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第347章 與蔡復一再會面
    從廣西到廣東道路比較暢通。

    十幾日後王宏宇在廣州與蔡復一見面了,兩人雖然才分別數月,均感到就像久別重逢一樣激動,有着說不完的話。

    最後話題還是回到了戰略規劃與海商思路方面上。

    王宏宇問到:“元履先生來廣東數月了,對這裏的海外貿易瞭解不少了吧?想必對振興大明經濟已經有了戰略設想,我想聽聽元履的想法。”

    蔡復一回答:“我來廣東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幾月下來確實對廣東海外貿易做了一點功課,對海外貿易有了一定了解。海外人謠言我大明只喜歡西方的白銀。其實出港的貨船滿載瓷器、絲綢、茶葉,回來也都是帶貨的。”

    “不錯,貿易是往來,不是單方面銷售。我們目前還是買奢侈品居多,以後要讓進港的商船從交趾帶些壓倉大米。”

    王宏宇最看重糧食,即使廣東糧產不低,他也希望讓糧食流動起來。

    廣東河流密佈、雨量充沛,本地生產的大米賣給其他省份,自己買更便宜的交趾大米。可是因爲缺糧的地方往往是偏遠山區,運輸不便、價格太高沒人買得起。

    現在廣州港口附近倉貯大米過剩,外地山區又缺少糧食,目前需要解決的是廣東與外地山區交通問題,修路成了最緊要的事。

    要想富先修路,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最近大明商船經常被劫掠,貨物連船被搶走,船員、船主無一生還。依據逃生回來的個別船員敘述,參與者有尼德蘭人、劉香和一些小股海盜。

    打擊尼德蘭海盜、組織護航已經迫在眉睫,王宏宇即時通過飛鴿傳書把這個緊要的事情向天啓皇帝做了彙報。

    蔡復一建議欽州、合浦、零堟、雷州府、吳川、陽江、潮陽、澄海等但凡有河流的出海口都應該開海。

    開海必須對海內外商船有安全保障,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刻不容緩,造船業很快就會發達起來,艦載大炮必須儘快造出來。

    如此龐大的海軍艦隊以大明現在的經濟實力根本建立不起來,王宏宇計劃先招降一直海盜,利用他們保護通商,同時組建自己的商隊、海軍。

    爲了解決造軍艦、大炮,招募海軍及船員的費用,王宏宇打算讓海商捐款,只有捐款的海商纔給發放海貿營業執照,還有大名海軍的龍旗。

    有了海貿音樂執照纔可以出海,否則按走私論處。

    王宏宇已經知道蔡復一無論對大明戰略設想,還是對海商、海貿的認知均達到了相當高度,經過理論到實踐的昇華,還可擔當更大重任。

    尤其是當王宏宇把曹學佺提議把欽州、廉州府劃到廣西之事告訴他之後,蔡復一說了句:“曹學佺大才也!”

    可見蔡復一的心胸多麼寬廣。

    王宏宇提議2年後,讓蔡復一升任兩廣總督,把廣西一起搞好。

    蔡復一現在是廣東巡撫,相比於之前的鄖陽巡撫算是平級,但是實權略增。

    按照這次搞後勤、調湖廣鎮筸兵入黔,起到的整體作用非常之大。

    所以算是升的少了。

    以後升他爲兩廣總督,自然是理所應當。

    蔡復一也是那種真有本事的官員。

    苗疆長城讓湖廣安穩,爲安定西南奠定了基礎。

    廣東沒有那麼多叛亂,但是海盜比較棘手,又夾雜佛郎機、艾斯板鴨、尼德蘭人的到來。

    如果主官沒有全局的頭腦,再不懂些軍事和謀略,是無法引領廣東抓住時代機遇的。

    恰好他在王宏宇身邊時,接觸了金尼閣、鄧玉函、畢方濟等人,知道這些老外有哪方面優勢,又有哪方面劣勢。

    此時坐鎮廣州城,加強和澳門的人員往來,很快在廣州也建立起一座新的火器工坊。

    雖然規模比不上澳門和鄖陽的,但是比重慶新建的規模只大不小。

    蔡復一帶着王宏宇視察了新建的火器工坊。

    工坊內正在熱火朝天的生產佛郎機炮和鳥銃,其中最多的就是火繩槍。

    火繩槍在萬曆年間就能大規模生產,此時算是一種標配武器,在各個營兵中都有一定數量。

    但它的缺點非常致命,發射慢、火繩要看天氣、背火藥很危險、不能排列太密的隊形、因爲繁雜無法近戰……

    在貴陽城下,安邦彥就有3000鳥銃兵,因爲隊形密集,着火以後死傷一大片,導致鳥銃兵直接潰了。

    王宏宇檢查了一把新打造的鳥銃,看起來做工還是非常不錯,整個槍接近一人之長,重量有20斤,槍管嶄新筆直,沒有偷工減料。

    “每一步生產,都會記錄工匠的姓名,質量直接跟他們的工錢、前途和安危相關,再加上有從澳門回來的工匠指導,所以質量有保證。”蔡復一介紹生產的監督情況。

    “不行啊,還是不行啊。”

    王宏宇跟蔡復一就不需要繞圈子了,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這樣不行的,這種50年前傳入,30年前正好用,現在略有過時的武器,應該由普通兵器作坊生產,而不是這座最新的地方。”

    蔡復一聽了點了點頭:“確實啊,在鄖陽我在工坊見過生產魯密銃、迅雷銃,渾河軍還有更厲害的斑鳩腳銃,是要量產這些嗎?”

    “量產魯密銃,雖然也是火繩槍但是威力、射程更好一些。斑鳩腳銃、迅雷銃少量生產作爲補充,畢竟這兩個對射手要求更高。”

    大量列裝火器的第一個階段,王宏宇還是選擇魯密銃作爲主要裝備。

    “但是魯密銃是不夠的。”王宏宇確定地說道:“因爲它是火繩槍。”

    要儘可能早一些進入到燧發槍的時期,畢竟我們的火槍手,不能纏着火繩、揹着火藥,再使用刺刀或者冷兵器格鬥。”

    王宏宇非常犀利地指出火繩槍的最大問題。

    那就是格鬥非常不便,一旦陷入近戰,就很危險,火繩槍裝刺刀都不太好用。

    燧發槍就能可克服這些問題,讓熱兵器進一步取代冷兵器的地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