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康樂天下 >第一百零四章 憶古今酒泉說福祿,進南山石窟有洞天(3)
    ”con808631”>

    晉書的記載應該可信,上面主要說的就是宋纖在此地靜讀育人之事,包括東晉成帝鹹康年間(公元335--324),酒泉太守馬岌曾親備禮儀,到山前造訪,但宋纖距而不見。馬岌無奈,乃於石壁題詩慨嘆而歸;直到張祚逼迫,不得已入姑臧,不久即上疏,絕食而死。由此可見,前涼張駿時期,嘉峪山已開始鑿窟留居,莘莘學子,拳拳之心,紛紛前來住山受教學業。既爲居所,自然力求清淨自然之味,安然幽美之境。山水風景爲勝,自不待言。

    後世學者們認爲,嘉峪山石窟羣始建於北涼時401—433)。後經歷代增擴,方有如今之規模。現存元代泰定三年(1326)所建《重修文殊寺碑》記:“所觀文殊聖寺古蹟,建立已經八百年矣”。從公元1326年上溯八百年,爲公元526年,時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可見元代此碑銘亦未見準確,按此地臨近敦煌,應與敦煌莫高窟相近方是正理。因爲在此以前,酒泉屬十六國前涼,後歸呂光,再後來是北涼段業建都張掖,後西涼李嵩建都酒泉,接着又爲北涼沮渠蒙遜的屬地。北魏滅北涼後,酒泉即隸屬北魏版圖。所有以上這些朝代,都是佛教盛行時期,嘉峪山比鄰酒泉、敦煌,鑿窟建寺也屬正常。唯一要說的,就是馬岌奏請張駿修建的是西王母祠,而不是佛寺。可見此時,道教還是主流,佛教尚在幼生期。而從馬岌諫修西王母祠來看,此處地開發絕非北魏之時,應該是在前涼就開始了。

    丙申壬寅(七月初二),晴。

    辰初,謝瑍留鳩摩羅什大師於酒泉暫住,自己帶着姜孝、張虎、弓蠔、毛秋晴以及馬掌櫃,一行六人人出了福祿城。沿着進山的道路向西南而去。

    有馬掌櫃這個嚮導,一路無話,風景無言,來到嘉峪山東口。

    進了山口,衆人下了馬,向西南行。兩側山峯夾道,馬蹄聲得得作響,山谷中更加幽靜。愈前行,谷峪漸漸開闊。但見山石嶙峋,碧樹清溪,山藤掛壁,野花若燃。進谷約裏許,就見路右側的山麓,有溝赫然。此爲東溝,也叫紅廟溝,俗稱前山。峪溝兩側,有洞窟,茅房,木屋,皆依地勢。繼續前行,約三裏許,又見一溝,此爲西溝,亦稱爲後山。

    去過文殊山的看官自然知道,東溝有佛寺、道觀二十餘院(座);後山(溝內又有南、北、中三岔,中間一岔最長)規模更大,有庵、觀、寺院五十餘院(座)。宮、觀、庵多爲道教所建立,寺與廟多爲佛教所奉祀。由於宋代,倡導儒、釋、道三教合一,所以信奉者不論道教的神、仙、天尊,還是佛教的佛祖、菩薩,都視爲神靈,一概敬奉。嘉峪山的石窟寺廟等古建築羣共有七十個餘院。一百三十八座,合四百餘間,佔地(山崖)約長2公里。可惜大都遭受了破壞,倖存者十不有一。《甘肅石窟研究》(作者不詳)一文中,曾有過詳細的說明,在此就不贅述了。

    馬掌櫃沒有停步,拐進後溝。

    溝內的山谷,變狹而曲折。向內山走了裏許,有一向西岔路,繼續前行百米,又是一個岔口,此岔口較大,這就是中岔口。馬掌櫃回頭看看謝瑍,點點頭才拐了進去。

    岔口內雖曲折難行,所幸尚寬,並不比西溝窄多少。兩側俱是巖崖峭壁,路面倒是整修過的樣子,較爲平坦。曲裏拐彎的轉了三四個彎,向西北逶迤而行,大約走了約二里地的樣子,馬掌櫃才停下腳步。其實就算他不停下,衆人已經看到,右側一座坐北朝南的觀祠就在前面轉彎之處赫然而立。

    謝瑍一路上一直注意着四下的地勢風光,景色如何倒在其次,他發現在谷內右側,不但有石窟,還有幾處木屋。特別是兩溝之間臨溝之處,藉着地勢和天然穴罅,鑿成了數處石窟。南面有幾處木屋,應該是夏日居住的。這大概就是宋纖他們在此居住時留下的遺蹟了。可惜“古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石窟屋。這都是戰亂造的孽啊。

