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東漢末年 >第二百五十七章 塞外之戰(二十五)
    ”>

    按說蘇雙的意見也是極令人心動的,無論是郭斌還是他手下的大軍,畢竟見識過真正的鮮卑精銳鐵騎。毋須諱言,其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戰術水平,又或者是戰鬥意志,在這個時代都堪稱精銳,說是郭斌目前爲止未遇之強敵都毫不爲過。

    此次在升龍谷中竟能斬殺和連,並將鮮卑人中最精銳的一萬大軍擊潰,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之結果。若非精密的算計加極爲有利的地理環境,不要說擊潰了,以目前郭斌手下這兩萬士兵的水平,若是與和連大軍在草原上對戰,怕是隻有被完虐的份兒。

    正是因此,趁着鮮卑大單于和連身死,騫曼新敗,鮮卑各部損失慘重,整個鮮卑王庭一片混亂的時刻,率領大軍隨着鮮卑敗軍一路掩殺,掃蕩鮮卑王庭,必然會有極豐厚的收穫,更有機會將鮮卑一族打得聞風喪膽,一舉將困擾大漢王朝幾十年的心腹大患除去。

    畢竟,衆所周知的,乘勢掩殺,追擊敗軍,最是簡單省力,既可有效減少己方的損失,更能最大程度上獲得好處。因爲鬆散而無組織的軍事武裝永遠不是紀律嚴明、組織嚴密的軍隊的對手,狼奔豕突、只顧逃命的敗兵,便是裝備再精良,在面對如狼似虎、分卷殘雲的追擊部隊時,亦是毫無戰鬥力可言的。

    然而郭嘉的意見,也極是有理。

    首先,也是最現實的,便是軍事上的考量。鮮卑大軍除了曾在升龍谷中真正被擊潰之外,升龍谷外的士兵所受損傷極小,況且其數量龐大,又算得上是訓練有素的精銳。故若是貿然率領連馬都騎不好的士兵強行追擊的話,則極易中伏。便是鮮卑人來不及設下伏兵,可只要他們在奔逃之中回過神來,組織一部分兵力打個反擊戰亦不是難事。

    況且,鮮卑大軍雖未曾休息好,可漢家軍兵昨日裏同樣也是大戰了一整日,再加上戰前一番緊張而忙碌的準備工作,昨日夜中的一番休整哪裏就能歇得過來了屆時,己方一旦被精銳的鮮卑騎兵戰敗,精銳的鮮卑騎兵再乘勢掩殺,那麼之前的所有成果便都有被扭轉的危險。

    其次,在政治上,將鮮卑王庭一舉剷除殊爲不智。因爲無論有多麼的貪婪好色,多麼的欠缺才能,和連在名義上都是鮮卑一族當之無愧,合理合法的大單于。他南侵塞外三城,死於郭斌的反擊之中,這個無可厚非,畢竟和連在鮮卑各部的心中,地位與檀石槐是沒法比的。可郭斌若是真的將單于王庭一舉平定的話,那草原上的鮮卑人明裏暗裏怕都要與塞外三城爲敵了。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人們只會唸叨着身邊人的種種不如意處,對於死人,大多是會念着他的好的。

    另外,就目前草原上的局勢來看,拋開早已脫離單于王庭的西部鮮卑和混亂不堪、早已不聽大單于招呼的東部鮮卑,單于王庭的影響力大多便集中在中部鮮卑附近。而中部鮮卑中有兩部勢力最爲強盛,一部就是和連的單于王庭所部,而另一部則是扶羅韓的兄長,蒲頭單于所部。這兩部一在東、一在西,勢力強盛,影響力極大。而蒲頭單于的父親又是和連的親兄,雙方更是於繼位大單于一事上頗有齷齪,可見在擔任鮮卑大單于一事上,蒲頭的父親亦是極有資格的。因此,若是拋開其他的因素而單看名望的話,蒲頭單于血脈之尊貴,也是僅次於鮮卑王庭的。

