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樂毅篇(4)
    合縱

    努力的人生,是最美的。只要你努力,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會變得美好。燕昭王得樂毅,在國內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並祕密訓練軍隊。這只是好的開始,接下來,還有好運光臨燕昭王。

    按照樂毅伐齊的幾步走策略,燕昭王也是堅定的執行。

    公元前293年,燕國南方的鄰居齊國,發生了兩件大事:

    1、田甲劫持齊閔王。

    2、孟嘗君亡魏。

    齊國國政內亂,爲燕昭王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一個大才的人,離齊奔燕,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陰陽家:鄒衍。

    那麼,鄒衍的到來,燕昭王會有什麼反應?

    答案:超出你的想象。

    燕昭王的表現,十分恭敬。

    主要有四個方面:

    1、親自迎接。

    2、燕昭王親自用衣袖裹着掃把,退着身子邊走邊掃,在前面清潔道路。

    3、請鄒衍以師長身份給自己授業。

    4、爲鄒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宮,供其居住講學。

    燕昭王之舉,誕生了兩個詞語:擁慧先驅和碣石宮。

    按理說,燕昭王的年齡比鄒衍大,地位也鄒衍比尊貴。燕昭王爲什麼會做出這些超乎想象的事情來?

    個人覺得有以下原因:

    1、鄒衍的才學,足以讓燕昭王去做這些事。

    2、體現出燕昭王愛才之心。

    還有一點,最爲重要。

    燕昭王藉着鄒衍從齊國來燕國,傳達一個信號:齊閔王不重用你們,燕國的大門向諸位敞開。

    燕昭王的擁慧先驅和碣石宮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他愛賢、敬賢的名聲,風傳天下。燕昭王之舉,讓那些有才,得不到重用的人,看到了希望。因此,投奔燕國的士人更爲踊躍。

    燕昭王也爲這些鬱郁不得志的人,打開國門,不拘一格地廣爲接納。同時,還把那些有志滅亡齊國的人,熟悉齊國險阻要塞和君臣關係的人,以及善於用兵打仗的士人,盡數收留下來,並給與優厚的待遇。燕昭王多方積蓄力量,以利興燕破齊。燕昭王也知道,這點力量,不足以動搖齊國的根基。他還要繼續做表面功夫,迷惑齊國君臣。

    齊國第一次伐宋,燕昭王派大將去支援。齊閔王看不起燕國,斬殺了燕國大將,來看燕昭王的反應。

    燕昭王沒反應:忍。

    齊國第二次伐宋,燕昭王備好糧草,前去支援,迫使宋國割城,爲齊國爭取利益。

    齊閔王嘲笑他:沒骨氣。

    燕昭王:再忍。

    齊閔王不加節制,爲人驕傲,又喜歡享樂。但,齊國還是最強大的,諸侯不敢去惹。齊國的變化,燕昭王是盡收眼底。齊國越亂,對燕國來說越好。但,燕昭王也明白,燕國和齊國不在一個等級上。

    燕國打不贏齊國,他要做的就是忍,繼續改革,發展國力。

    上天是偏愛燕昭王的,又給他送來了一個人。他就是戰國時代很有名的縱橫家:蘇秦。

    蘇秦的到來,對燕昭王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

    燕昭王也對這個有說之士,深感滿意,並把心裏話告訴了蘇秦。正所謂,卿以國士之禮待我,我以國士之舉報君。燕昭王把大事託付給蘇秦,蘇秦(公元前289年入齊)踏上了離間齊、趙,孤立齊國,爲燕昭王伐齊雪恥的事業當中去。

    蘇秦的能力和實力,不僅得到了燕昭王的認可,也得到了齊閔王的認可。齊閔王也是認真的用,給了他一個官職:客卿。

    對於蘇秦,他的心在燕國身上。他來齊國的目的,只有一個:搞垮齊國。

    那麼,蘇秦入齊,第一件事是幹什麼?

    讓齊閔王大興土木,各種吹捧齊閔王功勳。

    齊閔王公元前301年繼位,這些年幹了很多事:

    對外:南敗楚,西破秦,欺魏辱燕。

    對內:平定田甲之亂、驅逐孟嘗君。

    這時候的秦國和楚國,都是強大的諸侯,按照諸侯等級,絕對是一等強國。秦、楚,這兩個一等強國,都輸給了齊國。這個功勳,值得吹捧。說齊閔王是田齊最厲害的君主,也沒人敢反對。

    蘇秦敢說,齊閔王敢聽。齊閔王開始了大興土木,學會享樂。秦、楚都輸給了他,天底下還有誰是他的對手。

    齊國的朝政,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不敢講真話。

    蘇秦要做的第二件事:周旋諸侯,暗中破壞齊、趙之間的關係。

    破壞兩國關係,還不要當事人發覺,這需要極高的智慧。表面上要維護齊國的利益,至少短時間看,對齊國沒有傷害。這就需要破壞者,要有堅定的意志,還要有預見性和判斷能力。畢竟,這件事,做不好是要掉腦袋。蘇秦對這種無間道的遊戲,玩得是爐火純青,齊閔王沒有任何懷疑。