    還好,還沒有什麼後世的那麼多佛寺,偌大的谷內和後世大相徑庭,僅有幾座道觀,然後是住所了。看來是宋纖在此教書育人幾十年找人修造的。

    眼前這座西王母祠,其實並不大。以左側拐彎處爲西牆邊緣,向東約有十一二米。大門高度倒有三四米的樣子,匾額上書;崑崙瑤池。基部與彎平齊,約有六米厚,高度約三米。拾級而上,進了大門,竟豁然開朗。原來,馬太守不惜人力,竟然於高起的基座上,在溝壁之上,向兩側各開數米,正面開鑿的深度竟比基部還大。頂高三丈有餘,四面雕樑畫棟,頂部竟是彩雲筆畫。正中的西王母,可不是馬太守說的那樣,虎身豹尾,人面虎齒,而是雍容大方的華貴仙女形象。但見西王母雲鬢高聳,博帶飄揚,面帶微笑;右手曲臂擡於腹前,左手擡起在前,略高於右手,目光向下俯視謁見之人。

    謝瑍看看左右兩側,再細看王母雕像,點點頭,果然大氣非凡。這個馬太守真不簡單。可惜,這裏太偏僻荒涼,沒有看祠的主持,沒有香客,更沒有信衆。

    幾個人進了大殿之內,雖然是白天,但殿內並無火燭,顯得幽暗靜謐。謝瑍給姜孝使個眼色,姜孝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數支蠟燭,和張虎點起,放在兩側的燭臺之上。殿內頓時明亮起來,謝瑍這纔看看身邊的馬掌櫃。

    “大將軍,我就是在那裏,西王母的右手部位拿到的東西。”

    謝瑍點點頭,進來時就已經注意到西王母腹前的右手了。

    “大公子,我上去看看。”姜孝抱拳道。

    “嗯,小心些,看看裏面還有什麼機關沒有。”謝瑍道。

    “諾!”姜孝答應着,一個縱身,跳上雕像。

    很快,姜孝就打開了腹部機關。腹內很黑,看不清東西。姜孝伸手四下摸索着,可惜什麼也沒摸到。謝瑍取過一支蠟燭,遞給姜孝。

    姜孝點燃蠟燭,伸進腹內,仔細檢查了一會兒,這才跳下來,對謝瑍說:“大公子,裏面什麼也沒有,沒什麼機關。”謝瑍點點頭,心道,這麼容易找到就不對了。這恐怕是一個障眼法,用來保證真正藏寶地的安全的。

    “大家分頭尋找,看哪裏有可疑的物什沒有。”謝瑍吩咐道。

    “諾!”衆人應聲答道,各自尋找不提。

    謝瑍回想着那說明,這個蓮臺應該是可以轉動的,現在卻無法轉動,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是機關壞了;一個是方法不對。張氏滅國不過十年,時間尚短,機關壞的可能性很小。那就是方法不對,可是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

    謝瑍再次回想馬掌櫃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麼。必是馬力還有祕訣未曾來得及相告,就溘然而逝了。可惜人死不能復生,只能靠自己了。

    “馬掌櫃,你過來一下。”謝瑍想知道馬力說了兩個什麼字。

    “大將軍,有何吩咐?”馬掌櫃趕緊跑過了過來。

    一幫人在一百幾十個平米的大殿內找了半天,什麼都沒找到。聽到謝瑍喊馬掌櫃,都湊了過來。

    “馬掌櫃,令兄臨死前,跟你說了兩個什麼字?”謝瑍問道。

    “當時他傷太重,口齒不清了。我聽不太清,好像是‘上香’什麼的。”馬掌櫃道。

    “上香?”謝瑍自言自語着,看看西王母前香爐。

    姜孝和弓蠔他們趕緊找來香燭,要點上。謝瑍擺擺手,再次看着這個雍容華貴的西王母。西王母目光向下,微笑着,謝瑍動了一下自己的位置,發現雕像的目光,看的是王母自己的豎起的左手,而不是下面的上香之人。

    這個左手到底隱藏着什麼祕密呢?

    謝瑍仔細觀察着這隻手,五指自然張開,指尖向上。掌心略凹,斜向右前方,也就是西南方向。可西南方向,除了牆,根本沒有別的什麼。難道機關在牆上?

    敲敲看。

    謝瑍走到西南角的牆邊,敲着牆壁。來回好幾次,都沒有任何異常。看來猜測有誤。掌心不對,那指尖呢?謝瑍擡起頭向上看去,窟頂上藏不下什麼機關,就算是有,還非要自己這樣武功高手纔可以上去查看,不然的話,只能借用器械之力了。指尖所示也不對,那上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衆人沒想到,目的地到了,卻找不到寶藏。

    這正是:按圖索驥登山易,照本宣科解密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