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反派肆意妄爲[快穿] >三四三 遼東反擊
    ???

    連續兩次彈劾,呂端毫髮無損,似乎還將他推向了都察院那幫人。

    趙德昭有些不明白,一直不顯山不露水的呂端,是怎麼被柴宗訓發現,而且還很信任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爲大食人的事罷免劉以銘,柴宗訓還真發現不了呂端。

    宋初的名將記得不少,但名臣柴宗訓記得的很有限,一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一直被壓在宋州,如今已進入暮年。呂端平生的事蹟不記得,但偉人的那句詩既然推崇,想必是個不錯的能臣。

    雖然房子被燒,但呂端不吵不鬧,按時上班,工作也盡心盡責,柴宗訓大手一揮,賜了他一個新宅院。

    得了賞賜,呂端只是很尋常的謝了恩,便帶着一家老小搬了進去。

    見他如此,柴宗訓故意問到:“呂卿,你一個從三品的禮部侍郎,突然能進入文德殿參與機務,且朕又賜了你一座更大的宅院,你不應該高興麼?爲何卻一直淡漠?莫非朕的賞賜不如你意?”

    “皇恩浩蕩,臣銘感五內。”呂端說到:“只是臣一直記着皇上朗州之時所作的《岳陽樓記》上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能樂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如今臣處中樞,每日接到許多各地盜寇、天災、官員貪贓的奏摺,真真實實看到天下人過得都不如臣,臣有何可樂?”

    “好,”柴宗訓拍手到:“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朕果然沒看錯人。”

    再說楊延平,目前大周境內正在進行地域改革,遼國歸還的遼東遼西合併,統稱爲營州,楊延平爲營州經略,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此次乞乞長海聯合高句麗寇邊,本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按着楊延平的性子,本該出兵一次將這兩地蕩平,只是楊氏父子如今在大周炙手可熱,引得許多人眼紅,朝中常有人上折彈劾,所以他纔不得不謹小慎微。

    算算楊延平經略遼東,楊延定爲揚州州牧,雖不管兵,但這是大周最爲富庶的地方。楊業如今率領背嵬軍常駐幽州,監工都城建設。老三楊延光在偏遠府縣做出了政績,年紀輕輕便被調任穗都府做了知府。

    倘論起權勢,除了符氏趙氏之外,楊氏可爲大周第三。但楊業畢竟是降將,朝中常有人覺得不該給這麼大的權柄,所以經常上書彈劾。

    雖然皇上不與理會,有時候煩躁了還會將上書者打一頓板子,但也讓楊氏時時警醒,舉凡邊境大事不敢擅作主張,一律請示上折批覆後纔敢有所行動。

    如今楊延平拿到出兵的聖旨,淨選精壯之士,親自率軍出征,要爲失蹤的四弟楊延輝報仇。

    乞乞長海也是沒辦法,他知道中原有火銃火炮,可今年糧食還沒收上來,老天就突然降雪,要是不到遼東碰運氣搶一點,那就只有坐等餓死。

    不過乞乞長海還是比較雞賊的,知道打不過中原,就拉上了高句麗。

    歷史上高句麗還曾臣屬強大的渤海國,只是後來渤海國被遼打殘,高句麗脫離管制後陷入內亂。終於在公元九三三年左右,高句麗軍閥王建得到來自中原的支持,出兵統一半島中南部,建立了高句麗國。

    但後來中原城頭屢換大王旗,高句麗趁機脫離中原管制,王建也開始着手國內建設。

    王建死後,高句麗再次陷入動盪,他的三個兒子相繼在混亂中登基,一直到光宗王昭繼位,採用鐵腕手段大肆清除異己,才讓高句麗再次平定下來。

    王昭死後,其子王伷繼位。

    此時的高句麗雖然表面平靜,但底下卻暗流涌動。王伷爲加強集權,全盤引進中原制度,也正是在此時,迎來了中原的使臣呂端。

    呂端不僅帶來了友好通商的盟約,還指點王伷如何活學活用中原制度,使他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政權。

    按說中原是王伷的恩人,不該出兵劫掠,但怪就怪高句麗和渤海國處於同一緯度,一起遭了災。

    本着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思,王伷派手下大將王治率兵同乞乞長海一同南下劫掠。

    王治是王伷的堂弟,苦勸他向中原買糧,王伷卻推脫沒錢。

    沒錢也好辦,王治再勸王伷,可以關稅做抵押,向中原貸款買糧,王伷本有些心動,但乞乞長海又在一旁扇陰風點鬼火,貸款要還,買的哪有搶的香。

    於是王伷心一橫牙一咬,下旨王治即刻出兵。

    此時遼東剛剛歸還,許多州縣仍在重建之中,乞乞長海和王治風捲殘雲一般衝進來,倒也搶了不少糧食財物。

    好在楊延平及時反應,派兵在開州府至清河一代佈防,暫時擋住了劫掠的聯軍。

    乞乞長海本以爲大雪封山,周師火炮無法運抵,但城上的周師仍能發出炮彈,雖然威力要小一些,但爆炸程度比戰艦上密集許多倍,渤海軍被炸傷了不少。

    這一趟王治只是出來輔助,高句麗軍沒有傷亡,也分了不少糧草,眼下城池無法攻下,王治有了退軍之意。

    “大王,”王治開口到:“這一趟也劫掠了不少糧草,雖是國內歉收,但省着點用,也能勉強度過這次雪災,不如就此退軍吧。”

