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王翦篇(1)
    他爲秦始皇兼併六國,立下汗馬功勞。也是秦始皇一統天下,最大的功臣。平定六國,功勳卓著,秦始皇尊他爲師。他也被《千字文》評選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他一生戎馬倥侗,南征北伐,戰功赫赫,卻懂得急流勇退,是戰國時期唯一一位得以善終的將領。他不僅是大秦王朝,第一名將。還一門出三將,後代子孫顯赫了上千年,其家族多出王侯將相。

    太史公秉筆寫史記,也認可平六國之功。他也是戰國時代,滅諸侯國,最多的名將。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他就是王翦。

    一提起戰國時代,秦國最著名的將領。第一個會想起的人是誰呢?

    他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武安君白起。殊不知,秦始皇時期,還有一位名將,足以與武安君白起比肩。他就是武成侯王翦。

    現在,我們走近戰國末期,看一下戰國四大名將最後一位出場的人:王翦。

    先來,看一下王翦的個人簡歷。

    姓氏:姬姓王氏。

    生卒:不詳。活躍時間: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21年。

    出生地:秦國頻陽東鄉人。

    戰績:東破邯鄲,北破薊城,南亡楚。

    名言:我要結束亂世紛爭,一安天下。

    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對於王氏的起源,有三種觀點:

    1、源於姬姓。

    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以王族身份爲氏。

    2、源於子姓。

    出自成湯王子比干後裔,以王族身份爲氏。

    3、源於姚姓。

    出自古帝王虞舜姚姓之後,齊太公田和後裔,以王侯身份爲氏。

    王氏出生高貴,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其後代子孫,以王族身份爲氏。據記載,王翦一脈,是出自姬姓,是周王室遺脈,其先祖是周靈王的太子晉。

    由於史料殘缺,沒有記載王翦個人的基本信息,甚至連他出生的時間都不知道。

    那麼,王翦出生到成名以前,是個怎樣的人物?

    太史公寫《史記》將其歸納爲《白起王翦列傳》,第一句話:王翦者,頻陽東鄉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這句話給我們透露出幾個信息:

    1、出生地:頻陽東鄉。

    根據《水經·沮水注》記載:城北有頻山,在山南,故曰頻陽。公元前456年,秦厲公設頻陽縣。也就是說,王翦出生地是秦國,他是地地道道的秦國人。

    2、王翦的喜好:少而好兵。

    這說明了,王翦小時候的志向。

    3、事秦始皇。

    說明了他的活動軌跡。

    從上面這些信息,告訴我們,王翦出生在秦國頻陽,少而好兵,侍奉秦始皇。進而,我們能夠推斷出王翦出生的大致範圍。

    秦始皇出生在公元前259年正月,公元前246年繼承秦國王位,這一年,秦始皇十三歲。再加上,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亡楚,用李信時候,說了一句話:王翦老了。

    亡楚之時,秦始皇才35歲。說一個人老,古人平均壽命短,不說六十歲算老人,怎麼也要五十歲吧!

    還有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亡魏。以及秦二世時,王翦之孫王由,平叛六國貴族起義。

    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推斷出王翦的年齡比秦始皇大,至少十五歲到二十歲,甚至更大。否則,秦始皇,不會說出這句話:王翦老了。

    其子,王賁亡諸侯,不可能是個小孩子。至少也在二十五歲,是個少壯派。也就是說,王翦出生的時間:公元前274年---公元前279年,甚至更大點。

    至於,王翦和王齕、王陵之間有沒有關係,這不得而知。按照年齡推算,王翦伐楚被稱爲老將,他兒子王賁也是亡諸侯的名將,他的孫子王離是蒙恬的副將。王翦的年齡,應該在五十歲以上。

    王翦,出生在秦昭襄王時期,也見證了邯鄲之戰、長平之戰。有可能,王翦和王齕、王陵,是同一時期的人。

    史料也沒記載王翦和王齕、王陵有什麼關係。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們都屬於王氏宗族的人。

    簡單說,秦國有兩支很優秀的將門世家:王氏和蒙氏。

    王氏:王齕、王陵、王翦、王賁、王離,後三人有明確有記載,是祖(王翦)、子(王賁)、孫(王離)關係,替秦始皇亡諸侯,立下了悍馬功勞,也見證了大秦帝國的建立和覆滅。

    趙武靈王時期,有一位傑出的外交家,他叫王賁。在楚國和中原大戰之時,做爲趙武靈王五使入諸侯之一。他與這些王氏有沒有關係,也不得而知。

    總之,王翦年少好兵,這說明了他的家族勢力很強大,有可能出生在將門世家,從小受到薰陶,又接觸到豐富的理論知識。也可以說,王翦小時候不愁喫不愁穿,家族勢力不錯,還能接受軍事理論教育,進而培養了他一個志向:有個名將夢。

    歷史最大的魅力,就是逐浪淘沙。

    秦昭襄王后十五年,幹得最多的一件事:打仗。

    伐韓欺魏攻趙打周,連連征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是最大的兩場戰役。長平之戰,秦國慘勝;邯鄲之戰,秦國慘敗。這兩場戰役,淘汰了秦國諸多名將。

    秦莊襄王在位,不是打魏國,就是攻趙國,欺壓韓國。信陵君合縱諸侯伐秦,秦國大敗。秦莊襄王三十五歲,落得鬱鬱而終。

    隨着,秦昭襄王去世,開啓了秦始皇的時代。

    王翦就在這種環境下,慢慢長大。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不能獨攬大權。秦國有呂不韋專政,還有嫪毐興起的一股勢力,趙姬禍亂後宮,楚系又是不安定因素。九年後,秦始皇親政,剪除嫪毐叛亂、驅逐呂不韋、囚禁趙姬,打壓楚系。

    秦始皇在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38年,做了什麼呢?

    答案:積蓄力量,悄悄拔尖。

    其中有幾個標誌性人物,正是這個時候秦始皇囤積少壯派的力量:昌平君、昌文君、王翦。

    當然?還有王齕、蒙驁、楊端和等老將。

    等到秦始皇親政,清除了阻礙勢力(呂不韋、嫪毐、趙姬),那些效忠秦始皇的人物,開始有了舞臺。秦始皇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公元前236年,王翦迎來了自己的舞臺,這也是他的首場秀:伐趙。

    那麼,王翦首秀,會如何呢?

    《史記》留下了一句話:翦將攻趙閼與,破之,拔九城。

    這句話表明了一個意思:王翦首場秀取得了成功,首戰告捷,證明了他有軍事才華,是少壯派翹楚。

    對於王翦首戰,攻閼與,一筆帶過。不知道,王翦是如何打,用了多少軍力,斬首了趙軍多少人。但,根據殘缺的史料和野史記載,還是留下了點王翦首戰,攻趙閼與的信息。

    閼與這個地方,並不陌生。這是秦昭襄王自從公元前296年被以齊國爲首的齊、韓、魏三國聯軍攻破函谷之後,近三十年沒有遭遇對手,卻折戟沉沙趙國。(公元前269年,秦趙閼與之戰)

    三十幾年後,王翦站在這個地方,定是感觸頗多。爲了打好這一仗,王翦選擇健壯之士,一鼓作氣伐趙。王翦不僅攻破了閼與,反而還一口氣攻佔了趙國九座城池。

    用一個字來形容:猛。

    翦將攻趙閼與,破之,拔九城。這是王翦的首場秀,不僅取得了戰功,還證明了自己軍事才能。那麼,等待王翦的名將之路,還會有什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