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七十五章 盧尚書的警示
    “楊無端的弟子,賦詩作詞果然非同尋常,難怪城小子剛纔敢放出那樣的大話,詩詞一道,年輕一代,你確實出類拔萃,或許只有前科狀元,蘇洵之子蘇子詹能與你匹敵,今日連賦詩詞七篇,當留史冊。”

    盧尚書滿飲杯中酒,環顧四周,先是對盛長槐的詩才讚歎一番,韓駙馬和海文仁相似一笑,心中石頭落下,今日謀劃之事算是成了,有盧尚書這樣的評語,盛長槐算是踏入主流文人的圈子,盧尚書看上去不過五六十歲,其實已經六十五歲,年少中舉,雖然沒有幾個門人弟子,但在官場上,就算是韓章韓大相公,都要喊上一聲老前輩。

    畢竟盧尚書可是和範相公同年中舉,韓章在盧尚書面前,也不過後輩而已。

    但是,盧尚書剛誇讚完盛長槐的詩詞,話音一變。

    “不過,詩詞終歸是小道,楊無端當年橫壓汴京文壇,老夫對他的文采確實佩服,但我大宋,從來不缺少詩才,別人都說你老師懷才不遇,但在老夫看來,即便是文采蓋世,朝堂上多一個楊無端,少一個楊無端,那又如何,清談報國,於國何益。”

    盛長槐聞聽此言,有些不悅,但卻無從反駁,老師心懷天下,雖然文采蓋世,但還真不適合做官,即便是盛長槐有心給老師分辨幾句,但也無從下手,但又不能不說話,思考片刻,想到恩師晚年所做之事,靈光一閃,開口言道。

    “老尚書,此言差以,恩師入仕不過十載,所過之處,雖對官家朝堂無甚建議,但卻堅決推行慶曆新政,爲天子牧守一方,政通人和,百姓至今感念恩師善舉。”

    盧尚書搖了搖頭說道。

    “蕭規曹隨,只要心存善念,堅守本心,我朝舉子皆可如此,但是,以楊無端的才學,本應做的更好,你說是也不是。”

    盛長槐深深的給盧尚書拱了拱手,然後才盯着盧尚書,一字一句的說道。

    “老尚書錯了,心存善念,堅守本心,本就是我等讀書人應有之意,恩師此舉,不過是讀書人的本分,您說恩師只會蕭規曹隨,推行慶曆善政,並非如此,恩師代天子牧民,以縣令之身,推行德政之餘,教化一方,卸任之後,該縣五年內發解十餘人,高中進士者也有兩人,都是德才兼備之人,牧一縣,惠及三縣,這不是政績是什麼。”

    說完,盛長槐頓了頓,指着桌案上一本書籍說道。

    “三味書屋所藏書籍,半數爲恩師註解,恩師之女楊詩音整理,將先賢之學公之於衆,惠及整個汴京學子,天下有幾人能做到,老尚書,這算不算大功於國。”

    盧尚書啞然失笑,他竟然忘了這一茬,他之所以提及楊無端,並無惡意,僅僅是想提醒盛長槐,以楊無端爲前車之鑑,更不要把心思全部花在詩詞之道上,也是起了惜才之意。

    “我倒是忘記了,關中張載已然辭官,回鄉講學,是因爲你給他那四句評語,你老師此舉,也算是爲往聖繼絕學,是老夫錯了,無端之才,不能以爲官之舉簡單評價,三味書屋中他所註解的古籍,老夫翻過幾本,受益良多,影響深遠。”

    盛長槐連忙給盧尚書在回一禮,盧尚書言語中的善意他還是能明白的,但還有一言不吐不快。

    “老尚書,長槐有一言,不吐不快,還望老前輩不要怪罪長槐僭越。”

    盧尚書點了點頭,示意盛長槐繼續說。

    谷</span>“老尚書您方纔所說,心存善念,堅守本心,我朝舉子皆能如此,其實不然,若是真如此,又何來慶曆之敗。”

    韓駙馬和海文仁臉色大變,不約而同的說道。

    “孟英慎言。”

    按照盛長槐這句話,有些抨擊范文正公的嫌疑,讓不懷好意的人聽了,曲解成盛長槐對范文正公慶曆新政不滿,那就得罪人太多了,還有,官家最痛惜的,就算當年沒堅持將范文正公留在京師,若是傳到官家耳朵裏,盛長槐前途堪憂。

    但是盛長槐哪裏會留下這樣的漏洞,示意韓駙馬和海文仁稍安勿躁。

    “在長槐看來,慶曆之敗,並非敗在新政,而是敗於人心。”

    韓駙馬和海文仁這才鬆了口氣,只要不是抨擊範文正就好,朝堂上的共識就是,慶曆新政是拜在奸相一黨。但是盧尚書卻搖了搖頭,以爲盛長槐又是老生常談,不由的有些失望,淡淡的說了一句。

    “若你要說那些,就算了吧。”

    盛長槐搖了搖頭,他哪裏是這個意思。

    “老尚書,兩位師兄,長槐並非是老話重提,而是恩師當年聊過此事,範相公復相之日,滿朝皆喜,衆望所歸也不爲過,爲何新政一出,朝中反對之聲絡繹不絕,奸相又是如何短時間之內聚攏朋黨,官家迫於百官之願,不得不將範相公貶至州府。”

    盧尚書這纔來了精神,他也想知道,楊無端致仕之後,到底有何見解,挺直了肩膀,目光如炬的看着盛長槐,滿懷期待的說道。

    “願聞其詳。”

    盛長槐暗自組織了下語言,思考了一會。

    “還是那句話,慶曆之敗,敗於人心,當年除了奸相一黨,之所以大部分朝臣反對新政,還有部分,甚至是原來範相公的門人,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人心。”

    “新政一出,影響巨大,短期之內,宗族,鄉黨,同窗,親眷,朝中官員都繞不過這些,若是宗族懇求,鄉黨痛罵,同窗求情,親眷哭訴,有幾人還能堅守本心。奸相一黨,本就是因新政利益受損者,餘者衆人,或是牽涉其中,或是礙於情面,不得不反對新政,老尚書,慶曆之時,您在京城,可曾有人求到你的府上。”

    盧尚書一愣,當年他在戶部爲官,來當說客的不知凡幾,他雖然不至於跟風反對,但因爲家族的關係,也沒有給新政仗義執言,所以說,盛長槐這樣說,他一點也沒辦法反駁,更何況,盛長槐說的確實很有道理,當年的景象,不正是如此嗎,反對者僅奸相一黨,但其餘人都閉口不言,支持者寥寥無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