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召喚之天下歸一 >第六百五十八章:天統祖訓出爐
    “已故蔡國公、定國公、榮國公、荊國公、蜀國公都曾是我大鄧之功勳重臣,大鄧有今日,他們功不可沒,然而蔡國公、定國公、榮國公、蜀國公辭世之時,我大鄧爵位尚未完善,雖然有所追封,但是此等爵位,不足以表彰其功勳,因此,均需再行追封,以表其功!”雖然蔡封、李天虎、黃標、蘇弘在死後已經得到了追封,但是鄧昇表示,這個爵位不足以表彰他們的功勳,還需要繼續追封。

    “陛下聖明!”衆臣讚道,雖然鄧昇所做的,也只不過是給死去之人一個表彰而已,但是這就說明,鄧昇從未忘記這些功勳老臣。

    “父皇,如果需要對已故蔡國公、定國公、榮國公、荊國公、蜀國公進行追封,那就需要追封其爲勳王,王號該如何選擇呢?”鄧灝問道。

    勳王這個爵位雖然定下了好些年了,但是鄧國從未有人得到過這個爵位,所以對於勳王的王號怎麼選擇,一時之間還真是沒有頭緒。

    鄧昇想了想,也是比較苦惱啊,如果是親王和郡王的王號,還好選擇,但是勳王就比較難了,以國爲號的是親王,以地方爲號的是郡王。

    再三思量之後,鄧昇決定採用一些寓意比較好的字眼作爲王號,於是說道:“勳王非親王、郡王,無需糾結太多,選擇一些寓意較好的字眼爲王號便可以了,已故蔡國公蔡封追封禮王、定國公黃標追封定王、榮國公李天虎追封信王、荊國公蘇弘追封永王、蜀國公程昱追封陽王,禮部挑選一個良道吉日,爲諸王重修陵墓,以表其功!”

    “喏!”禮部尚書陳羣應道。

    宣告了祖訓以及爲已故功勳進行了追封之後,朝會上又談論了一些瑣事,便散朝了。

    散朝之後,三省六部便將祖訓傳閱天下,雖然鄧昇並沒有爲祖訓定下名字,但是所有人都稱這一份祖訓爲天統祖訓。

    而與祖訓一道公告天下的,還有蔡封、黃標、李天虎、蘇弘、程昱幾人的追封恩旨,恩旨一下,幾個家族的門前頓時熱鬧起來了。

    在官場向來都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人走茶涼,更何況是死了呢?李天虎的家族還好,畢竟李家人才輩出,但是蔡封、黃標、蘇弘、程昱這幾人的家族,隨着幾人的離世,便漸漸有些沒落了。

    蔡家和蘇家還好,畢竟蔡家還有一個皇后女兒和太子、齊王這兩個外孫,日後榮華富貴少不了,蘇家也有蘇雲、諸葛亮這兩個後輩撐着,但是黃家和程家就不行了,所以漸漸地,兩家與外界的往來便少了許多。

    但是隨着鄧昇的追封恩旨一下,本來門可羅雀的門庭,頓時熱鬧起來了,而天統祖訓一出,程昱的蜀國公、黃標的定國公爵位就能襲封,就算沒有扛鼎之人,有一個國公爵位,黃家和程家依舊是鄧國最頂尖的勳貴,而且黃標、程昱生前人脈非常廣,程昱是鄧昇潛邸四大臣之一,與蔣琬、楊延昭、常遇春的關係非常好,黃標就更不用說了,當年可是鄧國的大將軍,岳飛、楊延昭、常遇春、李嗣業這些人都曾是他的部下,可以說,現在鄧國軍方最具影響力的人,都和黃標有關係的,有這些人脈在,再加上本身的爵位,短時間內沒落不了。

    “這人啊,還真是勢利啊!”乾陽宮中,鄧昇在聽聞了黃家和程家的事情後,不禁發出感嘆,黃標和程昱死後,由於家中沒有人能夠再次進入核心,所以漸漸來往的人就沒了,而且當初鄧昇並沒有定下爵位的傳承製度,所以黃標和程昱的國公爵位也沒有襲封下去,因此在所有人看來,這兩家已經沒落了,可是現在追封的恩旨和襲爵的旨意一下,本顯得荒涼的兩家,頓時也熱鬧起來了。

    “陛下,這乃人之常情啊,人心這東西,最是捉摸不透的。”一旁的內侍總管桂祥笑着說道。

    “是啊,不過這樣也好,如此一來,朕總算是沒有虧待功臣之後了。”鄧昇笑了笑說道。

    其實比之程家來說,黃家還算是比較好的,畢竟黃家已故家主黃登之女,嫁給了齊王鄧尊,是齊王正妃,也算是皇親國戚了,只不過黃家女出嫁的時候,鄧尊還只是一個空有名頭的親王,手上並沒有半點的實權,不像晉王鄧瀚和魏王鄧裕這兩個手握重兵的親王,所以外界人對於鄧尊並沒有太過的重視。

