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重生東漢末年 >第三百五十八章 發展中的陽翟
    ”>

    京中事情處理完之後,郭斌帶着關張二人往景室山跑了一趟,次日便帶着華佗的弟子樊阿回了京師。待得修整了一夜後,郭斌一行便踏上了南返潁川之路,五十餘掛甲的精銳騎兵前後分散開來,護送着劉陶的靈柩緩緩南行,一路上很是鬧出了不小的聲勢。

    衆人除了樊阿之外,皆身穿陽翟縣獨具特色的制式軍服,並依照郭斌的吩咐,在腰間紮了一條白色的麻布條。即便是中原地區,馬匹的數量也少得可憐,戰馬更是毫無疑問的極貴重的奢侈品。一路上衆人只見這一行人個個騎着高大魁偉,膘肥體壯的戰馬,身穿才流行不久卻顯然是極貴重的毛呢所制的陽翟軍服,馬屁股上掛着鋼盾,人人背上揹着長槍,腰間掛着環首刀,自然只有驚歎讓行的。

    不要說這五十個久經戰陣的精銳騎兵所散發出來的懾人殺氣了,便單單是這一身行頭便是上萬錢都打不住。郭斌帶着陽翟士兵南征北戰,這一身軍服也是傳遍了中原各地,有的老百姓識得這身軍服的,甚至在路旁焚香行禮。

    爲了保證劉陶的屍身不會變腐爛,郭斌只得吩咐郭全往運送靈柩的馬車之中多放裝滿了冰塊的木桶,南下的一路上也是催馬疾行,卻也在第八日上,方抵達了潁川。所謂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郭斌帶着一衆護衛將劉陶的靈柩一直送到了穎陰城外劉家的莊園。

    待在穎陰將劉陶下葬後,郭斌衆人方奉着劉陶入獄時所穿的那件衣服,重新北上返回陽翟縣。北上京師之時,郭斌早便與戲志纔等人商量過,對劉陶要立祠供奉。因此,陽翟的情況便與穎陰縣截然不同,當一行人抵達陽翟城外之時,卻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只見陽翟城外密密麻麻站滿了人,以趙雲爲首,戲志才、荀彧、徐庶、陳到均在場,便是一直忙於教書育人的司馬徽,也站在隊伍之中。在他們的身後,則是一羣穿着合身的陽翟制式軍裝的精緻的少年,他們都是陽翟縣學之中已經畢業或尚未畢業的學子,今日被提前組織起來迎接劉陶的衣冠。

    在他們身後的,是身着各式各樣服飾的陽翟縣中的老百姓與商人。這些人雖衣着各異,形制也自不同,卻均是整潔而幹練,大多是以麻布模仿的陽翟縣制式軍服。隨着陽翟縣中軍人待遇的提高、軍人榮譽感的培養,以及郭斌有意的宣傳引導,軍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原本所謂的“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老觀點,如今也在逐步扭轉之中。更有甚者,許多家中有適齡女子的家庭,也多考慮現役的軍人作乘龍快婿。

    原因無他,蓋因軍人是實打實的鐵飯碗,平日裏的福利待遇那自是沒話說了,便是死在了戰場上,郭斌對其家中的撫卹也是優厚的嚇人。當初在塞外三城抵抗鮮卑大單于的戰爭,是郭斌麾下士兵死傷人數最衆的一次,雖是大勝,在冷兵器時代己方也免不了有不小的傷亡。對這些傷亡的士兵,其家中非但會有此次戰役結束後分潤的戰利品,還有一筆數量極大的抵用券分發下來。

    除此之外,其父母子女的贍養也將由郭斌負責,每月有相應數量的抵用券分發到其手中,以支撐其基本生活。但凡有子女的,非但能免費送到伏龍山莊學堂之中接受更系統而精細的教育,待畢業後更可自由選擇繼續到陽翟縣學高年級之中深造還是參加工作,個別極傑出的,甚至有接受司馬徽親自教導的機會。待他們畢業之後,還會分配工作,當然這分配工作的事情是由掌管組織人事的荀彧具體負責的。

    伏龍山莊是郭斌最初創業的所在地,也是他提出力學三定律,將後世的地理學、物理學等知識帶到這個時空來的起點。很多經過司馬徽等人通過郭斌當初所提知識,推論、研究出來的新的理論,最先要經過伏龍山莊學堂的教師們的考驗。因爲這些教師是教研一體的,雖然年紀不大,卻是最早一批受到過郭斌親自教導的學子,他們對後世物理學、地理學等新知識的理解和領會能力,在這東漢末年是毫無疑問的天下第一。

    毫無疑問,伏龍山莊學堂的教學工作較之陽翟縣學更爲細緻,也愈加深奧。當然,此處的師資力量和對新的科學理論的追求,陽翟縣學之中是難以望其項背的。若說陽翟縣學中施行的是普適性的義務教育,是培養新公民的地方,伏龍山莊學堂則是培養社會精英的所在。原本小小的伏龍山莊,經過一再擴建,其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儼然一個不小的城郭。莊中也建起了貯藏書籍的圖書館,其中的藏書較之陽翟縣立圖書館更加豐富,甚至郭斌當初親手編寫的第一套教材,也被放在了這裏進行保護。

