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風流 >第1106章 誰來領軍
    關於出兵救援的討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分歧,十幾萬大軍不可能不救,不可能坐視不管。

    救援兵馬動用京營騎兵,也是沒有分歧的。因爲唯有騎兵可對抗騎兵,而且纔有可能趕得及救援。

    只是在領軍的人選上,衆人的意見有了一些分歧。本來朱厚照已經同意英國公張侖率領京營四萬騎兵即刻前往救援,但是最後要做決定的時候,朱厚照產生了猶豫。

    他的猶豫來自於楊廷和說的一番話。楊廷和說,此次救援只能成功,如果再有閃失,便將京營騎兵也葬送了進去,那便要造成更大的損失。楊廷和判斷,韃子很可能是採用圍點打援的策略,他們知道朝廷會派兵救援,所以以東勝城大軍作爲誘餌,誘惑援軍前往,從而包圍殲滅。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楊廷和說這番話其實另有目的。一來,這種時候,他必須表現得更加的智慧和誠懇,要處處表現出自己是真正爲了朝廷考慮的。二來,他也是想拖延一些時間。他現在最擔心的便是東勝城的大軍突圍出來。如果朱暉和楊一清突圍出來,那麼自己的謊言便被戳穿。朱暉和楊一清怎肯在被自己出賣的情況下還默不作聲。一對質,便無力辯駁了。

    現在,距離大軍被困已經二十多天了,大軍很快就要斷糧了。只需拖延一段時間,斷糧的兵馬是支撐不住的。等到大軍覆滅的消息傳來,那麼便死無對證了。

    當然,楊廷和並不希望看到這個的結局。這次一敗,大明元氣大傷,今後韃子會更加的肆無忌憚,大明上下的心氣會再一次受到極大的打擊。從此再無膽量和心氣和韃靼人作戰了。就像當年的南宋一樣,會永遠留下心頭的屈辱。但是,如果有選擇的話,自己又怎會做這樣的抉擇?如果自己還有其他的路可選擇的話,自己又何必要狠心拋棄他們?說到底,還是楊一清和朱暉不堪大用,二十萬大軍被他們弄到了這般地步。簡直愚蠢之極。他們該死。

    楊廷和的話不光引起了朱厚照的猶豫,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擔憂。徐光祚便坦白的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皇上,老臣認爲,此次韃子反應之迅速,調集兵馬之多,令人甚爲驚訝。很明顯,此次韃子是有備而來。目前我們尚不知韃子到底調集了多少兵馬在河套之地。倘若敵軍不止圍城的那六七萬兵馬。另有其他兵馬隱藏於暗處,京營數萬騎兵前往救援,恐有大危險。就怕屆時救援不成,反遭埋伏。此時不得不慎重。老臣不是說不派兵救援,而是認爲需要更加的謹慎些,留有後手。鑑於此,英國公如果領軍出征的話,怕是要加倍的謹慎了。當然,老臣是支持英國公領軍出征的。”

    徐光祚這番話,更加加深了朱厚照的擔憂。張侖心中也有些猶豫起來,如果情況如此複雜的話,自己怕是有些擔不起這個責任。

    他本來將這件事想的有些簡單。自己率大隊騎兵前往救援,和東勝城被困兵馬裏應外合,韃子兵馬雖多,但也不懼。這是手拿把攥的功勞。

    但是現在仔細想想,這事兒恐不那麼穩當。功勞可以不要,別惹了一身騷,那便不值當了。自己倒是很想去證明一下自己的本事,給自己英國公府的地位鍍鍍金。但是可不想去送死。

    其餘衆官員也七嘴八舌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衆人心中憂懼慌亂,所以想法也都是以保守穩重爲主。不希望看到更壞的結果。提出的意見也都是希望朝廷能夠慎重對待此事,不可因爲急於救援而落入韃子的陷阱,釀成更大的損失云云。

    由此,更是在言語之中,對英國公領軍出征產生了一些擔憂。左都御史洪鐘更是直接詢問英國公張侖,對於此次救援有無確鑿信心。張侖一時不知該如何迴應他的問話。

    朱厚照的目光落到了張延齡身上,終於還是開口問道:“護國公,朝廷出了如此大事,你爲何一直沉默不語?”

