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替漢 >第三十章 宗親心思
    閒來無事的宗親們,如今也正在討論近來在吳縣傳的沸沸揚揚的這件事。

    孫賁與孫輔是親兄弟,同是孫堅的兄長孫羌的兒子。

    孫賁字伯陽,是孫家這一輩諸兄弟中年紀最長的,比孫策還大。

    孫賁年少時就出仕,爲郡督郵守長,當年孫翊之父孫堅在長沙舉義兵討伐董卓時,孫賁去吏千里投奔,在孫堅身邊隨從征伐。

    後孫堅在攻打襄陽時遇伏而死,當時孫堅死的突然,身邊又沒有親信在,並沒留下遺命。

    而且當時孫策並不在孫堅軍中,孫河關係又不如孫賁親近,因此孫賁就攝帥孫堅餘衆,扶送孫堅的靈柩返回江東。

    恰好這時袁骨頭被曹操從南陽一路打到壽春,在安葬了孫堅後,孫賁就領着孫堅的餘部歸附了袁術。

    孫賁歸附袁術後,頗得袁術重用。當時孫策也在袁術軍中,孫策數次爲袁術立下戰功,袁術也數次許諾孫策太守之職,但最後都沒有履行。

    不同於袁術對孫策的出爾反爾,

    袁術命孫賁討伐袁紹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孫賁在陰陵一地擊破了周昂,因爲此功袁術表孫賁爲豫州刺史,行徵虜將軍。

    孫堅當年也是爲袁術表爲豫州刺史,袁術擡高孫賁藉以壓制孫策的用心昭然若揭。

    後來孫策東渡討伐江東,便寫信邀請時在袁術手下的吳景、孫賁、孫香三位外戚宗親來助他,書中言,“今徵江東,未知二三君意云何耳”

    當時袁術與劉備爭徐州,任命吳景爲廣陵太守,吳景得到孫策的信後便委郡東歸,孫賁更加果斷,袁術欲用其爲九江太守,孫賁不就,直接棄妻孥還江南。

    孫賁回到江東後,孫策大加重用,隨孫策平定江東各地。

    等平定豫章郡後,就命孫賁爲布威中郎將領豫章太守,爲他鎮守江東西面門戶。

    雖然回江東後,以往袁術表用他的官職,孫賁一概不認,只認孫策給他的布威中郎將一職,

    但畢竟有這等履歷在,他還立下了不少功勳,加上孫賁是這一輩孫氏兄弟的長兄,所以在孫氏兄弟中,除了孫策外,他之威望最高。

    此次暫留吳縣的提議也是孫賁首倡的。

    當初孫翊曾下令,禮雖重要但應注重時事,因此規定孫策去世一個月後,江東全境除喪服,勿日哭,以專心任事,保境安民。

    孫策去世都已經快兩個月,棺槨也在半月前下葬了,

    因此來奔喪的一衆宗親們都已經除了喪服,穿常服。

    如今身穿常服的孫賁正與其弟孫輔相對而坐。

    孫輔是孫賁胞弟,孫賁早失二親,孫輔那時還是嬰孩,孫賁親自瞻育,因此兩兄弟之間友愛甚篤。

    孫輔爲孫策任用爲揚武校尉,擔任廬陵太守,廬陵是孫策分豫章郡所置,乃是江東防備荊州的重鎮。

    廬陵郡與孫賁鎮守的豫章郡合二爲一的話,就是整個江東的西境,如此緊要的位置孫策交於孫賁、孫輔兩個親兄弟,由此可見對他倆的信任。

    在當時孫策遇刺而死的消息傳到廬陵時,在孫輔得知孫策讓孫翊承基後,孫輔其實是不滿的。

    孫策死後,論功勳,論資歷,論輩分,他的兄長孫賁都應該是下一任江東之主。

    在孫輔看來孫策讓孫翊繼位是出於私情,沒有考慮到當今江東的態勢。

    孫翊那個乳臭未乾的少年有能力保守江東嗎

    孫輔深深替他兄長不值。

    應該承繼江東的是他兄長孫賁纔是。

    孫輔由孫賁親手帶大,這個弟弟心裏在想什麼他很清楚。

    他知道孫輔此時心中還只是不服氣,但若任由孫輔的這種不服氣發展下去的話,遲早會釀成大禍。

    因爲他在收到孫翊允許他奔喪的文書後,知道孫輔也在名單中,在從豫章郡出發經過廬陵郡時,就把他這個弟弟一起拉到吳縣來了。

    一路上,孫輔私下裏對他多次抱怨,他也多次訓斥,但觀孫輔臉色,應該是沒怎麼聽進去。

    如今孫翊親征,用李術的人頭證明了他自己的能力,孫賁替孫翊慶賀的同時,也再次勸孫輔道,

    “你以前認爲君侯是以親繼位,但如今廬江一戰後,足可體現君侯之武略,汝還心懷不滿否”

