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中祖 >第二百章 焦和
    遠在濟南。

    劉祈在同曹操分開後,即帶着本部人馬,另有將近三萬降卒,北上返回了歷城。

    兩日前,盧縣縣城內,王梁積攢的糧草、軍械、錢資諸物,則爲他和曹操平分之。

    這些錢糧資源,於他和曹操,皆屬於巨大助力,可是解決了雙方燃眉之急!

    歸於歷城間,在荀攸的統計下,本方算上歸屬而爲魏真等人所領的黃巾降卒,劉祈手中現有兵力,合計三萬六千衆。這還不算近六千人馬,即將兩萬老弱病殘降卒,往渤海、平原、樂安一一帶轉移的人馬。

    時至今日,能爲劉祈手中營帳內的降卒,莫不是成年體壯之輩。前番跟着王梁一道造反,這羣人是爲了混口飯喫,而今在魏真等規勸下,投效於劉祈帳下,而做禦敵,同樣是爲了生存。

    更何況,於降卒,劉祈按規矩待之,但有軍功者,也可得到晉升,賞罰分明,且一衆人等,無不暫免除了責罰。於此看去,劉祈本身若之再生父母,何況早有州郡百姓中傳頌的品德,是故,其中各部降軍人馬,歸順整合的很是徹底。

    且於短短時日內,各有融合而成戰力。

    大軍停駐兩日後,於歷城官舍的軍議中,劉祈隨之接受了荀攸建議,即先平濟南大部,而助地方官府,先行恢復,然後從得取的般陽爲突破,再接齊國危急。後即南下,按照同曹操的約定,一月後,同擊泰山黃巾軍。

    在此,劉祈以部將成績留守歷城,而防備泰山郡內的黃巾軍北上,再攻濟南。於青州地方還未傳來命令前,成績實際也相當於歷城縣令。

    成績是早年從昌慮,便跟隨劉祈的人之一,他出於寒門家庭,但知兵事,懂文書。在前番趙雲於平原戰事間,成績就有負責地方糧草諸事。

    在劉祈看來,以成績爲一地縣令,那是綽綽有餘。

    今之於濟南郡太守王都,依舊死守於郡治東平陵,其中人馬尚少,是故安於地方,還要藉助劉祈,並解其中之危。若是劉祈親做推舉,成績大概率能留任於此。

    這次來助力青州多郡地,劉祈當然會努力爲自己爭取利益,濟南太守王都,必也知此。

    從歷城離開後,大軍按照安排兵分三路,劉祈領中路人馬,往東平陵而去,荀攸則領上路人馬,往臺縣,趙雲即領下路人馬,往於陵,更有分擔在般陽的夏侯蘭壓力之責。

    同時,劉祈也給在博昌的孫觀去信,由之下西安縣,而兵往昌國,準備幾日後的匯合。

    壽光、益國等地,能否守衛得住,則多由樂安郡內之部協作,他本人自西向東,時下難做具體顧忌。

    隔日清晨領兵出發時,若魏真等將,便做隨行之。以其中之部,合計七千。兩日後,遇到盤踞於東平陵南二十里,兩部將近五千的匪寇。

    此部,原屬於從濟南地方起事的流民之衆,倒是同王梁和泰山匪無大關聯。可在王梁北上,而攻擊數城後,濟南郡縣官府便同州府一樣,失了抵抗之心,龜縮於城內,導致諸多鄉地爲之掠奪。

    即便盧縣大勝消息傳來,濟南太守王都也未敢率城內兩千人馬外出,而行激戰之。

    但在劉祈大軍到來後,這部濟南地方匪寇,竟是毫不懼怕,未有退卻之意。相反,在魏真所領前鋒人馬,尚未站穩跟腳時,其首領主動領部來戰。

    而這羣烏合之衆,又如何是其中對手?

    第一輪的衝殺中,就被魏真指揮手中之部,給打散。一旦潰敗,盜匪及所聚之流民,很難再度聚集起來。是以戰事之勝利,毫無疑問。

    此間戰事,當劉祈領後方大部人馬臨近時,已然結束,部從正在打掃戰場。

    仰望面前之場景,劉祈又看向了幾十裏外的東平陵方向,心有嘆息。大漢之中央軍,本是不俗,地方軍也不算弱。然以時下,地方長官主動避戰,信心不以堅定,而無保衛之念,加上前期防範不言,於民治不慎,多重因素,才形成了今日的州郡混亂。

    根本上講,並非是底層民衆之禍,而是管理天下的地方大族之禍。

    劉祈明白於此,更是知道他從百姓中來,終要百姓中去。所以這麼多年來,他爲地方百姓,多行仁政。於受黃巾軍席捲,而被迫於戰事後做俘虜的老幼之衆,多行仁愛寬恕。得授田地,非主動,過無作奸犯科者,不計之罪行。

    仁義行徑所爲,纔有地方之治,纔有今日萬衆相隨,爲求安生而戰。

    戰場打掃間,劉祈沒有停留,往東平陵城一邊行進中,一邊爲濟南太守王都去信說明。

    若是一切順利,急行軍下,今夜大部人馬,能按計劃,於東平陵城下修整。

    距離東平陵數百里,正是齊國郡治臨淄,也是青州州治所在。

    一月前,北海國大部黃巾軍,如蟻潮般北上,直取齊國所在,並同泰山匪寇聯合,攻城略地,短短二十餘日內,像廣縣等重地,先後被黃巾軍拿下,後大半個齊國淪陷。

    而今,臨淄早受到黃巾軍包圍。

    望向城下密密麻麻的黃巾軍,還有他們頭頂鮮豔的黃色頭巾,青州牧焦和直感覺頭疼劇烈。

    “使君,南城告急,叛軍從引河流之水而來,城牆已有裂痕。

    再這麼等下去,只怕要不了數日,就會被沖毀!

    而以城外這十多萬衆,到時候,恐難阻也!”

    從事張恩的話語上,在耳邊響起,焦和回神,他前行兩步,向南城方向眺望,一雙濃眉,深深擰在了一起。

    “樂安郡,還有東來郡,可有消息送來?”

    張恩苦笑道:“今之城外之堵,只怕兩地有消息送來臨淄,亦難突破這密密麻麻的叛軍,而做入城。

    使君,還當做最壞打算,若是我等臨淄城破,當迅速突圍之。

    下官早上同劉別駕有議過,今之東北方向,敵寇最弱,使君若是突圍,可直入樂安。

    樂安郡內,如孫觀等,皆屬能征善戰之大將,其率之部從,或能抵擋。前番聽聞渤海國亦有兵力,使君屆時可做借之,並等朝廷援助。

    至於這城內之數萬百姓,卻是難以顧忌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