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礦業大王 >第290章 百米佛塔
    雖然小麥仍是天竺的主食,但水稻也已經廣泛種植。時值六月初,衆人一路看到許多僧伽羅人的村莊和青青的稻田,說明島上內陸地區人口相當不少,不像大家環島航行時所看到的沿海地區,除了偶爾看到一些漁村之外,基本上都是一片荒蕪。

    袁耀詢問阿魯勒太子僧伽羅的人口,他告訴袁耀和郭嘉,僧伽羅在籍人口120多萬人,主要集中在島嶼北部平原地區,尤其是首都四周。

    這個人口數量讓袁耀和郭嘉有些喫驚。要知道,斯里蘭卡島比大漢的夷洲和朱崖洲大不到一倍,但是,人口竟然比兩島人口總和還多出好幾倍。

    然而這還不止,阿魯勒說,還有數量不明,至少也有近十萬人的不在籍人口,主要是生活在南方山區的維達人部落。

    “不瞞二位,”阿魯勒對同乘的袁耀和郭嘉說道,“父王上個月南巡,實際上是帶兵去平定南部地區。爲了避免泰米爾人趁機來犯,因此對外只稱南巡。”

    “哦?”袁耀和郭嘉對視一眼,袁耀道,“難道南方發生維達人叛亂?”

    “叛亂一直存在,數百年來,僧伽羅都未曾完全統一過全島,一直跟南方維達人部族發生戰爭。”

    郭嘉道:“既然如此,爲何不讓他們在南部獨立建國,何必要持續數百年征戰不休。”

    “倒不是我們不同意他們獨立,數百年來雙方無數次盟誓互不侵犯,但長則數十年,短則數年,那些盟誓便都成爲空文。再說,南方部族各自獨立,沒有統一的官府,這幾個部族停止侵犯,另外幾個部族又來騷擾,我王國不勝其煩,因此一直想要把他們全部趕出山區,圈定在平原地帶加以管制。”

    “可是仗打來打去,一直沒法平定,對吧?”袁耀道。

    “沒錯,南部山區全是莽莽叢林,我僧伽羅人慣於平原生活,根本沒法進山剿清。”阿魯勒嘆道。

    他不說,袁耀也明白。後世20世紀到21世紀初,斯里蘭卡政府掌握的資源比今天僧伽羅王國要強一千倍,都被分裂勢力猛虎組織弄得焦頭爛額數十年,在這個年代,叛亂勢力只要往山裏一躲,你就永遠也剿滅不了。

    僧伽羅如此,大漢也是如此。大漢統治的區域,表面上北達燕山,南至交趾,實際上長江以南山區之中,存在大量不受大漢官府控制的少數民族部族。

    這樣的脫籍人口,在大漢多到什麼程度呢?到了三國鼎立後半期,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擔任東吳丹陽太守,他採用派兵進山破壞農田的方式,逼迫丹陽山越出來投降官府,成爲編戶齊民,最終得到十幾萬人。

    這才僅僅是丹陽山中的人口,而且肯定還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出來。所以,全國南方、西南方、西北方還擁有面積數十倍于丹陽郡的山區,到底生活有多少不受官府管轄的治外之民,簡直難以估算。

    僧伽羅人是公元前5世紀時從印度半島遷到斯里蘭卡島,當時島上已有一二十萬最早的土著居民維達人,他們大約兩萬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斯里蘭卡島。

    僧伽羅人來到之後,不斷蠶食他們的土地。由於僧伽羅人有先進的農業文明和航海技術,因此逐漸掌控了北方平原地帶和海島沿岸,維達人只好退入南部羣山之中以採集狩獵爲生,保持維達人的原始生活方式。

    由於人口不斷增長,或者想要奪回祖先的地盤,維達人時不時出來襲擊僧伽羅人。而每次漫長的戰爭過後,維達人損失慘重,不得不同意停戰,休養生息過後,便又出山劫掠,如此循環往復已經持續數百年之久。

    有些部族不願無休止地戰爭,從山裏搬了出來,跟僧伽羅人學習耕種,但有些部族固守採集狩獵的傳統,不願改變上百萬年的生活習慣,因此堅持鬥爭。

    當然,僧伽羅王國最大的威脅不是土著居民維達人,而是來自印度半島南部的泰米爾人。維達人畢竟原始落後,並不構成大的威脅。

    但泰米爾人不同,他們來自印度半島南端的泰米爾地區,泰米爾人在印度半島南部建立了三個國家:朱羅、哲羅、潘地亞,俗稱泰米爾三國。

    這三個國家自從公元前世紀創立國家之後,直到公元1、14世紀滅亡,前後屹立在印度半島南端長達一千五百年以上。

    由於這三個國家既有發達的文明,又最靠近斯里蘭卡島,因此成爲了僧伽羅最主要的敵人,數百年來也是戰爭不斷。

    歷史上直到十二世紀,僧伽羅不知是因爲敗給泰米爾人,還是別的的什麼原因,突然遷都到阿努拉德普勒東南八十公里左右的波隆納魯沃,從此泰米爾人得以大舉進入斯里蘭卡島。

    不過,直到二十一世紀,泰米爾人始終是島上的少數族羣,主要集中在島嶼北端,曾經讓世界談之變色的猛虎組織就是泰米爾人鬧獨立的一個武裝組織。

    走了大約五六十公里,一座座高聳入雲的佛塔開始出現在大家視野之中。這些佛塔,大家在羯陵伽和百乘國都見過,但是,大家發現有些佛塔高大得令人難以想象,遠比他們在一度半島上所見過的,大家都感到震驚。

    要知道,在鋼鐵是難得之物,建築材料主要是土石木材的時代,高層建築是很難建造的,這些佛塔個個都是一件驚世傑作,也難怪僧伽羅成爲天竺南部的佛教聖地。

    阿魯勒見到大漢使節個個被自己國都的宏偉建築驚得目瞪口呆,心中有說不出的自豪,指着遠處一座最高的佛塔說道:“此塔名叫魯梵維利薩亞佛塔,乃是我僧伽羅偉大國王杜圖伽摩尼國王所建釋迦牟尼舍利塔,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三百多年依然巋然屹立,太不簡單了!”郭嘉豪嘆一聲,問道,“這塔到底有多高?”

    “高250肘。”

    跟竺佛朔等人學了多年佛教文化的郭嘉,知道250肘到底多高,有些難以置信道:“不會吧,這麼高,怎麼修建的?太難以想象了!”

    對肘的長度沒有什麼概念的袁耀扯一下郭嘉道:“到底多少米?”

    “把手指伸直,手指到肘部的長度,成年人平均一肘大約4-45釐米,250肘大約110米左右。”(該塔遺址今存55米)

    “哇,這麼高!”袁耀忍不住一聲長叫。

    “要不是當初大家把赭山鐵塔定位150米高度,我們今天都不好意思見到阿魯勒小王子了。”郭嘉以爲這就是除了赭山鐵塔之外最高的建築了,對袁耀笑道。

    袁耀笑而不語,他知道這不是最高的建築,還有埃及的金字塔跟赭山鐵塔差不多高。

    阿魯勒見袁耀也禁不住驚叫起來,更加驕傲,輕易打敗百乘王國的大漢使節,連250肘高的建築都沒見過,看來大漢也不過如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