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知否混日子 >第五章 盛如蘭出嫁
    以盛長槐爲例,民間皆是如此,官家當初是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爲帝,說起來,這冊立儲君的詔書還是盛長槐替先帝執筆寫下的,那麼和盛長槐一樣,官家實際上已經是過繼給了先帝,那麼自然要稱先帝爲皇考。

    雖然這件事只是在朝堂提了一下,官家和太后都沒表態,暫時還沒到一定要論個結果出來的時候,畢竟官家之前還沒明顯不願意稱呼先帝爲皇考。

    但誰都知道,這件事已經開始了,只等一個契機,這件事就會成爲太后對付官家的一柄刀了,這個契機當然是官家的生父,被封爲舒王的官家生父從年初開始,身體每況愈下,等到他壽終就寢的時候,官家如果不稱呼舒王爲皇考,那就相安無事,但若是稱呼舒王爲皇考,那就是不承認先帝爲父,到時候,官家這個皇位到底是不是正統,那就有的說了。

    官家和太后雖然還沒有在朝堂上徹底鬧翻,但誰都知道,這個節骨眼重提此事,就是太后和官家爭鋒的開始,大宋朝堂百官,站隊的時候開始了。

    在這個節骨眼,被韓章韓大相公門下刻意提出來的盛家,做事當然要注意了,因此盛紘纔會出爾反爾,駁回王大娘子想要女兒在侯府出閣的建議,免的被人抓住把柄。

    王大娘子雖然不滿,但也只能這樣的,但好在盛長槐這邊,給出了另外一個建議,還是張大娘子提出來的,張大娘子出嫁的時候,太后和皇后都賞賜了不少的飾品,大多都是皇家才能佩戴的。

    大宋倒不像是後世清朝,皇家御賜的東西全都要供起來,賜給臣子的東西,尤其是首飾啥的,其實是可以轉贈給家中親近的女眷,她們佩戴的時候也不算違制,盛家的五姑娘出嫁,頭上有幾件御賜的首飾,那也能彰顯身份不是。

    祝家是個小家族,本來就沒見過世面,王大娘子這番做派,倒像是拋媚眼給瞎子看,白費力了,祝家的人,不管事下聘,還是迎親,對盛家的態度那是十分的恭謹,也不能說是巴結,但確實姿態放的很低。

    這其實也正常,祝家其餘人,和祝禎關係最近的,也都是三代之外的,沒有什麼正經長輩,別說盛家,就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人家盛家纔是祝禎祝元直的岳丈之家,比他們和祝禎之間的關係親近多了,祝禎是祝家未來的希望,那麼面對祝元直的岳丈之家,祝家人也知道擺正自己的身份,鄉下人雖然沒見過世面,但人情這塊可是懂的太多了,更不用說盛家還是應天府有名鄉黨,不用什麼侯爵妹妹做噱頭,祝家人覺得自家族侄能攀上同鄉這個大家族,只有歡喜,哪有其他想法,在怎麼說,他們將來出門,也能說是和盛家聯姻的家族了。

    不過呢,祝家人不在意,卻引起了旁人的不滿,那自然是王大娘子的嫡親姐姐,嫁到康家的康姨媽了,眼裏的嫉妒怎麼都遮掩不住。

    “你可得和如兒說一句,外甥女婿將來發達了,可千萬不能忘了我這個姨母。”

    王大娘子沒聽出來自家姐姐的言不由衷,滿口說什麼都是自家親戚,互相幫襯也是應該的,臉上得意之色都快要溢出來了,還有眼角撇了一眼自家嫂嫂,那自然是王家的大娘子了,心中暗自得意。

    “哼,現在後悔了吧,我們家如兒嫁的姑爺,比你們那兒子不知道要好多事倍。”

    王大娘子這時候倒是忘記了,誰當初知道王家選了自家姐姐的女兒氣的摔了好幾個茶杯那件事了。她卻沒有發現的是,自家嫂嫂,王家的管家娘子,這時候心裏全都是怨恨。

    怨恨的對象倒不是王大娘子,而是王大娘子的親生母親,王太夫人,說起來,王舅母是非常不願意自家兒子娶康家的女兒爲妻的,但是架不住家裏真正拿事的是王家舅父,又是一個愚孝的,事事聽從王太夫人,而王太夫人又是和耳根子軟的,心裏頭又偏心從小養大的大女兒,一力做主給嫡長孫娶了康姨母的女兒。

    王舅母這時候心裏的怨恨,不光是因爲盛家這門親事比康家好太多,更多是對兒媳婦的不滿,說起康姨母這個女兒,脾氣秉性樣樣都像極了康姨母,對王舅母也不尊敬,但架不住家裏有個處處維護她的外祖母,王舅母不光擺不起婆母的款,還屢屢被兒媳婦在王太夫人耳旁添油加醋的告狀,沒給兒媳婦立規矩,反倒是被王太夫人立了幾次規矩。

    看着盛長柏揹着盛如蘭出嫁的背影,王舅母心裏彆扭極了,本來她是不願意來的,但架不住王大娘子三番五次的邀請,又想着出來清淨一天,誰知道王太夫人沒來,卻看到了自己心中最不喜歡的康娘子,早知道自己這個大姑子加親家母也來,說什麼她也不會過來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