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替漢 >第九十八章 意欲何爲
    孫翊在離開吳縣之前,發佈了幾個命令。

    第一個就是任命徐琨爲中領軍,即日上任統領吳縣外的兩萬中軍。

    第二個命令是讓蕩寇中郎將程普將訓練好的三萬新軍,分批送往重要的各縣戍衛。

    其中一萬送至吳縣,編入中軍中。

    在毗陵一戰後,孫翊大概收降了七萬多山越兵。

    雖說這七萬山越兵大多都是青壯,但不可能一下子都收編爲士卒。

    江東目前還養不起那麼多的士兵。

    因此在之前,孫翊就下令留在毗陵的程普、陳武二人,在這七萬山越降兵中,挑選最精壯的一部分編爲士卒。

    其餘者等山中的山越遺屬都遷出山中後,就編入戶籍,成爲江東的在冊百姓。

    得益於當初孫翊的攻心之策,也得益於山越大部原來都是江東的住民,

    在初期的安撫之後,這七萬山越降卒一直表現得很規矩,對被收編也不抗拒。

    不僅不抗拒,還挺積極的。

    他們以前逃入山中最大原因就是吏治腐敗,令他們生活不下去了。

    但在孫策、孫翊兩代主君的努力下,江東的吏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再加上成爲孫氏兵卒,至少保證有糧食喫。

    這相比以前那既要賣命又要朝不保夕的日子來說,現在的日子實在是好上太多了。

    種種原因下,江東對這七萬多山越降卒的收編過程,顯得很順利。

    孫翊的第二個命令的目的是,充實江東的內部軍事力量。

    在這亂世,最有力的震懾就是強壯精悍的士卒。

    而孫翊的第三個命令是,在他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除非特別緊要的事務,要特別呈報給他決斷之外,

    其餘一應事務都可呈報吳侯夫人徐氏處理,無須再多方轉呈,以免延誤政務。

    孫翊的這個命令,衆臣倒是沒什麼意見。

    一是由於有漢朝的優秀典範在前,這時的士人對女子涉政並不反感。

    更何況徐氏身份尊貴,是孫翊的正妻,從政治方面來說,徐氏在孫翊不在吳縣的這段時間內,代爲“監國”是合理合法的。

    二是江東本身的政治傳統了。

    先君孫策在位時經常外出征戰,爲了避免麻煩,他都有意將所有的政務都委派給張昭,圖個輕鬆。

    但張昭寧死不從。

    臣子偶爾代爲處理政務是權宜之計,但不可形成政治傳統。

    就這樣,孫策一邊勸,張昭一邊拼命搖頭,僵持了一段時間後,孫母看不下去了。

    後來江東就有了一種不成文的政治傳統。

    孫策外出征戰的時候,孫母就會在吳縣代替孫策處理政事。

    如今孫翊以徐氏“監國”,有孫母之故事在前,江東衆臣接受的也很自然。

    孫翊這次北上是帶着解煩騎及其三千親軍“車下虎士”,共計步騎八千。

    在臨出發前,孫翊特地見了一下孫母,母子之間密語了良久後,孫翊方纔離去。

    在見完孫母后,孫翊又留給了徐氏一個錦囊,示意其吳縣有大事時再開啓。

    做好一切佈置後的孫翊,終於安心踏上了北上的路程。

    ...

    孫翊是東南霸主,他的一舉一動自然被無數人所關注着。

    很快他帶兵北上的消息,就傳遍了周邊。

    但讓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帶兵到達廣陵郡內,反而中途轉向去往了皖城。

    這突如起來的轉變,有人歡喜,有人憂。

    最擔憂的莫過於黃祖了。

    在剛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嚇得不要不要的。

    江夏,沙羨太守府中。

    黃祖出身江夏安陸黃氏,黃氏乃是天下有名的士人家族。

    其先祖是東漢名臣黃香,黃氏自黃香之後數有名臣,論清望不輸一般名門望族。

    由於出身於這樣的家族,黃祖雖然長大後多居武職,但其平日裏多穿儒裝,以士人自居。

    往日裏一身儒士氣息的黃祖,此刻雍容的氣度卻蕩然無存。

    他手中捏着那封快馬急報的軍報,手上青筋暴起,將軍報狠狠拍在書案上,氣急敗壞的說道,

    “孫三兒意欲何爲”

    作爲江東的鄰居及孫家的死敵,被孫策多番軍事問候過的黃祖,對於孫翊的動向是最關心的。

    在一開始,黃祖得到的情報是孫翊意欲率兵北上擊退夏侯淵,他是抱着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的。

    如今得到新情報孫翊轉向駐軍廬江,下一步動作不明,這讓黃祖開始深深擔憂起來。

    廬江就在江夏隔壁,當初孫策攻打他,就是以廬江爲跳板的。

    現今孫翊又駐軍廬江,這怎麼能不讓黃祖擔憂。

    看到黃祖這氣急敗壞的模樣,黃射感到無奈。

    孫氏兄弟快成爲他父親的夢魘了。

    但他不認爲孫翊這時會來攻打廬江,他對黃祖言道,“父親勿憂,夏侯將軍在北未退,孫翊不會貿然抽兵攻打江夏。

    依兒子看來,孫翊此舉乃是爲了防備夏侯將軍。”

    黃祖久掌兵馬,雖不是什麼名將,但是基礎的判斷力還是有的。

    他心中知道黃射的判斷有道理,但是他心中還是怕。

    隨着孫翊的聲威一日強過一日,他心中的懼怕就一日多過一日。

    他對黃射言道,“你馬上前去襄陽,爲吾再向鎮南將軍討要兵馬、船隻、糧草。

    就說孫三兒有西進之念,情況緊急,刻不容緩。”

    黃射聽了遲疑道,“不久前父親剛向使君討要了不少軍資,時不過兩月,吾恐使君不允。”

    黃射的遲疑讓黃祖冷笑起來,他說道,“他一定會給。”

    黃祖的篤定讓黃射不解,黃祖卻沒有多解釋什麼,只是揮揮手讓黃射早些去作準備,即日啓程。

    黃射告退後,黃祖將手中的軍報撕了個粉碎。

    黃祖想起自己心中那個,對其又敬又懼又恨的劉表。

    他恨恨自語道,“你什麼時候纔會放我離開江夏。”

    去年孫策討伐江夏,那一戰中,黃祖僅以身免。

    劫後餘生的他後來去了襄陽懇請劉表,讓他改任其他郡縣,言語之間聲淚俱下。

    但劉表只是好言寬慰。

    可是那時,黃祖卻從劉表那寬厚溫仁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寒冷的殺意。

    就是在那之後,黃祖才明白了劉表,爲什麼一定要他鎮守江夏。

    因爲荊州任何人都可能投降江東,只有他黃祖不可能

    明白了這些的黃祖,同時想通了許多事。

    就例如他今日爲何篤定,劉表一定不會拒絕他所請。

    因爲那位名震九州的劉使君,

    他心中也在怕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