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李塵李承乾 >第884章
    第884章

    實際上,李白除了是一名詩人,同時還是劍法精深的劍客。

    傳聞李白曾隨名師學劍,劍術高超,“少任俠,手刃數人”。

    尚武任俠,顯然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的社會思潮。

    唐代武俠小說的繁榮顯然與唐代的尚武任俠之風盛行密切相關。任俠的風尚及人們俠客的崇敬,大大推進武術的繁榮發展。

    唐代的摔跤活動,更是讓武俠之風錦上添花。

    隋唐時期,摔跤活動繼兩晉南北朝的衰落之後,重新復甦且盛極一時。

    隋文帝時曾一度禁摔跤。當時百姓每至正月十五,便作摔跤之戲,“遞相誇競,至於靡費財力”,大臣上奏請求予以禁絕。

    於是文帝下令遣散伎工樂人,禁止包括摔跤在內的百戲活動。隋文帝禁摔跤,一方面是因爲摔跤戲鋪張奢華,靡費財力,與之倡導節儉的主張不相符。

    另一方面,可能也與隋文帝一再頒佈“戎旅軍器,皆宜停罷”,“人間甲仗,悉皆除毀”的禁武令有關。然而這個禁令不久便廢弛了。

    隋煬帝時,摔跤重新盛行,煬帝本人也極爲喜好。大業六年,“摔跤大戲於端門前,天下奇伎異藝畢集,終月而罷”,可見其規模之大。

    隋煬帝亦曾親自換上百姓衣服前去觀看。摔跤的復行無法禁止,當與人們皆好此戲不無關係。

    唐代的君王大多對摔跤之類有濃厚興趣。唐玄宗每賜宴設酺,便“大陣山車、旱船、尋橦、走索、飛劍、摔跤。”憲宗、穆宗每隔三日就要觀一次摔跤戲。

    隋唐五代民間摔跤活動的開展亦很普遍,並多作爲一項喜慶觀賞活動在節日舉行。

    從唐時文獻記載可知,寒食節、上元節、端午節、元宵節以及錢塘觀潮節,都要舉行盛大的摔跤活動。

    在這些文獻記載中,還可以看到摔跤活動的情景。《唐音癸》載:“凡陳諸戲畢,左右軍槌大鼓,引壯士果袒相搏,較力,以分勝負。”

    這說明當時摔跤是以擂大鼓開場的;摔跤時雙方均果露身體的一部分。這從敦煌藏經洞唐代佛幡絹畫上亦能得到證明。

    這種裝束,與今島國相撲裝束極爲近似。

    唐時的“小兒園”,是培養包括摔跤、相撲在內的雜戲人才的班子。“相撲朋”,則無疑是聚集摔跤專門人才的機構。

    《角力記》中常提到的“社”,可視爲民間的摔跤組織。唐代的摔跤手可能已職業化,《角力記》的“抵人”,便頗似現代“職業跤手”之稱謂。

    除去摔跤之外,唐代騎射之風同樣盛行。

    唐高祖李淵未起兵之前,與隋將王仁恭一同守備馬邑郡,北御突厥。李淵對王仁恭談到“突厥所長,惟恃騎射”,“不恆其陣,以弓矢爲爪牙”。

    倘我方軍隊亦“同其所爲,習其所好”,則能同樣具有突厥軍隊的戰鬥力。於是李淵“簡能騎射者二千餘人”,亦逐水草而居,嚴加騎射訓練,果然訓練成爲勁旅。

    李淵重視軍隊騎射訓練和組建精良騎兵的措施,在推翻隋王朝、擊敗其他軍事集團、統一國家的歷次戰役中都取得了成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