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李牧篇(5)
    名將對決

    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繼位以來,未曾一敗的秦國,不僅敗了,還是慘敗。李牧不愧是戰神,在劣勢的情況下,斬殺秦軍十萬,秦將桓齮下落不明。此戰,足以載入史冊,留名後世。李牧因功,封爲武安君。

    面對失敗,秦始皇不甘心,也丟不下臉面。損兵折將,秦始皇不關心。戰敗後的連鎖反應,是最可怕的。秦國輸給趙國,讓中原諸侯看到了希望。韓國與趙國交好,魏國也有倒戈的傾向。楚國與趙國也在積極聯絡。秦國爲了恫嚇諸侯,只能繼續伐趙。

    公元前232年,秦軍又大舉進攻趙國。秦始皇兵分兩路攻趙,南路軍由鄴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北路軍由太原,經太行山,取狼孟,進攻番吾要地,拊邯鄲之背。

    面對秦軍的來勢洶洶,趙國如何應對呢?

    也許上天不待見趙王遷,趙國國內發生了地震。不僅如此,趙國還發生了旱災,農田受災面甚大,有的地方莊稼枯死,顆粒難收。地震、饑荒,這對趙國而言,簡直是雪上加霜。

    內部不穩,外部又有強秦大兵壓境。出戰秦軍,守衛趙國,舍武安君李牧,還有誰。

    面對這種情況,李牧如何擊退秦軍?如果用先前的戰法:固守與之打消耗戰。

    那麼,趙國拖不起。戰事拖久了,趙國糧草難以接濟,聚糧太急則有可能誘發動亂。也就是說,李牧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速戰速決。

    李牧要以最短的時間,驅逐秦軍,取得勝利。

    面對趙國內外交困,李牧制定了作戰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先北後南。

    李牧的作戰計劃,是先集中兵力,打擊北面來犯的秦軍。畢竟,北面的秦軍威脅最大,它是掐斷邯鄲與代郡之間的聯繫。尤其是番吾位於邯鄲背面,有居高臨下之勢,又離邯鄲不足百里,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邯鄲南面有鄲水、滏河,還有南長城做爲依託。秦軍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攻到邯鄲城下。

    李牧手中兵力有限,爲了打好這一仗,並分兩路。

    南路軍由司馬尚統帥,南下駐紮在鄲水、滏河、南長城一帶,固守不戰,阻擋秦軍前進。李牧親率主力北上,對戰北路秦軍。

    擊敗北路秦軍,再攻南面之敵。這是李牧想到的最好的、最快,結束戰爭的方式。

    隨着,李牧率軍北上,秦趙大戰,又一次展開。

    此戰地點在番吾,也被稱爲番吾之戰。那麼,李牧能夠守住輝煌,再次重創秦軍?

    接下來,看一下武安君李牧是如何用兵。

    番吾,是商始祖發祥地。據傳,商的祖先是契,契在番吾滹沱河邊放牧,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朝歌建立了商朝,一個在番吾。春秋時,屬於晉國。戰國時,屬於趙國。

    番吾之戰,分爲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秦軍進攻。北路軍由太原,經太行山,取狼孟。

    第二個階段,李牧反攻。趙軍和秦軍在番吾相遇,展開激戰。

    由於史料殘缺,《史記》之《趙世家》對番吾之戰的記載,只留下幾個字: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

    也就是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個信息:

    1、趙軍的主將是李牧。

    2、此戰的結果:趙軍勝,秦軍敗。

    至於,秦軍的主將是誰,有多少兵力,都沒有記載。但,根據殘缺的史料,還是能夠得到一點消息。

    秦始皇時期,伐趙的將領記載的主要有以下幾位:王齕(公元前244年去世)、蒙驁(公元前240年去世)、桓齮(公元前233年,宜安之戰敗給李牧,不知所蹤)、楊端和(兩次伐魏,一次伐趙,滅邯鄲就是以他爲將)、羌瘣、王翦(公元前236年伐趙)。

    番吾之戰,北路軍很有可能是羌瘣。秦國南路軍的將領有可能是楊端和。

    通過發揮想象,李牧是如何打贏番吾之戰的呢?

    李牧率軍趕到番吾,趁着秦軍立足未穩,先發制人。再加上,李牧戰場經驗豐富,臨陣不驚,指揮若定,先給番吾秦軍以沉重的打擊,接着跟蹤追擊,驅逐秦軍退出趙境。隨後,立即回師南進,防守邯鄲。

    漳河沿岸的秦軍聞訊,不戰而走,上黨等地的秦軍也紛紛撤退,不敢應戰。李牧再次力挽狂瀾,驅逐秦軍,成爲了收復趙國江山社稷的名將。

    這裏有個問題:爲什麼番吾之戰是驅逐戰,沒有發動殲滅戰呢?

    這不能怪李牧軍事能力不行,而是李牧手中的兵力缺乏。趙國經過多次大戰,能戰、可戰的兵力,已經不多。也可以說,趙國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對敗亡的秦軍進行追擊和圍殲,只能勉強將其擊潰,並退守邯鄲

    總之呢?李牧憑一己之力,維繫着趙國的存亡。無論是宜安之戰,還是番吾之戰。李牧在敵強我弱、兵少將寡的情況下,逆襲戰局,擊敗秦軍。

    番吾之戰的勝利,不僅證明了李牧的軍事才華,還保住了邯鄲,同時也讓秦國的國策發生了改變。邯鄲也因爲此戰,暫時獲得了喘息之機,秦國數年內不敢窺趙。

    然,秦始皇沒有留給趙國和李牧太多的時間。畢竟,秦國曆經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曆經四代人的努力,再加上燕王喜兩次伐趙、匈奴出來搗亂,才拖垮了強大的趙國。秦始皇,怎會給趙國喘息的時間,讓他恢復國力再次強大了。

    公元前230年,是有意義的一年。秦始皇啓動了亡諸侯,並天下的戰爭。秦始皇首戰滅國的諸侯:韓國。

    秦始皇沒廢多大勁,派了一個不出名的人內史騰,一戰滅了韓國。

    韓國滅了,秦始皇下一個動手的對象: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發動了滅趙的戰爭。接下來,等待李牧的是一場硬仗。因爲,他的對手很強大,不僅有伐魏、伐趙,未嘗一敗的楊端和。還有一位戰國四大名將,亡諸侯最多的人:王翦。

    楊端和、王翦經常與趙國對戰,打了十六年以上,有豐富的對戰經驗。因此,亡趙的任務,秦始皇交給了楊端和、王翦。王翦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最後一個出場的。他是開啓亡諸侯最多的名將。亡趙國,是他第一個亡諸侯之戰。

    但,此時,趙國是很難打。因爲趙國有個武安君李牧。

    秦始皇亡趙,兵分兩路。(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一路以王翦爲將,兵出井陘,切斷趙國代郡援兵南下,馳援邯鄲。

    另一路以楊端和爲將,兵圍邯鄲。

    那麼,秦國大舉來攻。李牧,又會如何應對,能否再次力挽狂瀾。王翦、楊端和、李牧,這三人之間,又會有怎樣的精彩故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