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魔法塔的星空 >第六百二十六章 期刊的後續
    庫存的期刊售罄之後,事情並未結束,仍有很多魔法師想見識一下‘先進技術’的印刷品。</p></p>

    死掐着首刷量不放,要沒買到的法爺們等第二期數學期刊,玩一玩迷地版的飢餓營銷?</p></p>

    猜猜看犯了衆怒後的印刷工坊,會有什麼下場?迷地的知識分子跟地球的敲碗羣衆是一個等級的?</p></p>

    大魔法師卡班拜都不敢硬頂着那麼多同輩與晚輩。一把老骨頭,經不起那麼多人折騰呀。</p></p>

    某人想了想,反正印刷工坊又不像地球的出版社那麼正規,所以有很多操作手法可用。對那些等不及第二期的法爺們,採用登記購買制。簡單地說,有多少人登記,就加印二刷多少本。這樣就可以避免去猜銷量,猜少了又得加三刷,猜多了就變庫存。</p></p>

    倒是有腦筋靈活的學徒,建議是不是學商會的訂貨模式,先收錢,再印書。</p></p>

    對這樣的建議,某人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固然這麼做,對印刷工坊會比較有保障。但要是過程中有人使壞,或是自己一方出了問題,造成錢收了,可是東西一直交不到別人手上時,那可就得罪人了。要是有人藉機生事,總是個麻煩。現在期刊初創,什麼麻煩都惹不得。</p></p>

    假如不先收錢,有人預訂了卻又反悔,丟的也是那位的臉,迷地訂購可都是實名制的呀。假如有誰真要傳一個說話不算話的名聲出去,那也是真憑實據,怪得了誰。</p></p>

    就算真有魔法師把臉豁出去,不要了,一本期刊的印刷成本纔多少?不算刊載知識的價值,單純紙本的成本才i基爾(1金)不到。某人不喜歡看到有庫存,純粹只是因爲太浪費資源而已,並不代表說自己就壓不起這點錢。</p></p>

    相較之下,先收錢而會有得罪人的風險,以及後收錢的庫存風險,兩者實在是不同量級的。爲了保險,選擇哪一個就是件顯而易見的事情。</p></p>

    假如有不知從哪個旮旯角出來的人,一口氣就要訂個一百本、一千本的。呵呵。小樣的,玩這種在地球被玩爛的花招,理他們,腦子纔有洞呢。</p></p>

    不過還真有這樣的人找上門!但對方的身分是商會的成員,打算賣到聖城埃斯塔力以外的地區。</p></p>

    這方面的事務,當然是交給人面比較廣的學院長去談。就算對方背後有什麼貓膩,這位見多識廣的老人家也不會輕易上當,要找回場子也更有力。迷地的法爺們,可不是隻知研究,兩耳不聞外事的老學究。</p></p>

    而第二期開始的期刊印製數量,爲了有比較精確的掌握,有學徒建議可以採跟這回一樣的登記購買制。就好像地球訂購一年期雜誌之類的作爲。</p></p>

    不過這可不是先收錢,或是開啓訂一年就打折促銷這類的濫觴玩法。經過討論,迷地版本的事先登記購買者,可以享受專人送貨上門再收錢的便利。</p></p>

    這樣就可以讓這些本就有意願長期購買的人,免去奔波排隊的麻煩。要知道,買數學期刊的人可不僅只有聖城vi號區的魔法師。其他區域的法爺們要過來vi號區的卡班拜學院,用兩條腿走路也是有一大段距離的。</p></p>

    而第二期除了印製已經登記有購買意願者的數量,再加印個一兩百本應該就足夠了。除了上繳大圖書館與自己留存的,還有應付那些臨時起意要買的人。但這樣的人可不會多,數學期刊可不算是誰來都想帶一本走的輕鬆讀物。</p></p>

    第一期數學期刊的收尾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第二期就得開始準備了。</p></p>

    因爲投稿數學期刊的方法,早就印製在第一期的封底,所以在熱賣之後的短短几天時間內,就收集了大量的投稿文件。幸虧某人給的投稿方法是特別設立的魔法網絡郵件郵箱,要是給實際的住址,那還不被雪片般的信件給淹沒。</p></p>

    爲了應付這數量驚人的稿件,林決定把一個計劃提前實施,並且在課中的休息時間,告訴給了來上數學課程的人們。那就是數學期刊評選委員會。</p></p>

    “所以,這個委員會是做什麼的?”有人問道。</p></p>

    “簡單地說,就是把大量投稿分給委員們審查。委員發現有自己覺得適合刊載在期刊上的,就大家提出來一起討論,究竟放哪些到期刊上。畢竟版面有限,不可能什麼東西都放上去。假如真的有很好的新知,卻受限於版面的問題,可以酌情預定爲次期的期刊內容。”</p></p>

    “這不是您的工作嗎?崔普伍德大師。”</p></p>

    “我是個創辦人沒錯,但我更希望可以爲期刊的發行建立起一個制度。即使沒有我,也可以長久運行下去的制度。”</p></p>

    某人如此野心,之前雖然沒有明講,衆人多多少少也有察覺了。但總歸是件好事,也沒有不支持的理由,所以大家還是很感興趣細則要如何安排。</p></p>

    林說道:“我預計評選委員會的委員,包括我在內爲十個人。每份稿件會隨機分給兩位委員評選,只要有一人推薦,就可以拿出來給大家討論。因爲每個月的一日爲期刊發行日,按照之前的經驗,校稿與印製的時間大約需要七到十天,所以我預定爲每個月的十八日爲當月投稿截止日期,之後投稿的稿件算作次月的。每月十九日評選委員開會,決定刊載哪些新知。二十日開始印刷的作業。”</p></p>

    對這樣的安排,衆人不置可否。大家更想知道的是,這些委員怎麼挑選?</p></p>

    對此,林直接說道:“我當然是其中一員,至少在我預定授課的數學講完之前,期刊上都得留出版面刊登這個部份。其餘的九個人,我現在想到的方式就是公開招聘。但現階段我不認爲除了來上數學課的大家,外面的人會熟悉我們的數學方法,所以評選委員將會從各位之中挑選。等待時機成熟,也不排除對外招聘。”</p></p>

    一番話,算是不着痕跡地捧了在場衆人一把。所以大家都是露出一個得意的表情,沒有人表現不滿的。但某人也沒有把話說死,只是這個‘時機成熟’,就各自解讀了。</p></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