    定下了祖訓之後,鄧昇現在就剩下一件事做了,那就是遷都,這是很早之前鄧昇就決定下來的了,只不過當時關中戰事還未平息,爲了不節外生枝,鄧昇只好引而不發,只是讓人放出一些風聲,好刺探一下朝野內外的反應,打算等到平定關中之後再宣告。

    現在秦國已滅,西涼、關中到手,遷都這件事也是時候提上日程了,由於關中之戰,鄧國的消耗比較大,想要恢復還需要一些時間,而且關中、西涼剛剛平定,也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來治理的,因此幾年內,鄧國是沒有餘力北伐的了,而鄧昇的打算就是,在出兵攻打趙國之前,完成遷都。

    “桂祥,去把太子給朕找來。”鄧昇對桂祥說道。

    “喏!”桂祥應了一聲,便前往尚理宮請鄧灝了。

    大概兩刻鐘之後,鄧灝便來到乾陽宮。

    “兒臣見過父皇!”鄧灝向鄧昇行禮道。

    “不必多禮!”鄧昇說道:“祭拜太廟之事安排得如何了?”

    鄧昇定下祖訓,並且要供奉在太廟,可不是簡單的將祖訓放到太廟就可以的了,必須對太廟內的列祖列宗進行拜祭,然後恭敬的將祖訓放置太廟方可。

    “回父皇,兒臣已經派人去禮部傳話,命禮部儘快挑選一個良道吉日。”鄧灝回道。

    鄧昇點了點頭,說道:“此事重大,一定要重視,今日找你來是商議遷都之事。”

    “遷都?”鄧灝聞言,頓時來精神了,這件事可是他挑起來的,所以鄧灝很重視,現在鄧昇主動找他來商議,那就說明時機已經到了。

    “沒錯!”鄧昇頷首說道:“如今關中平定,但是滅秦一戰中,我大鄧的消耗也是不小的,三年之內想要北上攻打趙國不大可能,朕打算趁着這個時間,完成遷都,當然,遷都也不是幾年內就可以完成的,洛陽雖然是周朝故都,但是幾百年過去了,城池、宮室也甚是殘破,還需要花費較大的力氣去改造,朕打算先完善外城和宮城,以及修建外廷主要的殿宇,至於後宮宮殿,可慢慢修建。”

    遷都可不是說遷都就遷都的,作爲一國都城,城池的規模還有宮殿什麼都要完善才算是合格的都城,而在後世的華夏曆史上,作爲正統王朝,有過遷都歷史的就只有晉朝、北魏、金朝、宋朝、明朝、清朝,但是這幾個朝代遷都又很不一樣。

    晉朝、宋朝是被人打跑的,而且沒了半壁江山,國都都被人給佔了,想不遷都也不行了,不過晉朝和宋朝又有不同,東晉是正兒八經的將都城定在了建康,而宋朝,理論上來說,宋朝並沒有遷都,因爲宋高宗趙構只是將臨安定爲行在,何爲行在?就是行宮而已,南宋名義上的都城還是在東京開封府,只不過被金朝給佔了而已。

    而北魏、金朝、清朝遷都的地方,基本都是前朝的都城,北魏遷都的洛陽是曹魏、西晉的都城,相距時間不遠,基礎還在,金朝遷都中都,中都之前是遼國的南京府,有完善的宮殿和城池規模,只需要稍加改造就可以用了,清朝就更加不用說了,北京本就是明朝的都城,直接就用了。

    而明朝雖然遷都到北京,北京之前是元朝的大都,無論是城池還是宮殿都有一定規模,但是饒是如此,明朝還是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正式完成遷都。

    相比之下,洛陽城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比較殘破,想在三年之內全部完成很難做到的,所以鄧昇打算先將外廷、外城這兩個門面做好先,然後內城、後宮在慢慢改善,這樣的速度已經算是快了。

    “父皇所言甚是,如果等到洛陽城全部改造完善,恐怕需要十幾年呢,如此做最爲妥當。”鄧灝點了點頭,說道。

    “你回去之後,便寫一道摺子,好好寫,將遷都的必要和好處都說出來,要有理有據,纔好說服羣臣,待下一次朝會,你便直接上奏,待朝議通過之後,你就負責遷都的事宜。”鄧昇說道。

    雖然遷都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但是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了,所以鄧昇便讓鄧灝在朝會上提出,然後走形式一樣通過朝議,不過雖然說是走形式,但是這個形式也不是那麼好走的,畢竟反對遷都的大有人在,接下來就看他們父子倆怎麼說服羣臣了。

    “喏,請父皇放心,兒臣知道怎麼做的。”鄧灝應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