    若是此時郭斌藉着大勝的機會將鮮卑王庭掃平,雖會在短期內於草原上樹立起極高的威望,卻極有可能費力不討好。因爲,若是按照這個劇情走下去,此次戰役的最大得利者不可能是郭斌,反而會是一點兒力氣都沒有出的蒲頭。

    因爲一旦和連與他的兒子騫曼都死了,那麼大單于檀石槐所僅存的血脈便只有他蒲頭一支了。順理成章地,蒲頭便會成爲最有資格登上鮮卑大單于位子的人。屆時,蒲頭勢必會竭盡全力將和連的部衆收歸己用,這兩部的勢力一旦結合,便會使得蒲頭所部實力大漲,繼而在中部鮮卑之中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到了那時候,以蒲頭與西部鮮卑之間,依靠塞外三城所支撐的中原貨物的轉口貿易而形成的親密關係,想要將西部鮮卑與中部鮮卑合併雖難度極大,解除雙方的對抗卻是毫無壓力。東部鮮卑一片混亂,各部實力又頗弱小,哪裏有功夫理會中部鮮卑的事情那麼他蒲頭便有時間慢慢理順中部鮮卑,收服實力小的部落,將中部鮮卑統一起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將和連剿滅,固然符合塞外三城的利益,而使得蒲頭所部因此崛起,卻又不是郭斌想看到的了。在草原上,最符合郭斌利益,也最符合中原王朝利益的狀況,不過是鮮卑各部互不統屬,各自爲政。草原上不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不需要一家獨大,因此無論是對塞外三城充滿敵意的和連,還是保持着友好貿易關係的蒲頭,郭斌都不想看着他們統一草原。只有各部獨立,作爲漢人聚居地的塞外三城才能保得太平,長城之內的中原王朝纔可不受侵擾。

    聽着郭嘉將以上原因娓娓道來,郭斌心中極是安慰:跟着戲志才鍛鍊了一年多的時間,郭嘉的成長速度是可以用肉眼看得見的。只看他對於目前塞外局勢的一番分析,便頗有點歷史上“郭嘉遺計定遼東”的架勢,只是在許多方面的思考得尚不太成熟罷了。

    其實郭斌心中是極贊同郭嘉的意見的,除了政治上和軍事上的考慮,郭斌還有經濟上的考慮。

    塞外三城所以能夠在塞外立足,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不可替代性。這種不可替代性,是對於中原各大豪族與草原各部鮮卑人來說的。

    因爲塞外三城是建立在長城之外的,這裏遊離於大漢朝廷的勢力範圍之外,既不受大漢朝廷所保護,又沒有強大的鮮卑部落侵擾。因此,對於中原的各大商隊來說,運輸與交易的安全性和交易公平的重要性便愈發凸顯出來,這是交易能夠順利進行的根本。而郭斌作爲中原極負盛名的名士,位高權重,又與中原各大豪族有着長期的合作關係,所以衆人對他是能放心得下的。況且,在黃巾之亂中,郭斌率領七百部曲南征北戰,立下驚世奇功的事情天下間誰人不知若說在中原有人能於塞外三城中鎮住場子,除了皇甫嵩外,怕便只有郭斌了,他可是敢帶着七百人往二十萬黃巾大營之中衝擊的猛人啊

    而對於鮮卑各部來說,塞外三城是建在自己地盤上的,所以安全上反不用考慮太多。況且,由於距離極近,物資的運送也極是便利,這便省卻了一大筆運輸費用。不過,也不是說鮮卑人便毫無顧忌,萬事大吉了,他們的弱點在於“粗鄙無聞”。鮮卑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在貿易中便必須要以漢字爲基礎,無論是簽訂合同還是點驗數目,都要以漢字和漢語作爲通用語言,這也是混跡在塞外三城的鮮卑人大多可講一口流利的漢語的重要原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