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高武三國:我大哥是劉備 >第132章 羣雄逐鹿,公孫崛起(日萬求月票~)
    “哦?似我這等織蓆販履之輩,竟也有英名?”

    荀諶大聲說道:“自是有的!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昔日高祖皇帝也不過是汜水一亭長,光武帝不過是南陽一牧童,明公萬不可妄自菲薄啊。”

    “現今羣雄並起,社稷傾覆,天下離亂,百姓倒懸,以在下觀之,非明公不可濟世!”

    “承蒙先生高看,備愧不敢當,愧不敢當啊…”

    劉備笑呵呵看着荀諶,“既然先生都認爲我可濟世,那爲何卻投奔了袁氏呢?想來,先生應是更看好袁氏,而非我劉備啊。”

    “明公有所不知,那公孫瓚乃是一個寡德殘暴之人,歷來不遵王法,恃武逞兇邊地,縱容士卒殺吏害民,劫掠大族,民怨沸騰!今又爲一己之私,蓄意挑起爭端,置冀州數百萬百姓於水火之中,明公與此人爲友,着實令天下向投之士寒心啊,非我等不投明公,而是明公已經做出了選擇,放棄了我等!”

    荀諶傲然環顧衆人,繼續對劉備說道:“明公座下諸公,多爲四海飄零之士,幾無大族子弟,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什麼嗎?”

    這話倒是事實。

    在這個時代,如果沒有世家的支持,那便算不得真正的豪強,稱霸天下的阻力也會非常之大。

    時至今日,劉備已經貴爲幽州牧,坐擁北方一半天下,可世家大族子弟來投者卻是寥寥。

    劉備一度以爲是自己待遇開得不夠好,連連給治下官員升職漲薪,分配府邸,另外還安排丫鬟僕從,把所有能給的待遇都拉到了頂。

    但是依舊收效甚微。

    現在聽荀諶這麼說,似乎原因是出在和公孫瓚交好上?

    劉備忽然問道:“誠如先生所言,該如何做才能讓世家大族子弟投奔我呢?”

    “這個問題,明公何不問一問在座諸公呢?”

    劉備一愣,起身環顧堂上衆文武,“諸公算得上是幽州最爲聰明的一批人了,你們可有什麼辦法?”

    堂上衆文武默默看着劉備,誰都沒有率先開口,氣氛一下子安靜下來,就這樣過了許久,衆人才齊齊拱手道:“明公,我等無法。”

    其實他們也不是沒有辦法,而是不想說。

    他們大多出身寒門,或爲江湖遊俠,好不容易纔在劉備帳下謀得一席之地,如果再幫劉備引進大量世家子弟,那豈不是在砸自己的飯碗?

    其實只要看一看幽州牧麾下各個佔據主要職務的人才出身,就知道爲何世家大族看不上劉備了。

    徐庶、關羽、張飛、李風、太史慈、趙雲、黃忠、簡雍等全部出身寒微,其中甚至還有兩個殺人犯。

    留守在遼東五郡的邴原,管寧、王烈、卑衍、倫直、劉政、涼茂、公孫昭等太守或郡丞,要麼是寒門隱士,要麼商賈出身。

    遍觀劉備麾下衆文武,唯一出身於世家豪族的竟然只有老丈人甄逸。

    整個勢力的成員屬性決定了,世家大族大多都不屑與一些江湖遊俠爲伍,不屑於和寒門子弟共事。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尤其是這個等級制度如此固化的時代。你再有才華,官位再高,世家大族只要說一句“**村夫”,就可以讓你瞬間顏面無存,原地爆炸。

    劉備無奈的搖着頭,這個問題還真沒辦法改進,他正是靠着一幫窮兄弟起家的,這些人就是他的倚仗。

    也許荀諶說得對,既然他選擇了倚仗寒門子弟和遊俠,那就得承受不被世家大族認可的後果。

    見劉備似有所悟,荀諶有些自得的說:“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明公與世家拉近關係,獲得世家子弟的投效,進而在他們的幫助下,掃清亂世,重現高祖、光武二帝之偉業。”

    劉備擡手示意衆文武退下,等到堂上關張趙黃和徐庶,這纔對荀諶說道:“願聽先生指教。”

    “明公只須與公孫瓚劃清界限,便可表明立場,以收天下人望。”

    “倘明公仍與公孫瓚結盟,不但會大失人望,待那公孫瓚坐擁冀青兗並四洲之時,便是明公孤窮之日啊。”

    “若明公願意保持中立的話,我主袁紹平定冀州之後,願割讓中山、河間二郡國,以表酬謝。”

    劉備默然看向徐庶,見後者微微點頭,這才擺手笑道:“先生難道不知道公孫伯圭是我的至交好友嗎?”

