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打攪南宋 > 第409章大閱兵(2)
    此時此刻校場上晴空萬里,整個校場之上一片號角聲音。

    趙竑在趙信等人的陪同下,騎馬閱兵。

    教場上首先進來的就是來自澎湖諸島的八千士兵隊列。

    這八千士兵皆是海軍士兵,都是李源這些年親自帶出來的兵馬,其中大多數來自於沿海地區的盜匪,皆出身普通,且從小就在海上漂游,因爲窮苦,其中很多都是疍民的後代。

    他們沒有土地而且世代都在海上,過着出海打魚但食不果腹的日子,因爲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而趙昀朝廷忙於打戰索性就在沿海地區進行侵擾,成爲海盜一類。

    後來因爲遇到趙竑,很多人的命運就此改變,他們開始成爲商號的一員,其中有不少人加入了軍中,日子也富足了不少,還有不少疍民在李源的帶領下已經成爲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他們熟悉大海上變換多端的氣候,掌握海洋上的規則,因爲他們天生就是因爲海洋而生的,又天生帶着匪氣,眼神之中給人震懾之感。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此時他們高唱《詩經·秦風·無衣》。

    加上海軍漢子們古銅色的皮膚、堅毅的目光、棱角分明的臉龐在烈日下成爲一道景色。

    趙竑以及邊上所有官吏、將領彷彿見到了當年氣吞八荒、攻滅六國的秦兵經過,感到非常震撼。

    雖然今天並不是海上大閱兵,但他們的氣勢給人的感覺就好像穿梭在驚濤駭浪之中,在狂風暴雨中搏鬥。

    趙竑欣賞這種勇猛,也想讓大屯山這邊所有人見見這等氣勢,再過段時間他打算去澎湖那邊去看看海上的閱兵!

    接着而來的大屯山這邊的軍隊。

    在這五萬軍隊中,其中有兩萬步軍,之前訓練臺北大屯山士兵的則是跟趙竑好幾十年的老人名叫黎千秋,在所有將領中他的年紀最大,今年已經七十有三了。

    黎千秋在面對那羣疍民後裔的時候也是驚了七分,在氣勢上確實強悍,不過他們所屬的兵種並不一樣,還有三分,他覺得無論步、騎、射或是水軍各有千秋。

    這時候鼓聲再起,黎千秋所率的兩萬步軍已經整隊駐紮。

    “經過這麼長的訓練,是時候出來溜溜了。”黎千秋對自己道。

    雖說是步軍,卻是大宋對外戰爭中的主力,是以黎千秋對此十分用心,在平時的訓練中,也對士兵進行一板一眼的操練,在操練之餘要給士兵們講究動作的規範。

    隨着“吼,哈,哼,呵——”,校場上的聲音此起彼伏。

    兩萬人在校場中間揮舞長槍的動作十分整齊。

    ……隨着時間的推移,空氣變得燥熱,進入夏天之後臺北這邊的天氣也越來越讓人躁動。

    但這羣士兵卻絲毫都沒有被驕陽打敗,即便汗水流溼了他們的衣衫,在燥熱的天氣十分難受,但每一士兵臉上都保持着嚴肅,眼睛堅定的正視着前方,沒有絲毫懈怠,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之後他們胸膛之中也憋着一口氣。

    ......過了一刻鐘的樣子,兩萬步軍在趙竑以及諸多大臣的目光下操練完畢。

    “真正的士兵就應如此,在戰場上沒有絲毫馬虎,更不能有一分懈怠!否則就會死在敵人的長槍馬蹄下!”

