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國姓竊明 >第77章 沈道臺手下,只有文武平等
    沈樹人自己可以不用太急,在南京拖到二月中旬再回武昌、確保二月底之前回任即可。他的新官職任命詔書,也會由北京直接送去武昌。

    不過,鄭成功、張名振這一路,卻是等不得。

    按照往年慣例,元宵節過後不久,海路漕運就可以北上了,因爲等船隊航行半個月抵達渤海時,渤海的天津灣附近也已經化凍可以航行了。

    兩年前,沈樹人跟方以智親自押糧、順帶進京趕考那次,不就是元宵節次日就北上的麼。

    如今都一月底了,比往年又晚了十天。算算日子,船隊抵達渤海時,不僅天津灣會化凍,連渤海最東北角、最不易化凍的大小淩河河口,估計都化開了。

    那段時間也是韃子兵巡防最鬆懈、最容易出現破綻的時候,必須抓住。如果這個時機沒救出什麼明軍,後續希望就更渺茫了。

    因爲冬天河面斷流、河牀封凍時,韃子根本不怕大明的水師,也不可能想到有水師來送死。騎兵可以直接在大小淩河河牀上奔馳,倚仗戰船的一方完全什麼都做不了。

    河流化凍之後、早期凌汛導致水位初漲,才創造出一個短暫的窗口期。

    所以,沈樹人也只是在南京城內,給鄭成功、張名振短暫地花天酒地犒賞了一番,隨後就得送他們啓航了。

    部隊畢竟是去執行刀頭舐血的任務,哪怕只是接應,大概率不用跟韃子真刀真槍打陸戰,可面對的是在明末聞名如見虎的建奴,不好好激勵一下,怕是肯定會士氣低落。

    沈樹人手下的南方部隊,除了個別歸順的流賊老營兵之外,其他都沒跟建奴交過手,最多也就是打打農民軍。

    這次歷練之後,只要能回來,對部隊的軍紀膽色,必然是一個充分的洗禮。以後好歹也能吹一句:咱也是跟韃子交過手回來的。

    而因爲鄭成功要去,鄭家也由鄭鴻逵出面,把鄭家會跟去的護航戰船、水手士兵,都犒賞了一番。所以沈家只要操心自己的嫡系部隊就行。

    沈家這邊,沈樹人與父親商議後,撥出了五千名精銳家丁——至少名義上是家丁,參加這次運糧、接應任務。其他水手不算。

    所謂五千家丁,其實只有兩千人是真家丁,是沈家多年跑海積累的、執行護航的亡命徒。

    剩下三千人,只能算是“跟沈家家丁當過同袍”,然後又被沈樹人反向抽調回來的。

    當初沈樹人去黃州上任時,不就帶過一千精銳家丁麼,後來拆散了填補到黃州、隨州那倆衛所裏,以老帶新,也練出一些精兵。

    所以,沈樹人就按照一帶三的比例,把沈家家丁陪練出來的新軍,儘量挑擅長水性、能兩棲作戰的,反哺回來三千人,跟真家丁合兵一處。

    抽得再多的話,沈樹人也擔心湖廣那邊、開春後張獻忠會有動作,過分削弱湖廣戰場的防守兵力。

    另一方面,沈樹人在湖廣編練的部隊,也就那些碼頭工人出身的士兵,水性還不錯。而礦工、獵戶、流賊老營等出身的士兵,很多連游泳都不會,抽調去海路作戰只會幫倒忙。

    只挑水性好的士兵,也就沒法弄到更多人。

    而且,這次沈家船隊也算是主力齊出,當初漕運改海之前,沈家就有大海船近二百艘,按照崇禎的“五年改海”計劃,五年內沈家要逐年多造海船、五年期滿後達到八百艘大海船以上的規模,才能確保把絕大部分的朝廷漕糧都改走海路運完。

    如今這計劃才進行到第三年初,沈家現在擁有的大海船總數,大約已經接近五百艘。

    沈廷揚分出一百多艘應急、日常維持運糧。其餘三分之二,都被用來執行這次的任務,最終實際統計,動用的大海船達到了三百三四十艘之多。

    細算下來,每艘船平均配精幹水手十五人、擅長水性的戰兵十五人,總共是三十人,三百多條船,也動用了上萬人,水手戰兵各半。

    去的時候,會滿載今年山海關等地守軍一年所需的軍糧。

    卸下軍糧後,回程時如果時機合適,理論上每船還可以搭載七八十人、連帶補給,直航返回蘇州劉家港。那樣就相當於能搶運回兩萬多人。

    如果遇到能救出更多人的極限情況,每艘船再額外裝一百人出頭,達到含水手在內總數一百五十人,也是可以的。

    只是補給會比較短缺,撐不到直接返航蘇州,得在山東半島上停靠、補充淡水和糧食。

    當然沈樹人相信這個後手方案基本是用不上的。洪承疇手下困守最後三座孤城的部隊,哪可能還有三四萬之多?

    就算有,也不可能全救出來的。

    一旦救援第一座得手,另外兩城的韃子兵也肯定會警覺加強圍困,不會再給機會的。

    ……

    沈家最捨得花的就是銀子,所以這次出海執行任務,每人都給了至少十兩銀子的安家費,戰兵和水手都有。

    戰兵當中,到時候會執行上岸接應任務的,再額外加五兩。光這兩筆開支,近萬人的團隊,直接就發出去十幾萬兩。

    但相比於能救出一些大明精銳死忠爲己所用,這點代價絕對是值的。

    十幾萬兩還只是直接賞賜。在出發之前,沈樹人也少不了給家在南直隸本地的水手,直接發些魚、肉、糧油到家裏,深諳後世國企發福利之精髓。

    直接給銀子不顯眼,十兩的銀錠一揣就看不見了。

    米肉油酒這些實物配套着發,再給家裏幾匹棉布,看起來就好很多,而且可以把出征者的家人個個都討好到,讓他們對出征的兒子、丈夫、父親好好勉勵,斷絕後顧之憂。

    除了給家裏發物資,啓航前每天的酒肉犒賞也是免不了的,所有士卒在南京城外找了個港口小鎮,大宴三天,酒肉管夠。

    這些士兵都是喫貨,敞開了喫肉不喫飯,一天喫四五斤都沒問題。

    明末物價騰貴,南京周邊一斤豬肉都要七八分銀子了,萬曆年間可是五分都不用。三天犒賞光是每個士兵喫掉的肉錢,就值一兩五錢以上,算上酒菜能接近三兩。

    沈樹人還請了裏裏外外各處的半掩門暗窯子,包場子送女人過來給大家發泄爽爽。不過因爲量大,找的當然都是一兩錢銀子就給上的最便宜場子。

    沈樹人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雖然他本性是比較現代的,但這些士兵都是去跟韃子冒險,都是爲民族利益而戰的,出發前發泄發泄怎麼了。

    至於眉樓、媚香樓這些高端場所,沈樹人也有花重金請人,但主要是請鄭成功、張名振這些即將出徵的將領,普通軍官就沒這麼好待遇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