結果來看他們並沒有損失什麼。

    畢竟他們沒想反叛孫翊,一時失去兵權並不是啥大事。

    還畢竟這時候江東私兵制還未廣泛形成,這些兵馬並不是他們的私產。

    還有個原因就是孫翊信任他們的態度,讓他們很放心。

    他們畢竟是孫翊的兄長,孫翊不可能將他們一直閒置的。宗法,人情,和現實需要都不會允許。

    不得不說,孫賁等人的想法沒錯,孫翊就算一時收回他們的兵權,但是宗子維城,古之大義。

    這些宗親們孫翊一定會重用,孫氏宗親本身就有不少是將才。

    但是經過孫翊之手再出去的兵權,那可就沒那麼簡單咯。

    正是有了孫賁等宗親的這個提議,孫翊才分別派了程普、韓當替代原來的孫賁、孫輔分別爲豫章、廬陵太守。

    不然沒有這個提議的話,孫翊上一秒義正嚴辭說相信宗親,下一步就是以別人替換了他們的太守之位,

    實在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還會被人詬病,

    說他是渣男,哦不,應該是渣弟。

    孫賁這幾位手握重兵的宗親表示先避嫌,要待在吳縣休養一段時日,孫靜兩父子聽聞後也紛紛表示要多留吳縣一段時日,追思孫策。

    在孫翊的順水推舟之下,就形成了平叛過程中,諸將奮力,而宗親安坐的局面。

    至於軟禁宗親這種傻事,孫翊怎麼可能會爲之呢

    一切都是可愛的宗親們自願的。

    越想越可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