    “討逆擇君侯繼位,固然是因爲君侯是其親弟,但討逆也定然深知君侯之能,

    否則討逆爲何越過當時已經頗有名聲的仲謀而選擇更幼的小七呢

    希望經此事後,你心中不要再懷抱他想,與我共同好好輔弼小七,避免重蹈孫暠的覆轍。”

    孫賁口中所言小七便是孫翊,孫翊在孫堅這一支爲三郎,但在同輩兄弟中排行第七,故族中幼名爲小七....

    孫輔今年已年近三十,自然不會還是不肯服輸的年紀,況且孫翊廬江這一仗的確打的漂亮。

    他之前除了替孫賁不值以外,

    更多的原因是覺得孫翊自小養在府中,優劣不知,名聲不顯,在同輩兄弟中也頗爲低調,因此對孫翊能否保守江東心有疑慮而已。

    如今孫翊如此快平定了廬江,已經用實打實的戰績初步證明了他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是同宗兄弟,而且孫策在時又那麼信重他們這幾個兄弟,孫輔不是寡情薄義之人,他心中的不服已經漸漸消逝了。

    “知道了兄長,吾以後一定會好好輔助小七的。”

    孫賁見孫輔終於放下了心中的那些不服、不滿,剛硬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孫翊的這一仗不僅穩定了人心,還間接的爲孫輔消弭了一場災禍呀。

    至於孫輔心中所想,孫賁自己心裏有沒有想過呢

    若是十年前的自己,也許會這麼想吧。

    當年叔父遇伏身死,衆將推戴他暫攝餘衆回江東尋孫策,在帶着孫堅的靈柩回到江東尋到孫策後,他協助孫策將孫堅安葬在曲阿。

    那年,孫策年僅十七歲。

    一身哀服的孫策就那麼靜靜跪在孫堅墓前,不哭不泣,不言不語,令人心痛。

    他的眼淚早就流完了。

    而後他深夜找到自己,希望自己將孫堅的餘衆交給他,他要依靠這些餘衆征伐江東,而後進軍荊州手刃黃祖,梟首劉表爲其父親復仇。

    當時看着臉上稚嫩之色未去的那個少年,孫賁並沒有答應他。

    孫策太年輕了,又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孫賁既不相信孫策有這個能力,也怕孫策因爲一時衝動斷送了自己。

    面對自己的拒絕,孫策臉露哀傷,沮喪自語,“兄長不信我,母親也不信我,沒人信我,就因爲吾年少嗎”

    “遲早有一天,吾要證明給你們看,策雖年少,亦可威震天下也。”

    孫策的這句話孫賁如今還記得,並且時刻在觸動着他。

    後來自己就領着孫堅的餘衆歸附了袁術。

    而孫策因爲手中無兵馬,在守孝結束後往江東募兵,因此招惹了祖郎,被其所襲,幾至危殆。

    再後來孫策就也投奔了袁術,在其手下週旋數年後,終於討得了孫堅留下的些許兵馬,並開始東渡.......

    從此拉開了他短暫卻絢麗非凡的一生。

    那年他二十歲。

    討逆以孤童子,嶽嶽傑立,高視闊步,仗馬棰以下江東,收攬豪俊,闢地建侯,乃有今日江東之基兆定矣。

    孫策沒有大言,他雖年少,亦以威震天下也。

    孫賁有時甚至在想,若是當初他相信孫策,將孫堅的兵馬還給他,那麼提早出世三年的孫策,又會立下何等功業呢

    更不會因爲募數百兵馬,而幾乎身隕。

    正因爲心中懷有這類的愧疚,當初孫策寫信相召,孫賁放棄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袁術的重用,甚至妻子都捨棄了,回江東來投奔孫策。

    正因爲心中後悔當初沒有相信孫策,所以這次孫策選擇孫翊承繼江東時,孫賁纔會無條件相信孫策的判斷,認爲孫翊絕對可以擔起這個重任。

    如今從孫翊繼位之後所做的一切事看來,孫翊絕對稱得上英明神武四個字,是個難得的明主,孫策的眼光沒有錯。

    自己的選擇也沒有錯。

    甚至孫賁心中隱隱有些預感,孫策的這個三弟孫翊將來可能會比他父兄更爲優秀,將孫氏的功業推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孫氏一門兩代,父子三人皆可稱人傑,

    吳郡孫氏,合當大興

    孫輔見孫賁臉上慢慢浮現微笑,他不明所以。

    兄長這是想到什麼美事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