    接下來,蘇秦放了一個大招:慫恿齊閔王稱帝。

    齊閔王稱東帝,秦國稱西帝。

    齊國稱帝之舉,徹底斷送了齊趙兩國的關係,還讓齊國成爲了三晉、楚國、燕國,共同討伐的敵人。

    孤立齊國,這就是蘇秦乾的第三件事。

    齊閔王聽得進去大臣的話,放棄了稱帝。蘇秦又慫恿齊閔王合縱諸侯,伐秦。在齊國的主導下,齊、韓、趙、魏、燕、楚,六國合縱,兵伐秦國。齊國和秦國之間友好的關係,到頭了。

    蘇秦做的第四件事:讓齊國成爲天下諸侯共同討伐的敵人。

    就在六國之師約定,出兵伐秦,齊閔王虛晃一槍,獨自滅掉了宋國。

    齊國獨吞宋國,中原諸侯不幹了,也覺得被欺騙了。

    齊閔王亡宋,諸侯皆怨。齊國成爲了全天下共同的敵人。齊閔王滅宋,再添滅國開疆之功。齊閔王將齊國,推向了鼎盛。然,物極必反,這是社會法則。

    鼎盛,就代表要走下坡路了。

    齊閔王只知道,自己建立大功。卻不知道,自己成爲了全天下諸侯討伐的對象。當齊國滅宋,徹底激怒了諸侯,也讓天下諸侯對齊國產生了恐懼。

    有恐懼,就會有恨。這讓燕昭王看到了報仇的機會。等了三十多年,這一天,總算等到了。

    樂毅、劇辛、鄒衍、蘇秦的出現,讓燕國往好的方向發展。齊國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步又一步,走向深淵。隨着燕、齊兩國實力,此起彼伏,燕昭王召集心腹說:寡人報仇雪恥的機會來了。

    燕國君臣都受到了齊國的欺辱,早就想報仇了,紛紛附和,揚言要滅了齊國。

    有一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這個人就是樂毅。

    燕昭王問:這難道不是亡齊雪恥的最好機會?

    樂毅讓燕昭王看清現實:齊國的力量很強大。

    燕昭王知道齊國的實力,但,他還是想打齊國。燕昭王(公元前335年繼位---公元前286年)已經五十幾歲了,上天還會給他多少時間。燕昭王也清醒的知道燕國是不能與齊國冒然開戰。敗了,他三十年的努力就全毀了。臥薪嚐膽三十年,受盡了屈辱,不能一朝喪。

    燕昭王理智戰勝了衝動,問:難不成,寡人不能雪恥?

    樂毅知道燕昭王的平生所願:伐齊雪恥。

    這四個字,也是激烈着燕國,奮勇向前。樂毅給燕昭王分析了目前的局勢,說了一個字:等。

    燕昭王問:等什麼。

    樂毅明確地告訴燕昭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燕昭王沒說話,但,那道眼神似乎再問:說清楚點。

    樂毅領會燕昭王眼神的意思,答:宋國牽扯到韓、魏、趙、楚等諸侯國的利益。齊國獨自滅了宋國,這些諸侯也不會答應。

    燕昭王瞬間領會這句話的含義,笑說:我不找齊國的麻煩,諸侯國也會找齊國的麻煩。

    隨後,燕昭王又問:諸侯會伐齊嗎?

    樂毅問:諸侯爲何不伐齊?

    燕昭王答:怕。

    “怕,就會有怒。”

    樂毅又說了一句:

    “我們要把諸侯對齊國憤怒的火焰,燒得更旺。我們要合縱諸侯,共同伐齊。”

    燕昭王問:合縱諸侯,共同伐齊,能成功?

    樂毅很有自信地說:齊國被諸侯孤立,早就是諸侯共同的敵人。我有把握,促成諸侯共同伐齊。只有,諸侯聯合起來,共同伐齊,我們才能戰勝齊國,血洗國恥。

    “好。”燕昭王拜道:“寡人能否雪恥,就拜託樂將軍了。”

    樂毅答:自當領命。

    燕昭王見伐齊雪恥有望,問:現在,我們要做什麼。

    樂毅答:等秦國伐齊。

    燕昭王疑惑:秦國會伐齊?

    樂毅答:齊國號召諸侯伐秦,逼迫秦國去掉帝制。秦國定會以齊國亡宋爲由,出兵伐齊報仇。一旦,齊國和秦國打上了,就能試探出齊國的真實國力。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聯絡諸侯做好伐齊的準備。

    燕昭王點頭,贊同這個觀點,說了一句話:願伐齊的那天,早點到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