    陽翟縣與伏龍山莊的人員與物資的流動速度,也是快得嚇人。那條從伏龍山莊出發,經過郭家莊,直通往陽翟縣城的公路幾經拓寬,甚至有了定時往返於兩地之間的馬車,以供人員的流通。這幾乎便有了後世公共汽車的意思。

    因此,可以說只要是能夠進入伏龍山莊學堂就學的兒童,基本上便確定會成爲未來陽翟縣中的上層精英人士,將烈士們的子嗣送到這裏來學習,也算是郭斌對他們的一點補償吧,畢竟他們都是爲郭斌效死的生死兄弟。

    正是因爲對軍人與軍屬的一系列優厚待遇,如今軍人在陽翟縣乃至整個潁川郡中的地位自然也是飆升,顯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這服飾的影響便極爲明顯。人們處處模仿軍人:原本有錢人家子弟穿的長袍大袖,換成了修身挺直的新式軍裝;原本休閒舒適的木屐,換成了鑲嵌了鐵質後跟的革靴;就連豪門子弟的娛樂方式,也從鬥雞走狗變成了跑馬踏鞠。潁川郡中武風之盛,便是放眼天下都是鳳毛麟角。

    自然,這一情況的產生除了潁川郡中軍人地位的提高,塞外三城的影響更是直接而深遠。隨着兩地交流的日益加深,塞外的皮毛製品大量流入潁川,其直接結果便是潁川郡中的毛呢價格大幅度縮水,許多尋常人家雖沒有僱傭專業裁縫定製衣服的條件,卻也能在陽翟服飾所開的店鋪中買到採用了工業流水生產方式製成的較爲廉價的成衣。在這種影響下,潁川郡中便是最拮据的家庭自己裁剪的衣服,也漸漸向着軍服靠攏。

    另外,隨着塞外的牛羊馬匹的大量涌入,潁川郡中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的陽翟縣,無論是耕地還是工業生產中,更多地採用畜力。在交通和出行方式上,人們從人挑肩扛、下地行走,演變爲貧者乘“公交”,一般家庭乘牛車,富者坐馬車,豪門子弟則以騎乘駿馬爲樂。

    飲食方面,由於黃油、奶酪、乃至孜然的引入和逐漸普及,使得人們的口味發生了極大改變,而大量被風乾的牛、羊、馬肉的流入,則改變了潁川郡、尤其是陽翟縣中老百姓的營養搭配比例。在如今遍地工廠的陽翟縣中,一個普通的家庭每月喫個三五次肉的情況,實屬正常。這在極大緩解了粟米供應壓力的同時,也使得潁川郡中百姓的飲食更加多樣化,而肉食的普及也毫無疑問地提高了人民羣衆的身體素質。

    由於潁川郡守府對兒童的重視,無論是伏龍山莊學堂還是陽翟縣學,每天都會給所有學子無償提供一杯牛奶或羊奶供應,因此他們的身體素質有了根本上的提高,陽翟縣中的青少年身高狀況較之兩年前也有了質的提高。許多有條件的豪門大戶,也多在其族學之中效仿伏龍山莊的做法,開始給族中子弟供應奶製品。

    當然,陽翟縣中肉類食品的來源除了塞外三城一條路外,還有各地政府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的功勞。如今的陽翟縣中,各家各戶都在院子中養了數量不等的家禽,雞、鴨、鵝這樣的飛禽自然少不了,有條件、有積累的家庭甚至開始養殖生豬。庭院經濟的推廣,不僅提高了陽翟縣中肉類和蛋類的供應數量,也爲小門小戶的居民找到了一條新的收入來源。爲此,徐庶還特意在各個市中開闢出一個專門用於禽蛋、肉類交易的場所,以供有需要的家庭前來售賣家中剩餘的禽蛋肉食。

    天下間,只要是有錢賺的買賣就不愁沒有人做,在潁川郡政府大力扶植工商業發展的大形勢下,各種小規模的工商業者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頭來。陽翟縣街頭出現了挑着扁擔售賣熟食的小販,他們將自家產出的雞、鴨、鵝、乃至豬肉或是滷製,或是風乾,去城中販賣,賺點兒零花錢;也有了挨家挨戶上門求購雞、鴨、禽蛋的商人,他們多是有點商業頭腦的普通民衆,將收購來的家禽、肉類、蛋類帶到市場中販售,以此爲生。陽翟縣中肉類、禽類、蛋類的生產和販售,已經隱隱然形成了規模不大的流通市場。

    連年的災害與席捲中原大地的黃巾之亂,似乎並沒有對陽翟縣造成什麼影響,如今的陽翟縣小工商業蓬勃發展,極大地活躍了市場經濟的同時,也大大推動了廣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