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難擇路 全文閱讀 >四百六十八章神童匯聚,共商登基大典
    李得一大爲驚訝,連連搖頭不肯相信。當年他學會識字之後,背這軍規,可是前後用了八天,才磕磕巴巴全部背誦出來。當初他師哥還叫小劉醫官,爲了教會這個笨蛋師弟,可沒少費時間。

    “這才一天而已,難不成你小子是個神童來來,俺檢查檢查”李得一當然不肯相信。

    說背就背,朱標不落一個字,不打一個岔,順利地背誦一遍。

    “嘿你這腦子,真行”李得一可是高興壞了,他還是頭次見這麼聰明的學生。他先前收的那五十三個孩子,就沒一個有朱標這麼聰明的。更別提後來那幫開蒙的精銳戰兵,學習起來,個頂個笨得要死。

    你還有臉說別人,你當年不也笨得要死。

    其實李得一得感謝宋連給朱標打下的好基礎。

    朱標從學習認字開始,每天就要背誦大量生字,後來能通讀文章,就開始整篇背誦文章。雖然這麼學習起來很死板,若是一直使用這種死板的學習方法,很容易學成書呆子。但不可否認,這種方法確實能極大提高記憶力,記憶力強,以後不管學什麼,都很有幫助。

    第二天,李得一繼續帶着朱標晨練,只是今天沒再去那個餛燉攤打擾。李得一帶着朱標換了一家賣小籠湯包的早點攤子。

    這天剛喫完早飯回到府中,劉基就派人來請李得一。

    劉基也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博聞強記,看書一目十行,而且過目成誦,與宋連一樣,也有“神童”之稱。而且劉基不似一般人,幼時常有出人意料之舉。

    神童這種光環,可不是那麼容易頂在頭上。要知道這個“神童”的稱號,可是讀書人給的。此時天下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有幸讀書認字,這些讀書人大多頗爲聰明,兼之文人相輕的行業臭毛病。能得同行讀書人這麼讚歎,可是了不得,沒有幾分真本事,是絕對不會得到這個稱呼。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朱祿臣能夠網羅如此多的神童到他麾下效命,可見他確實有幾分帝王氣運在身。

    劉基少年求學時,有一次路過一山形似倒扣的小舟,他進山之後在機緣巧合下,居然得異人傳授六甲天書,由此劉基還掌握了南傳的奇門遁甲之術。

    這本六甲天書,與孫老醫官所掌握的星辰推衍圖,一南一北並稱天下兩大奇門祕術。孫老醫官的星辰推衍圖,能夠測算天下大勢,推衍世間萬事的發展演變。而這奇門遁甲之術,則是擅長揣摩人心,測人的吉凶禍福,知人前因後果。

    兩門祕術另還各有許多種不同妙用,而且每逢亂世,這兩門祕術必會顯耀於世間。

    關於這兩門祕術,天下至今沒人知其來歷,但卻一直代代祕密相傳,一直在天下流傳不息。據山海異聞錄這本不知作者的書中記述,在極北之地,乃是冰雪覆蓋的一片荒涼大地,那兒有一處不可知之地,從未有人去過。據這書中記載,星辰推衍圖就是從這極北那處不可知之地流出,而那六甲天書則是從南面不可知之地流傳出來。

    李得一曾經問過師父孫老醫官,師父的師父是誰但孫老醫官每次說到這兒,都是語焉不詳。不是孫老醫官故意瞞着李得一,而是孫老醫官赫然發現,自己居然已經記不得授業恩師的面龐,就連當年隨着師父學習的點點滴滴事蹟,都在漸漸淡去。

    這兩門祕術,都是代代單傳,全部本事只傳一位徒弟。比如孫老醫官,他雖然收了兩個徒弟,但小劉團長得了他全部真傳,李得一則只學了些星辰推演圖的皮毛。不是孫老醫官不教,而是師門規矩如此,而且師門當中一直流傳着這麼一番話:“二徒並教,龍爭虎鬥,一死一傷。三徒同收,師父絕壽。再若多貪,天譴之。”

    劉基身負祕術,但同時也刻苦勤學前賢典籍。在他二十三歲時,就考過平周朝的朝廷公試。但他當年看出時局凋敝,朝政敗壞,很明智地沒有出仕當官,而是老實回家閒居。

    後來他又忍不住拳拳報國之志,終於接受朝廷徵召,出仕爲官。他從基層縣令做起,治理地方,首先嚴懲鄉間豪紳惡霸,明察秋毫,爲民除害,接連打掉幾個搶男霸女,魚肉百姓的豪強污吏。短短几年功夫,就把一縣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後來劉基也因功升遷,但過了不久,他因大膽上疏彈劾而得罪在朝中頗有背景的地方監察使,最後不得不辭官歸隱。