    衆人的目光落在張延齡身上,突然意識到,這裏有個現成的人選。應該讓張延齡領軍出征纔是。現如今,論領軍作戰的能力,護國公纔是最令人放心的那一個。

    張延齡被點了名,只得拱手道:“皇上,這事兒沒什麼可討論的。英國公領軍前往救援,臣認爲是合適的。臣認爲事情沒諸位想的那麼複雜,韃子也沒那麼可怕。什麼圍點打援?韃子有那個實力麼?韃靼人總兵力不過二十萬,河套之地聚集七萬多兵馬,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這麼短的時間裏,韃子能將漠東漠北漠西的兵馬全部調集於此?這怎麼可能?臣並不認爲韃子還有餘力應付我救援大軍。”

    朱厚照道:“哦?護國公原來是這麼認爲的。倒也有些道理。”

    張延齡道:“臣只是基於常識判斷。此次河套出兵是具有突然性的,韃子不可能調集了大量兵馬準備這一戰。他們能及時增援數萬兵馬前來,已然是極限了。我敢說,只要東勝城中的兵馬堅持的住,英國公率軍踏上鄂爾多斯草原的那一刻,便是韃子倉皇撤退之時。就怕東勝城中斷糧之後,耐不住性子想要突圍。那樣的話,可能要遭受巨大的損失。所以,我們不能再耽擱時間,要速下決斷,立刻出兵。最好的結果是,能夠迅速趕到東勝城,裏應外合作戰,或可取得扭轉局面的勝利。當然,如何作戰,英國公自有策略,我便不多嘴了。”

    張延齡這幾句話,朱厚照的心裏一下子安定了下來。原來所有人擔心的事情,在張延齡看來卻根本不值一提。

    張侖的心也安穩了下來,看來張延齡胸有成竹,他絕不可能坑自己。自己出兵之前,好好的向他討教一番,拿幾個錦囊妙計,便無需擔心了。

    “護國公,可如果是最糟糕的情形呢?如果救援兵馬尚未趕到,而東勝城的兵馬斷糧不得不突圍已經敗了呢?如果韃子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河套真的集結了大量的兵馬呢?我們不能什麼事都往好處想。這不也犯了輕敵冒進的錯誤麼?我們現在不容有失啊。”左都御史洪鐘皺眉道。

    “是啊。也不能排除這種極端情形,當全面考慮周詳纔是。現如今,不容有失了。”衆人紛紛道。

    朱厚照的目光又看在了張延齡臉上。

    張延齡沉聲道:“以我的經驗,戰場上的局面瞬息萬變,想要有個萬全之策是不可能的。現在的問題是,要不要救援?既然要救援,那便不能去想太多,全力出兵營救。而不是在這裏瞻前顧後,浪費寶貴的時間。根據敵人的行動,決定應對的策略,而不是去預測所有的可能。便是諸葛孔明在世,也做不到這一點。”

    衆人沉默了。不是張延齡這話說的沒道理,而是衆人確實擔心會發生極端的情形。現在朝廷上下都如驚弓之鳥,都希望百分百的成功,不要出差錯。誰也不敢冒險。

    況且領軍的是張侖,他可沒有什麼作戰的經驗,讓他隨機應變,恐怕難以應付極端的場面。到時候恐怕是一場災難。

    說到底,君臣上下還是不相信張侖的領軍作戰的能力。只是這話不能明說,否則對英國公張侖是一種羞辱和不敬。

    “皇上,老臣有個提議。”徐光祚沉聲道。

    朱厚照道:“定國公請說。”

    徐光祚道:“老臣覺得,不如以英國公爲正,護國公爲副,一起領軍前往救援。英國公在團營的威望,加上護國公豐富的作戰經驗,珠聯璧合,可應對一切局面。”

    朱厚照眼睛一亮,點頭道:“這倒是個好辦法。兩人有商有量,遇事也有個協商。”

    衆臣也紛紛點頭,覺得可行。楊廷和道:“臣也想提議如此,只是怕護國公不肯。如果護國公肯答應,那便令人放心了。”

    朱厚照倒是照顧張侖的心情,問道:“張侖,你覺得如何?”

    張侖巴不得如此,他現在心裏很沒底。有張延齡跟着一起去,那是求之不得之事。於是忙欣然表示同意。

    朱厚照滿懷期待的對張延齡道:“那麼,護國公,這事兒便這麼定下了?你和英國公一起領軍救援如何?”

    張延齡神色木然,緩緩道:“臣拒絕!”

    衆人盡皆愕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