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醉挽綾 >第136章 期待
    這時正好大雨傾盆而下,雷聲大作。玄德才從容的低頭拿起筷子和勺子說:“因爲打雷被嚇到了,纔會這樣(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曹操笑着說:“大丈夫也怕打雷嗎?”玄德說:“聖人聽到颳風打雷也會變臉色,何況我怎麼能不怕呢?”將聽到剛纔的話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緣故輕輕的掩飾了過去。曹操纔不懷疑玄德。

    後人有詩稱讚(劉備)說:“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2]

    賞析聽語音

    這一段故事發生在曹操在白門樓勒殺呂布後,帶着劉關張三人回到許昌,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獻帝和劉備論上了親戚,並稱劉備爲皇叔。謀臣勸說曹操早日干掉劉備,免得劉備日後做大,曹操嘴上說:“實在吾掌握之內,吾何懼哉?”實則還是有所顧慮,劉備之仁義天下知道,而關羽、張飛都是虎狼之將,於是就發生了曹操對劉備的考驗,發上了以上精彩的一幕。

    那日,風雨變化,天外龍掛,用現在的話說,發生了龍捲天氣,於是曹操指天爲題,以龍的變化、升隱來暗指英雄的行爲,這正指劉備的痛處,劉備就是擔心曹操把他當做對手,就是怕曹操把他當作英雄。如果那樣,別說劉備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連人頭都會不保。於是在曹操追問他天下英雄時,他假裝糊塗,處處設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來搪塞,比如袁紹、袁術、劉表等。以劉備的胸懷,這些碌碌無爲之人,又怎麼能入他的眼睛?而這些搪塞之語都被曹操寥寥簡略的評價一一駁回,針針見血。

    曹操是不是言過其實、過於自負了呢?從三國演義後面的情節來看,曹操的這翻話充分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高瞻遠矚:袁術淮北稱帝后,被曹操所破,帶璽欲歸其兄袁紹,被劉備截殺,落魄驚恐而亡,臨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紹空自兵強馬壯,先自毀長城,拘田豐於獄中,關沮授于軍營,驅許攸於陣前,終被曹操破於官渡,十餘年內,其三子先後被曹操所滅。劉表枉稱六俊,憂慮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後人寫詞如此道:劉景升子,豚犬耳。而孫策空稱江南小霸王,死在許貢三門生下。看這些所謂“英雄”的結局,曹操的眼光是何等超前?

    短文的高潮發生在最後,劉備在曹操面前使用韜晦時,曹操卻不買他的賬,用手一指劉備,再指自己,說:天下英雄,使君與操耳。一言而石破天驚,梟雄如劉備者也變了顏色,匙箸落於地。能如此看透劉備胸懷,天下無二人。而天不滅劉備,忽傳驚雷,劉備這才掩飾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好個機智的劉備。

    老天是眷顧劉備的,此時若無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心世界。兩人雖同爲英雄,在境界上還是有差別,想到曹操獻七寶刀行刺董卓的從容應對,劉備靠的還是天的眷顧啊!但假設劉備真死於此地,諸葛亮就不會出場,那些轟轟烈烈的故事就戛然而止!

    這段描寫,阿樹統計了一下,總共732個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卻把兩個人物躍然於紙上。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

    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辭是何等張揚,“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爲英雄?”等等。而劉備似隱龍,因爲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急時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時間的流逝,能把很多東西一洗而空,豪華高貴的銅雀臺如今早就荒蕪,當年的赤壁古戰場也沒了金戈鐵馬的模樣,但有一種東西卻流傳了下來,英雄主義的光彩和英雄們的故事,始終心口相傳。

    作者作品聽語音

    作者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貫中爲其字,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相傳爲施耐庵的學生。所著小說很多,據傳有十七種通俗演義小說,其中以《三國演義》最著名。

    作品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它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評話、雜劇、傳說等資料編寫而成。小說描寫了漢末、三國時期複雜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以及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等典型形象,對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出色的描寫,積累了古代政治、軍事鬥爭的知識和經驗,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被世人稱爲“第一才子書”。

    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我國元明之間形成的以分回標目爲主要特點的長篇小說形式。章回小說導源於宋元民間說話。當時說話藝人在講故事時,一次不能說完,往往要分幾次講述,每講一次,就相當於後來的一回。而在每一次講說之前,要標出題目,概括這一次講說的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的起源。在現存的話本中間,最早以章回形式出現的,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共分十七章,每章都有不很整齊的小標題,如“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回目開始時只用單句,後來才發展爲兩個對偶的句子,如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分二百四十則,標目都爲單句,清毛宗崗評刻的《三國演義》,合爲一百二十回,改用兩句對偶整齊的標目。

    章回小說,是我國元明之間形成的以分回標目爲主要特點的長篇小說形式。章回小說導源於宋元民間說話。當時說話藝人在講故事時,一次不能說完,往往要分幾次講述,每講一次,就相當於後來的一回。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它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評話、雜劇、傳說等資料編寫而成。

    qi dian 首發!

    qi dian 首發!

    qi dian 首發!

    重要的事情說多遍!求推薦票!

    求!

    求!

    求!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