    隨着突遼人破關南侵,六百載平周朝一朝覆滅,戰火在整個天下蔓延。劉基也只能找個安靜的鄉間,老實隱居下來。

    後來朱祿臣橫空殺出,在一衆梟雄的激烈拼殺當中脫穎而出,順利打下大片土地,勢力漸漸擴展到,應天,東杭,雙湖三省。

    朱祿臣求賢若渴,聽人說起劉基這位鄉野遺賢,就立即派人把他禮請出來,作爲自己的謀士。劉基向朱祿臣提出一系列策略,使得朱祿臣成功避免兩線作戰,把周圍的強敵各個擊破,成功做大做強。

    現在,劉基已經官居太史令。

    他這次找李得一來,也是有事相商。

    朱祿臣稱吳王之後,下一步必然是稱帝,這已經是公開的祕密。如今欠缺的,不過是稱帝大典尚未準備好。劉基與胡庸備,李擅長等一干文臣正在全權負責籌備登基大典。

    劉基在籌辦這開國大典時,主要就是參照六百年前,史書上記載的平周開國太祖所辦的那次開國大典。

    但其中也有不少問題,此時朱祿臣雖然準備登基稱帝,但畢竟僅僅才據有三省之地,離着一統天下還差得遠。

    平周開國太祖當年,可是一統天下之後,才順勢登基稱帝。所以朱祿臣這次登基大典,在規模上,肯定要相應縮小,若是完全仿照平周開國太祖當年那次開國大典,恐怕會被世人恥笑不自量力。

    但減少多少,這度也十分難以拿捏,就少減一點,肯定依然會被世人恥笑不自量力。可要是縮減幅度的大了,朱祿臣肯定也會不滿意。

    一邊是天下人的口舌,一邊是朱祿臣的皇帝之威,到底該如何取捨,負責操辦此事的一干文臣也是頗爲兩難。

    最終,還是劉基心眼兒多。他看這位李副團長頗有些歪點子,很能解決問題,因此今天特意邀請李得一過府一敘,與他商討此事。其實最關鍵是,李得一是定備守備團副團長,到時候出了事,皇帝不滿意,往李得一身上一推,輕鬆就能把自己摘乾淨。

    不大會兒工夫,李得一帶着朱標,一起來到劉基家中。

    劉基親自把李副團長迎進屋中,落座之後,開門見山,直接就提出這個兩難的問題。

    李得一皺着眉頭尋思一陣,道:“劉大人,你方纔說已經有所規劃,可否拿來給俺看看。”

    劉基拿出一副絹書,上面一條條寫着相應安排。打頭的,還是羣臣三請,朱祿臣三辭這套老把戲。演這套把戲好似在說,吳王,天下蒼生需要你啊,我們這些人也需要你啊,沒有你我們就好像沒有了爹孃一樣痛苦。你可憐可憐我們,登基稱帝吧。

    然後朱祿臣就勉爲其難,勉勉強強,勉力而爲,終於點頭答應,登基稱帝。隨後就是擇吉日,舉行開國大典。這其中的重頭戲,就是朱祿臣的那道登基詔書。

    這道詔書有專人高手代筆,暫時不需操心。劉基要操心的,無非就是這開國大典上,應該用護衛幾人,皇帝的儀仗隊,又該安排多少鑾儀衛,番旗幾面。這一類具體數量上,實在是難以取捨。

    李得一打量幾眼手裏的絹書,道:“不如就用平周開國太祖當年的規模,一應人手,旗幟,等等諸般事物,皆不必縮減。”

    劉基道:“可如今吳王尚未一統天下,如此誇大,恐爲世人恥笑。”

    李得一直接道破天機:“被世人恥笑,總比被另一個皇帝李勢鑾恥笑強。若是讓朱祿臣知道自己登基大典不如那李寺乃,可不大好。那李寺乃當年的登基大典,一應安排皆是比照平周開國太祖當年,絲毫不差。”

    劉基聽完這話,立即瞪大眼睛,表示對這個情報非常重視。他未曾見過李寺乃的登基大典,當然對此事不大清楚。定北守備團在洛都城裏,可是有一家老店,對南邊鄰居那場大典,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李得一眼珠子轉轉,心裏有了個主意,對着劉基低聲耳語一番。

    劉基聽完,耳朵動了動,道:“李副團長所說,臣聞所未聞。不知李副團長可有把握”

    “還有多長時間舉行登基大典”

    “黃道吉日就在立秋之後,具體時間,請恕臣尚不能說。”

    李得一道:“那時間儘夠到時候俺鼓搗好了,先拉着你們幾個一起看看審覈一下”

    劉基點點頭,表示自己會與其他幾位同僚商量。

    事兒說完,李得一帶上朱標就走。

    走在回去的街上,李得一帶着朱標,沿街慢悠悠逛着。悍馬這回沒跟來,在家忙着騎他的赤雲兔。

    瞅着朱標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李得一道:“想問什麼就問,給俺當學生,不必那麼拘束。你那些師兄們,平時一個個可都活潑的很。”

    未完待續。看更多 威信公號:hhxs665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