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反派肆意妄爲[快穿] >二八四 鐵礦
    其實這種尷尬真不怪馬來王。

    東王不在,西王監國,馬來王到訪自然由西王接待,他也沒想到西王會造反嘛。

    總之這蘇祿,以後還是別來爲妙。

    馬來王緩步上前,大王子還是挺識禮數的,迎過去率先行禮:“家醜外揚,讓大王見笑了。”

    “哪家的椰子都會流血,”馬來王說到:“大王無須掛懷,如今大王初登大寶,蘇祿也是百廢待興,馬來願同蘇祿訂立盟約,永世交好。”

    反正現在只要能快點走,說些奉承話也沒關係。

    大王子倒沒想過放他走,只是人家國君不遠萬里來到蘇祿,怎麼也得以國禮招待不是。

    “大王,容本王來爲你介紹。”大王子將東王、柴宗訓、樊若水一股腦介紹給馬來王。

    不過馬來王只對董遵誨感興趣:“方纔大船之上,見統領直如天神下凡。如今近看,卻也如擎天巨柱一般,實是令人傾慕。”

    “大王過譽,”董遵誨說到:“中原勝過我者,多如過江之鯽。倘大王去往中原,一看便知。”

    原本只是一句謙虛的話,馬來王卻聽信了,這般模樣在中原只算普通,中原究竟有多強大?

    東王順勢說到:“大王既已到蘇祿,不如便隨中原貴使一道回中原看看吧。”

    “本王說與你知道,中原不愧天朝上國,氣象萬千,遠非我等海外諸夷可比,保你絕對不虛此行。”

    馬來王到訪蘇祿,就是爲派使節前往中原作準備。

    雖然遇上西王叛亂,但那三十里紅毯,裹樹的絲綢,四尺多高的珊瑚,可一直都刻在他腦海裏呢。

    馬來王想去,但有些擔憂:“似我等夷人,不倫不類,突入中原會不會太造次。”

    “嘿,”東王撇嘴到:“說你夷人,你果是夷人那般小心眼,中原氣象萬千包容並蓄,莫說你這等近海夷人,還有那很遠很遠長得黑不溜秋的遺民爲數都不少呢。本王去往中原,聖明的皇帝陛下還給了個官做,每月還領俸祿哩。”

    “原本本王打算奉中原爲宗主,蘇祿爲藩屬,可皇帝陛下下旨,願與蘇祿相互尊重世代友好,這胸懷,實在令人傾倒。”

    “再說與你知道,中原好玩的東西可多哩,即便一天一樣,本王玩了一年多都未重樣。”

    大王子聽來實在感覺不像樣,上前說到:“父王,既是你回朝,便該以國禮好好招待馬來大王纔是,在港口遷延,恐怠慢了貴客。”

    “是了是了,”東王說到:“本王想起中原的好處,一時忘形,還請大王海涵。”

    “東王說哪裏話,”馬來王說到:“本王傾慕中原許久,還想聽東王多介紹哩。”

    東王說到:“不如我們暫且回宮,本王再細細說與你知道。”

    “甚好,甚好,東王請。”

    “請。”

    半路上,東王忽地湊到樊若水身邊小聲到:“貴使,倘本王能將馬來王說動前往中原,貴使可否向皇帝陛下上書,給本王升點官?”

    “當然了,”東王趕緊又說到:“不升官也行,只是這俸祿能不能加一點?蘇祿方遭亂局,國庫空虛,怕是很難負擔本王在中原的開銷,所以,只好求朝廷了。”

    嘿,這東王也算讓樊若水見識了:“倘馬來王能前往中原,並和朝廷定下盟約,讓大周銀行能開到馬來去,下官定當上奏皇上,重賞東王。”

    “好,”東王興奮到:“本王一定將此事促成。”

    蘇祿陳氏全部登船,也有些與陳氏交好的,一同上了船。

    柴宗訓到蘇祿的目的已經達到,馬來王的事情自有樊若水去辦,他得趕回去給趙德昭定規矩,像趙炳初那樣竭澤而漁的事,不允許再發生。

    回到汴梁,幾大朝臣紛紛前來報喜。

    趙匡胤報喜占城稻今年要喜獲豐收。

    馮平報喜經過兩年辛苦推廣,如今全國均開始使用簡化字和拼音。

    何輝也來報喜,奮戰幾個月,第一批兩萬支火銃已下線,如何分發到各軍,請皇上聖裁。

    一切都朝着柴宗訓謀劃的方向在發展,美中不足的是步槍還沒能安全的製造出來。

    潘仁美一直經營西域,連年打仗,對火器的需求大一些,柴宗訓一次給他送了一萬支火銃。

    其餘侍衛司、鐵騎軍、控鶴軍各分得三千支,柴宗訓的私人武裝獵豹突擊營分了一千支。

    即便不算新舊更替,這些也遠遠不夠,但何輝卻爲難的說到:“皇上,似此等大規模製造火器,以後怕是很難了。”