    乞乞長海反問到:“莫不是王大帥怕了周師火炮?”

    “本帥並非懼怕周師火炮,”王治說到:“只是中原強盛,我等聯軍只是打了個出其不意。一旦中原反應過來,我軍將會萬劫不復。”

    乞乞長海擡手指着身後:“這莽莽大山,皆是我軍藏身之處,中原倘大軍追來,我軍只須往大山裏一鑽,中原便是再強盛,又到何處覓我軍蹤跡?然此時中原正在重建遼東,開州府內存了大量糧草輜重,只要能打開防線將其搶走,明年青黃不接時都不須發愁。”

    王治仍不贊同:“大王,開州城牆雖不高大,但城上火炮密集,大軍根本無法靠近,實在是攻不下來啊。”

    乞乞長海說到:“周師火炮雖猛,但卻笨重無比,運轉不靈,我等只須設法迂迴,這火炮便成了擺設。”

    王治仍在猶豫,乞乞長海又說到:“大帥不想攻城也可以,只須率軍在城下駐紮,牽制守城周師,迂迴之事由渤海軍完成,屆時攻下城來,城內糧草六四分賬,我六你四。”

    禁不住糧草誘惑,王治說到:“好,不過此是最後一次攻城,倘打下開州城來,劫了城內糧草,須得儘快撤軍回國。”

    大雪覆蓋的情況下,大軍的移動很容易就被偵知,楊延平接到探馬來報,乞乞長海已率大軍向西迂迴,馬上就知道了他的企圖。

    楊延平拔出令箭大喝到:“李光實統領,命你率軍一萬出城,徹底切斷渤海軍與高句麗軍聯繫。”

    “末將遵命。”

    “劉宇統領,你率迫擊炮營出城,利用炮火轟炸高句麗軍營,逼其撤軍。”

    “末將領命。”

    “其餘各軍,率麾下隨本官西向迎擊乞乞長海,收歸渤海。”

    “末將等領命。”

    王治親眼看着李光實率領大軍出城,守候在他與乞乞長海之間,卻並無上前攻打之意。

    先前只是聽聞周師火炮火銃有多厲害,心中還幻想着倘有機會,要與周師一戰。此次出征,在邊界上並未遇着周師正規軍,王治還有些膨脹。但到了開州城下之後,周師火炮一下將他炸醒。

    這仗,根本沒法打。

    連人家人影在哪都沒看到,己方這邊就是一片糜爛。任你軍士再勇猛,卻也抵不住炮彈。

    李光實出兵之後,王治預感到此次迂迴恐怕是有去無回,便下令各軍隨時準備撤軍。

    軍士只在準備之時,王治猛聽得營帳外一聲巨響,他趕緊跑出去,卻見不遠處又是一聲爆炸。

    “快散開,散開。”王治急忙大叫。

    “轟…轟…”密集的炮彈落到軍營,幾個親衛急忙上前架住王治:“王爺快跑。”

    王治急忙掙扎:“城上週師火炮前移了,叫大軍趕快先撤。”

    親兵大呼到:“王爺,已經來不及啦,咱們還是先撤吧,到了化州城,再設法收攏散兵吧。”

    “唉呀。”王治只能痛呼一聲,任由親兵架着他往後跑。

    此時整個遼東大雪覆蓋,高句麗軍即便想跑也跑不快,只能任由炮彈落在自己頭上,積雪的地上被鮮血染紅,殘肢四處覆蓋。

    王治回頭看了一眼,痛苦的閉上眼睛,此時定是中原已反應過來,早知如此,便不該聽從乞乞長海誘惑,若是及早退軍,這些高句麗勇士便不會慘死異國了。

    退到化州城,周師並未追過來,王治收拾殘軍,帶來的五萬精銳之士,周師的一次反擊,就只剩了一萬多人。

    現在的王治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中原是絕對惹不得的。

    再說乞乞長海,迂迴到開州城西面的山谷埋伏,正要看準時候衝入城去,卻聽頭頂一個炸雷般的聲音響起:“乞乞長海,本官等候你多時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