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鬼穀神謀 >第二百八十四章佯攻之計
    第二百八十四章佯攻之計

    吳王用過晚飯,獨自坐在中軍大帳,半眯着眼。

    此時堂中只有伯否與孫明,其將領都在嚴守崗位,也不敢再來帥帳。

    他們都知道此時吳王正在火氣之上,若是來了,一個不好,反而會惹禍上身。

    吳國軍規本就嚴厲,再者此次主帥就是吳王,大家都一直小心從之。

    伯否兩人都已已向吳王彙報完軍中事務,吳王並未發話,也不敢輕易離開。

    正當兩人遲疑之際,忽然之間,吳軍營內戰鼓齊鳴,殺聲沖天。

    吳王一驚,從坐椅之上跳將起來,看着孫明與伯否。

    “難道越軍今夜敢來偷襲我軍?”

    吳王看起來剛纔是有些睏乏了,所以躺在椅上竟然睡着了,應該是正在睡夢之中,

    此時受驚,卻是瞪着眼看着伯否與孫明兩人,十分驚恐。

    如此一問,到讓兩人反而十分驚異。

    在這一刻還是伯否要清醒一些,看了看準備披甲上陣的吳王。

    “王上勿憂,實是老臣安排不周,無意驚擾了王上。

    此時已是酉時,正是兩軍用完晚飯之後,此時鳴鼓,意在驚擾對面的越軍,讓他們不得安閒,並非真的有人來偷襲。

    依王安排,入夜之後每兩個時辰鳴一次鼓,要讓越國兵甲一直處於驚恐之中。”

    吳王一聽,這才一拍腦袋,臉上悻悻一笑道:“原來如此,是本王忘記了,是本王忘記了。”

    此時整個軍營之中還在響着戰鼓之聲。

    戰鼓是全軍衝鋒進攻的信號,分不同的節奏與不同的響數。

    此時所鳴當是全軍推進進攻之聲,並非衝鋒之聲,所以長而悠久。

    整個軍營也就是故作姿態,一些執行此任務的兵甲都站在邊境一側,大聲叫喊着,奔跑着,製造着大軍推進偷襲的假像,以影響對方越國兵甲晚飯之後的休息。

    這種策略,可以讓久守之下的對方心生懼意,時刻緊張着,神經繃得緊緊的。

    完全弄不懂對方什麼時候會來偷襲,什麼時候可以休息調整。

    可當習慣了這種惑敵之策,都已習慣,覺得只是對方的一種惑敵的手段之時。

    或許對方又會早的襲來,那時己方就會沒有防備,真正的被偷襲成功。

    此時吳王着伯否安排此招兵法之技,是因爲他是主攻一方,而越國此時成了主守的一方。

    主守的一方始終還是要防着主攻一方的攻擊,如此招法,切實可以讓越國兵甲難辨真僞,時刻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之中。

    吳王聽着整個吳軍軍營的佯攻之法,心裏也是十分滿意,今日受辱,此時反過來驚擾對方,也算是找回一些平衡。

    同時也可以看出,平時此法在吳國軍營之中也時常演練。

    所以只要軍令一下,吳國軍營所兵甲所做,還真有些以假亂真,偷襲敵營的味道。

    就連剛纔吳王自己都被吳軍的佯攻嚇了一跳,那就更不用說對岸時刻提心吊膽的越國兵甲了。

    “王上,我看王上一路辛勞,還是早點休息,明日對壘不知越王勾踐又會出什麼陰招?”

    伯否還是關心於吳王,他一直跟隨吳王,也知道吳都的變故,更知道吳王此時的心情。

    雖然吳王當年也是英勇十分,可現如今年暮之時,早就不如當年之勇,連續奔波勞累,身心俱疲。

    而此時兩軍對壘,至最後誰能取勝有的時候比的就是主帥的耐性,還有主帥的臨場變招之能。

    (其實春秋時期之時,大部分看到的都是許多奇謀,而並不是正正規的兩軍對壘,其實只是史書有意摘選而已。

    就是因爲若兩軍真的對壘,許多時候很難體現兵法計謀之妙。

    大部分時間,若兩軍對壘,那比拼的還是真正的實力。

    就像一句話說得好,狹路相逢勇者勝一樣,謀略只是輔助,拼的是實力。

    而到了幾百年後,漢末三國除了一些奇謀,或許大家又重親認識到這種對壘。

    當年諸葛亮神機妙算,可真的對上司馬懿之時,一個叫戰,一個不應,再聰明的孔明也無計可施。

    所以得臥龍與雛鳳的蜀國卻並不是最後的贏家,這就是因爲實力不濟的原因。

    直至現在的吳國也是一樣,有兵聖孫武,可最終卻也難逃滅亡的事實。)

    “伯副帥不必爲本王擔心,剛纔本王小憩片刻。

    經過剛纔的休息,現在到也精神百倍了。

    此時本王也閒來無事,不若我們就研究一下越國十萬大軍的佈局,以及破敵之策如何。

    只有這樣,三日之後,我們才能打破僵局,找到越軍的弱點,也只有這樣才能一擊即潰。”

    吳王說完,自己已主動來到大帳之中的沙盤之處。

    這這個沙盤在大帳的左側,十分空曠,若是平時,可以站在全部參戰的主要將領。

    上面已佈置了由斥候探清了的越軍大概佈局,同時也有己方的佈局,一般主帥可以主接在這上面作出領令,明確作戰意圖,讓人一目瞭然,而不會誤解作戰意圖。

    (在那時的戰爭,有的時候斥候所看見的未必是真的佈防,這也就是兵法家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虛虛實實。

    也正是最考驗一個主帥能力的時候,需要正確判斷所探敵情是否屬實,同時也要合理利用地形地勢來實施己方的策略。)

    伯否與孫明一看,也都走近沙盤。

    “孫將軍,你來分析一下此次越國是否真的有十萬大軍?”

    吳王雖然上午聽越王勾踐吹噓帶了十萬大軍,而其身後卻也布着密密麻麻的越國兵甲,可吳王始終還是有疑。

    畢竟在吳都出兵選帥制訂策略分析之時,就連夫差都覺越國對峙的只有五萬兵甲,還沒有此時越王所說的十萬越國兵甲。

    當然作爲主帥有意誇大自己的實力,也可以取到震憾對手的作用,至於有多少,這就是兵法之中的詭道了。

    在此時吳王想來,若越國真佈置了十萬大軍,那麼,兩軍不會如此對峙。

    越國兵甲兩倍於吳國,越王勾踐又一心想攻伐吳國,依越王的傲慢,應該採取主動進攻之勢,而不是主動防守。

    若依兵法之要,若是攻城,攻方人力至少要三倍於守方,甚至於更多。

    可在邊境無城可守的情況之下,二倍兵力已經足夠了。

    越國若不想進攻吳國,自然不必駐紮十萬大軍,只需對等的五萬越國兵甲即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