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一百零三章 神乎其技
    第一局結束,袁文純才明白,爲何盛長槐會主動提議加賽,有這樣神乎其技的技巧,哪裏能不贏。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專門練習投壺這種技巧,即便是練習,這得花多大功夫才能練成。

    若是盛長槐能聽到袁文純的心聲,一定會告訴他,只要有天賦,連着練五年,一天至少四小時,估計差不多能練到,前世的盛長槐殘廢七年,穿越前五年,每日不間斷,以競技體育的心態練習,投壺已經成了他的心裏寄託(因爲不能射箭了),若是有投壺世界比賽,盛長槐敢打保票,一個冠軍也失不了,只要他參加,當然,前提是沒有別人像他一樣,既有天賦,還有努力。

    但這時候,袁文純還沒想到等待他的是什麼,只以爲給最多幾慣錢的事,在加上夫人的耳環,雖然失了面子,但和盛家輸了聘雁比起來,這都不叫事。

    不管是袁文純,還是白二郎,包括圍觀的所有人,都不在以爲盛長槐的依杆是靠運氣了,這是真正有這個實力,盛紘更是開心,雖然沒想到盛長槐賭注是啥意思,總算將盛家的名聲挽了回來,最終贏的是盛家。

    果然,就如同其他人猜的那樣,第二局,也是最後一局,四次投壺,白二郎都是雙耳,總計得了四十籌,兩局加起來九十五籌。

    而盛長槐接下里的投法,讓揚州和汴京前來的人算是開了眼界,世上還有投壺這麼厲害的人,這人一天不幹其他事嗎,若是旁人,別人都會覺得是不務正業。

    但盛長槐不同,汴京人不知道,揚州人都清楚,詩詞書法就罷了,還有一身好武藝,雖然人前並未展示,但去歲上元節經驗一棍,已然表露的實力。

    盛長槐能有這樣的技巧,那純粹是天賦了,這沒法比,盛長槐在學業上的努力,揚州人也是有所耳聞,不說埋頭苦讀,頭懸樑,錐刺股,那也是少有的努力之人,無他,只有盛長槐自己清楚,自己現在的名聲,都是虛名,真實的才華,並沒有那麼高,不努力能行嗎。

    回到投壺現場,第一論投擲,盛長槐選擇的是壺耳,但並非依杆,而是尾部羽箭掛在了側耳上,箭頭並未落地,這叫【帶韌】(投進壺耳,但是箭頭卻沒有落地),得十五籌。

    第二輪投擲,盛長槐選擇了另一側壺耳,還是一個【帶韌】,也是十五籌。

    第三輪投擲,盛長槐玩了個花活,投的是壺口,羽箭圍着壺口轉了一圈,箭頭仍然沒有落入底部,這叫【浪壺】(箭在壺口上旋轉了一下成倚杆),得十四籌

    最後一輪比試,白二郎投完,在一旁淨淨的看着盛長槐,上一局,盛長槐已經總計投中一百一十二籌,即便這次投不中,那也贏定了,畢竟白二郎八輪加起來,也才九十五籌。

    勝負已分,本以爲盛長槐會隨意投一次,但盛長槐這次還是沒讓大家失望,還是選擇了一個花式投法,羽箭落入壺口,又蹦了出來,蹦了老高,衆人以爲要失敗,但羽箭再次落入壺口,卻又蹦了出來,連續蹦了三次,第四次落入壺口才在壺口內小幅度蹦躂。

    盛長槐投完,旁邊圍觀的人終於不用忍着,大聲歡呼起來,像今日種入壺方法,從第二輪開始,盛長槐採取的技法和結果,一次都難以見到,更何況是連續七次,倒是明蘭那個依杆,雖然也少見,但只要運氣來了,偶爾還是能看到的。

    盛長槐這種投法,完全靠技術,每一次的花活都不一樣,世所罕見,尤其是最後一次,雖然只有十籌,叫做【驍箭】(就是投進壺口又彈了出來再掉進壺口),雖然也能見到一兩次,但別人的,最多也就蹦一次,哪有盛長槐這樣,連蹦三次的,尤其是第一次,蹦上去一米多高,這種【驍箭】,聞所未聞。

    到了這個時候,加賽一場終於算是結束了,等衆人歡呼結束,都靜靜的看着今日的司射,這司射也是被驚呆了,此人在揚州有些名氣,經常擔任司射一職,哪裏見過這等技藝高超之人,今天一見見兩,尤其是盛長槐,莫非是壺神轉世,心中激盪,深吸了一口氣,大聲喊出。

    “投壺結束,白二郎九十五籌,盛公子一百二十二籌,盛公子勝出,勝二十七籌。”

    司射報分結束,揚州衆人又開始歡呼,而汴京來人卻沉默下來,之前跟着喝彩,是因爲比賽太過於精彩,現在沉默,是因爲輸的太多,揚州人不清楚這白二郎的來歷,但汴京的人都知道,這白二郎,可以說是汴京投壺的頭牌。

    現在汴京的頭牌在揚州輸了,而且是大比分輸了,這讓自詡爲天子腳下,事事都高人一等的汴京人,一時間難以接受。

    “今日比賽着實精彩,據我所知,自君實先生將投壺規則規範之後,從未有如此之高分,不說盛家公子,就說這白家二郎的分籌,已然是之前聞所未聞,而盛家公子這分籌,估計乃是更古罕見,今日之事,當入揚州府志。”

    說這話的是揚州胡知州,也就只有他適合提議將一場遊戲列入府志,投壺雖然是小道,但君子六藝,射爲其一,在胡知州看來,別說過去,就是將來,估計也難有今日這樣的比賽,白家二郎那種已然是萬中無一,像盛長槐這樣的,據他了解,自投壺誕生以來,也只出了這樣一個人物,兩人碰到一起比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將其列入府志,後人談論起投壺,必然得說今日這一局。

    胡知州的提議一出口,揚州人皆喊知州英明,雖然胡知州到任三年,做的中規中矩,甚至還有人在背後罵他糊塗知州,但此人在任,揚州難得科舉進士上雙,這都能說成是他的政績。

    胡知州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迎合治所百姓,這便是他的爲官之道,他這麼多年也已經看清了,自己並無多大能力,只要和百姓鄉紳關係搞好,不出紕漏,安安穩穩做官就行了,也沒有什麼野望了,他和稀泥,裝糊塗,也只是手段罷了,這也是學自盛紘,只不過他給加強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