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王翦篇(4)
    南下亡楚

    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75年,秦始皇因荊軻刺秦大怒,並以此爲藉口,攻伐燕國,最終以燕太子丹被殺,秦、燕之戰,暫時落下了帷幕。

    秦國擊垮燕軍主力,佔領了擁有數百年曆史的燕國國都薊城,以及燕國廣袤的疆土: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

    攻破薊城的人,正是王翦。

    隨着秦、燕議和,秦始皇暫時收回了亡燕國之劍。然,秦始皇攻滅諸侯、兼併天下的步伐,並沒有停止。

    短短的五年時間,秦國亡韓並趙伐燕,更加助長了秦始皇掃蕩諸侯、兼併天下的信心。按照,李斯和尉繚子獻上的平天下策,滅亡諸侯順序,先滅三晉,再滅楚,北上亡燕,最後亡齊。

    韓國被滅,完成了第一個目標。趙國只剩下代郡,不成氣候。三晉之中,只剩下魏國。

    接下來,秦始皇要做的一件事:伐楚亡魏。

    然,令人感到疑惑的一件事:王翦破趙邯鄲,再破燕薊城,伐楚亡魏,卻不見蹤影。這又是爲什麼呢?

    太史公給了我們幾個字:王翦謝病老歸。

    這幾個字,告訴我們什麼呢?

    破燕之後,王翦生病了,辭去軍中主將的職務,回秦國休養。

    對於王翦是真的病了,還是裝病,史料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破燕之後,三年後,王翦纔出現在衆人的視線之中。這讓人,很是好奇。

    王翦再次出山,就是亡楚之戰。且,王翦的行爲有些詭異,向秦始皇要地、要房、要錢,不再是那個喊他打趙,他就去打。喊他攻燕,他就去攻。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大家不妨發揮想象力,彌補一下腦洞。

    總之,公元前229年---公元前226年,王翦用了四年的時間,東破邯鄲,北破薊城。戰國七雄之二,燕、趙,都被王翦攻破國都,尤其是趙國這個最難纏的對手,也敗在了王翦的手上。

    那麼,王翦破薊城,謝病老歸,從公元前226年---公元前223年,這四年,秦國又發生了兩件事?

    1、誕生了兩名少壯派的將領:王賁和蒙武。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以王賁爲將,蒙武爲副將,率領十萬精銳,出兵伐楚。

    王賁、蒙武率軍,進攻楚國北部重鎮。這兩位年輕人,不僅配合默契,打得也很好,連克楚國十幾座城池。尤其是王賁,又成了一位亡諸侯的名將。

    公元前225年,王賁虛晃一槍,水灌大梁,俘虜魏王假。姬姓魏氏建立的魏國大梁被破,象徵着熬了一百七十九年的政權,被秦始皇所滅,淡出了戰國的歷史舞臺。

    而破大梁的人,正是王翦之子,王賁。

    2、昌平君叛秦,李信慘敗。

    秦國吞併三晉,打殘燕國。秦始皇將亡諸侯之劍,指向楚國。尤其是楚王負芻,面對秦國進攻,不用武力還擊,選擇割地求和,更讓秦始皇輕蔑。

    楚國疆域遼闊,戰甲多,秦始皇還是不敢大意。秦國自從破郢都之後,與楚國沒有大規模軍事交鋒。楚國在楚頃襄王最後十五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幽王十年,三代君主,近五十年無大的戰禍,還有伐秦滅魯之功。因此,楚國很強,疆域還很遼闊。

    但,秦始皇只有打敗楚國,才能兼併天下。

    然,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秦始皇亡楚,用的人不是老將王翦,也不是亡魏的王賁,卻用了少壯派的將領李信。誰也沒想到,秦始皇身邊的重臣昌國君反叛,導致亡楚大業失敗。

    李信慘敗、昌國君叛秦,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

    先來看一下,秦始皇爲什麼不用王翦。

    爲了滅楚,秦始皇召回能打的將領,並詢問他們伐楚意見。秦始皇第一個問了先破趙國邯鄲,再破燕國薊城,戰法穩妥,且最爲倚重的將領:王翦。

    秦始皇問了王翦一個問題:能否伐楚。

    王翦回答,可以伐楚。他提了一個條件:非六十萬,楚可滅。

    秦始皇聽到這個數字不高興。無論是長平之戰,還是邯鄲之戰,甚至亡三晉,北伐燕國,出動的軍力都沒有達到這個數字。

    王翦要六十萬平定楚地,是委婉地拒絕秦始皇征伐楚國的建議。秦始皇不高興,也沒問王剪爲什麼要六十萬,遣退了他。王翦預感到不妙,以身體不好爲由,回老家休養。

    這裏有個問題,王翦爲什麼要六十萬伐楚?

    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觀點:

    1、這是王翦根據秦國和楚國綜合國力,得出的結論。

    2、王翦認爲伐楚時機不對,又不知道楚國真實戰力。王翦不想打楚國,故意提了一個很苛刻的條件,就是爲了讓秦始皇知難而退。

    我覺得還有一點,王翦用兵的戰術:以優勢兵力,壓倒對手。

    接下來,看一下少壯派李信,爲什麼能夠得到亡楚的命令。

    沒有王翦支持,秦始皇又想到一個人:李信。

    那麼,李信是誰呢?

    他也是秦始皇蕩滅六國,安定天下,有名的戰將。對於李信出生時間,沒有記載。據推測,李信出生在秦昭襄王時代,歷經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幾代人。

    由於史料殘缺,對李信的記載只有幾條信息:

    a、伐燕是他的第一次出場。

    b、伐楚失敗。

    c、伐楚失敗,沒有遭到秦始皇的處罰,被委以重任:掃蕩燕趙殘留的勢力。

    d、錯過了蕩滅諸侯的功勳。

    伐燕以前,有關李信個人的基本信息,史料沒有明確的記錄。但,能夠明確的是李信侍奉秦始皇,能打,能戰,是很優秀的少壯派之一。

    因爲李信很優秀、很能打。伐燕之戰,也有他的蹤跡。由於李信在伐燕之戰,表現很優秀。秦始皇在軍功薄看見了他的名字,找他來問了一句同樣的話:能否伐楚。

    李信答:可以。

    秦始皇很高興,又問了一句:要多少將士,方能亡楚。

    李信說了一個數字:二十萬,楚可盡。

    對於,這個數字,秦始皇相當滿意。但,想起老將軍王翦要六十萬才能平定楚地,問:你打算如何滅楚。

    李信把自己伐楚的方案,說了出來。

    秦始皇聽了李信的方案,十分高興,說了四個字:王翦老了。

    經過一番甄別,秦始皇伐楚的人選有了,二十萬將士也準備好了。但,還差一道東風以及伐楚的名義。

    秦始皇沒等多久,就等到了東風。就在秦始皇準備好伐楚的時候,迎來一個好消息:楚國陷入內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