    趙竑看着操練的有模有樣的年輕士兵們,不禁點了點頭,又望向校場上披甲執銳的黎千秋。

    不過黎千秋並沒有驕傲的樣子,因爲接下來他還有其他的“動作”要展示給所有人。

    只聽敲鼓的士兵再連續擊打三下之後,步兵前頭士兵舉起旗子,手中長槍槍分指東西方向,在校場上形成應敵之勢。

    趙竑眯着眼看着,他知道黎千秋憋着一口氣,這個跟隨他幾十年的老人作戰甚是勇猛,不過早在之前因爲渾身傷痛就退出了大宋軍中,這些年也只能教教士兵了。

    對於用兵、用陣之道,黎千秋早就耳熟能詳,號令之下,軍陣開始變化,很快就化爲兩方人馬。

    兩萬人各分一萬,一方爲宋兵,另外一方則爲宋兵的假想敵——韃子。

    步軍所擅且用最多的則是陣法,而且是以步制騎的疊陣法。

    不過今日所用疊陣法陣法也簡練了不少,拒馬等物並沒有帶來,主要是想給皇帝展示這一年多以來練兵的成果。

    很快黎千秋就用他的疊陣法圍住了“假想敵”一方,也是爲了讓趙竑以及朝廷官吏瞭解疊陣法的妙用。

    疊陣法之後黎千秋又讓他麾下的步軍兵馬展示歷代的陣法變化。

    很快一陣鼓聲過後,人馬隊隊型又開始變化。

    當士兵舉起白旗的時候,則示意方陣,當士兵舉起黃旗之際,整個校場之上,頓時變成圓陣,黑旗變曲陣,青旗變直陣,紅旗變銳陣,紅心黑旗作長蛇陣,紅心青旗作伏虎陣。

    .....陣圖變化的速度十分的快,雖然人數衆多,並沒有亂糟糟的樣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黎千秋果真沒讓朕失望!”

    完結之後,黎千秋脫下兜鍪,頭上的銀絲在烈日下異常顯眼,汗水打溼了他的身體,背後隱約傳來一些疼痛,但他知道今日算是完成了壯舉,沒浪費了在臺北這一年多的光陰,對他這個糟老頭子來說時間是最催人的。

    他知道朝廷要恢復武學,即將要讓他擔任武校的武學教導。

    不過現在他的精力也只能教教這些士兵了。

    但黎千秋還是想上戰場,想收復故土。

    他不知道皇帝會不會答應他的請求。

    步軍閱兵之後,他躬身退去。

    “黎千秋啊,黎千秋啊,千秋萬代之後必會記住你們的名字!”趙竑道。

    黎千秋帶着他的步軍已經退去了幕後。

    接着便是弓弩兵等人的校場閱兵。

    ……過了半個時辰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停留在接下來的炮兵閱兵。

    在去年正統年間,他們在戰場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此時校場之上已經搬來了一些重型武器。

    十尊炮,而且是改良過的紅衣大炮,射程更遠了,移動、搬用、上手等操作起來也更方便。

    孫公亮、孫拱等這一天也很久了,炮臺研製也在他工作範疇之內。

    炮兵們正在操作火炮。

    趙竑官吏、將士們都捂着耳朵。

    那些炮彈射去之後,頓時如雷聲一片。

    巨大的黑坑令人觸目驚心,坑中活物如一些猛禽早就不見了蹤影。

    黑色瀰漫的硝煙久久都沒有散去,掩蓋了活物的血腥味道。

    黎千秋也在後臺看着炮兵,他早知道有這種武器,卻依舊驚歎萬分。

    這種橫空出世的武器讓戰爭變得更猛烈了,當年若是宋軍用上了,現在還會有韃子蹦躂的空間?因此他纔要再上戰場,親自將韃子趕回北方草原去!

    孫家父子互相看着對方,汗水早已讓他們的雙目朦朧,各自擦了擦淚水之後,眼神變得更加堅定了。

    那些大屯山的工匠們以及其他人看了大閱兵之後也覺得他們這一年多以來的辛苦值得了。

    竇默這些原本是蒙古一方的降宋派看了之後也覺得雙腿有些哆嗦,想起去年他們傾盡全力南下,最後還是敗給了宋人,他感覺輸的心服口服。

    ……

    今日所訓練的都是步兵。

    趙竑腦海中依舊記得五萬八千人的隊伍步調整齊,軍容壯盛,很是吸引衆人的眼球。

    此刻已是下午時分,天氣才稍微爽快起來,這時號角聲再起,趙竑從高臺上下來,坐騎所到之處,“萬歲”之聲不絕於耳,他親眼目睹陣容強大的軍隊,滿心歡喜。

    但趙竑從馬上下來,莊嚴地看着衆軍,朗聲道:“不愧是我大宋將士們,僅僅一年時間就能有如此成就,朕深感欣慰!諸位將士辛苦,今日大典至此結束,各營先行回營,今日朕要宴請諸位!望諸軍將士們不醉不眠!”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