    “爲何?”柴宗訓問到。

    “鐵不夠,”何輝回答得很乾脆:“皇上,如今蒸氣機蓬勃發展,就連運河開鑿,也用上蒸汽起吊和挖掘,還有輪船局的輪船,也是一大消耗鐵器的主兒,其他諸如農具,兵器等等,算起來鐵已經遠遠不夠啦。”

    “除了鐵不夠,採礦的人也不夠用。皇上先前有明旨,各地不許良田荒蕪,有地的百姓自是不敢外出。目下貿易繁榮,大多無地農民也就近在各類作坊做工,加上運河開鑿,可用的人越來越少啦。”

    的確,保證社稷安穩運轉的第一要務就是糧食安全,所以柴宗訓曾下旨地方,不允許出現良田荒蕪的現象,限制種地農民外出務工,由此他還將稅賦一降再降。

    雖然承平之後人口開始增長,不過增長出來的這批人目前還沒能形成勞動力。

    何輝繼續說到:“歷代發現的礦區,採礦難度越來越大,倘能找到一處富裕些的新礦,集中現有人力開採,倒也暫時能滿足需要。”

    柴宗訓想了想,問到:“目下鋼鐵主要出在哪些地方呢?”

    何輝說到:“各地都有出產,比較分散,所以很浪費人力。”

    要說到鐵礦,九年義務教育的課本上經常出現一個地方,安州安鋼,當年國內第一大鋼鐵公司,整座城市都因鋼鐵而興起。不過安州這個地方,現在在遼國境內。

    柴宗訓雖有先見之明,四處引進夷民,但引進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量。

    眼下各軍戰意濃厚,只等着聖旨一到,便直撲遼國。

    既是如此,不如便順應民意,正式徵遼吧。

    徵遼之事,國內已毫無障礙,既是隻爲鋼鐵,戰略倒也簡單,一路平A過去。

    但打下來之後如何守住,並能長期開礦,倒比攻城要難得多,因爲安州緊鄰遼國東都遼陽。

    倘能守住安州,遼人的產糧基地將縮減一半,對遼國力將是沉重的打擊。

    剛剛短暫團聚,又要與符昭分別,這一次她可不答應了。

    “當初在大名府時,我也常演練陣戰,燕雲十三騎就是我帶出來的,既是上陣殺敵,這次說什麼也少不了我。”

    “不行不行,”柴宗訓直搖頭:“你可是國-母,倘是隨軍出征,那些讀書人不知道又要嚼什麼舌根了。”

    “愛嚼不嚼,”符昭可不是那種矯揉造作之人:“攻下臨璜城,我看那些人還說什麼。”

    “不行,打仗是男人的事,你可是國-母,怎能上戰場?”

    “官家,”符昭認真的說到:“我記得你當日曾說過,待時機一到,便着力推進大周男女平等,既是平等,爲何男人能上戰場,女人卻不能上?”

    “這與平等又有何干?”柴宗訓辯到:“男人在力量上要優勝於女人,本就更適合戰場拼殺。”

    “可女人更適合打探軍情呢。”符昭不服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倘能打探到更準確的軍情,取勝的把握不就更大一些嗎?”

    柴宗訓說到:“此次我打算利用火炮優勢,一路平推過去,無須什麼軍情。下次,下次吧,下次倘需要刺探軍情,我一定帶上梓潼。”

    “休想用緩兵之計,”符昭說到:“平遼之後,四海之內已無敵手,哪還用得上刺探什麼軍情?”

    柴宗訓笑到:“既是如此,你就更該在汴梁等我啦,待平遼之後,四海一統,周圍再無強敵,我便能長留汴梁,與你終日長相廝守啦。”

    “不行不行不行,”符昭直搖頭:“我欲出征,並不只爲陪伴在你左右,想我自幼熟讀兵書,熟悉戰陣,卻無用武之地。如今永崎也大了些,用不着我。我正好出徵遼國,一展平生所學。”

    “聽說遼國太祖皇后述律平,一路隨其夫耶律億四出征戰。後耶律億賓天,述律平斷腕陪葬,卻依然未能阻止其出征之路。”

    “除述律平外,我聽說前次遼國兵圍幽州,皇后蕭氏也一同出征。遼人女子都能統兵,爲何我漢家女子不行?我就是要告訴所有人,遼人女子能做到的事,我漢家女子一樣能做到,而且還能做得更好。”

    “漢家女子當然能做到,”柴宗訓說到:“先前不是有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傳說麼,漢家女子無須證明,就是比遼人女子要強。所以梓潼無須出征,好好呆在汴梁等我回來就好。”

    “花木蘭不過一民女都能上陣殺敵,我堂堂國-母,豈能安坐宮中?官家,你無須再勸,此次我一定要隨軍出征,而且還要上前線與敵廝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