    荀諶臉上一熱,“再加一個常山郡!”

    劉備沒有表態同不同意,而是轉而問道:“遼東前些日子抓住了一批意圖行刺我四弟的刺客,刺客手臂上都刺了個“荀”字,不知先生認識這些人嗎?”

    “誣陷!這是誣陷!”

    荀諶還是第一次聽聞此事,當即大驚失色,連忙拱手辯解道:“我荀家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定是有人栽贓陷害,請明公明察!”

    劉備摸了摸鼻子,沒有表態。

    “且不說李四將軍對我荀家有救命之恩,縱是無恩,我荀家也做不出此等傷人之舉,我荀家與四將軍並無利害關係啊。”

    荀諶急忙解釋着。

    劉備眯着眼望着他,“既如此,那先生可知是何人誣陷你荀家嗎?”

    “不,不知道…”

    荀諶蹙眉思索了一會,確實想不到幕後之人是何方神聖。乾脆垂下腦袋,一言不發。

    堂上氣氛忽然沉寂了下來。

    就在這個時候,有近侍稟告,公孫瓚的使者求見,劉備看着荀諶說道:“先生請回吧。”

    荀諶拱手告退,走出不遠,便被急匆匆追過來的徐庶叫住,兩人點頭示意,執手寒暄。

    徐庶認真的瞅着荀諶,笑道:“友若真是一張利嘴啊,此口可抵百萬兵馬!”

    “哈哈哈…過獎過獎,元直別來無恙?”

    荀諶連連擺手,笑吟吟看着他。

    徐庶低聲說道:“我現名單福,友若萬萬不可將此事泄於外人知曉。”

    “哦?我觀玄德公乃世之英雄,元直爲何至今仍未坦誠相告?”

    徐庶仰天嘆了口氣:“說來話長…一直也沒找到機會。”

    荀諶一愣,用複雜的眼神的打量着徐庶,這傢伙難道還要往投他處?

    算了,別人的事,我管那麼寬幹什麼,此行任務完成就好了。

    “元直,那便告辭了。”

    荀諶拱手作了個揖,轉身邁着方步走了。

    一會以後。

    密室之中。劉備與徐庶對列而坐,正在詢問後者,袁紹割讓三個郡的真實性。

    不怪劉備不放心,因爲袁紹有前科,之前袁紹便是用平分冀州的藉口騙了公孫瓚南下,最後食言而肥。

    現在又來故技重施,屬實有點把天下人當傻子看了。

    “假的!

    徐庶談談的搖了搖頭,“空口許諾而已,做不得真。”

    “主公且不管他真假,屆時若袁紹勝出,只管派人去索要三郡,彼若不給,則我理直氣壯揮軍南下,吞併冀州。”

    劉備點頭,“那如果公孫伯圭勝出呢?”

    “不可能!”

    徐庶言之鑿鑿說道:“公孫伯圭不恤百姓,濫殺豪族,民心盡失,或可倚仗兵鋒之銳勝一時,絕不能勝一世。”

    劉備訝然,“元直爲何如此篤定公孫伯圭會敗?”

    徐庶不答反問:“主公可知公孫伯圭所倚仗的精兵來自何處?”

    劉備脫口說道:“自然是常年累月與邊境胡人作戰磨礪而出。”

    “不錯!這些精兵戰鬥力強悍,成材率卻極低,一但戰損便無法補充。”

    “今袁紹所倚仗者乃是世家,其底蘊之深厚,縱敗十次,依然有一戰之力;而公孫瓚所倚仗者乃是精兵,只需敗一次就輸了,這就是底子厚和底子薄的區別……對了主公,這話四將軍之前沒說過吧?”

    說着說着,徐庶忽然話音一轉,緊張的看着劉備。

    坦白說,他被李風整出陰影來了。

    劉備先是恍然,緊接着搖頭失笑,“沒有,這話從虎他不曾說過。”

    徐庶狠狠鬆了口氣。

    沒說過就好,總算在主公面前完整的顯了一次聖。

    tm太不容易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