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宋春歸 >第8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4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傍晚的寧靜,一名頭戴范陽笠、頸系紅巾的宋兵飛一般騎馬闖入大營,飄飛的馬尾幾乎甩到守衛的臉上,守營的護衛正待喝罵,旁邊另一個值守的士兵止住道:“老李,省省吧,似這般回來報信的斥候,已是第三個了,怕是要開打了。”

    那老李兀自在一旁嘮叨,正巧過來幾個路過的士兵,聽值守的士兵如此說,忙接過話道:“那番賊兵少,聽說那金國人在北面打的番賊連喫敗仗,這一次,守衛界河,番賊連四萬人都湊不夠,這裏面還有臨時募來的流民。”

    “你哪裏懂得?這次聽說朝廷有令,不準殺傷一人。人再多,有毛用?”

    “誰他孃的下的這令?不能殺人,還如何打?!”

    幾個不當值的士兵邊走邊說,走遠了。

    中軍帳內,西路軍統制以上將領已經全部聚齊,西路軍統制辛興宗做在正中間,正很有興致的聽站住大帳中間的斥候報告,然後又仔細問道:“那蕭乾果真也去了五回嶺?”

    那斥候低頭答道:“回大人,確是去了。”

    辛興宗安奈不住的站了起來,在來回踱了兩步,又問道:“那蕭幹帶了多少人馬西去?”

    斥候仍是清楚答道:“回大人,今日申時前那蕭乾親率近萬兵馬向易州西南五回嶺而去。”

    大帳中各部將領靜聽着辛興宗與那斥候對話,其實那斥候已經將軍情報得很清楚了。辛興宗作爲統帥,那斥候又說蕭幹是帶兵去往五回嶺方向,明知這必是楊可世奇襲番軍,攪亂了蕭幹部署。

    只是這驚喜來的太快了,他在帳中繼續踱着步。其實前面已經有過兩撥探子回來報信了,第一撥探子報說有一營番賊騎軍向易縣城西而去。一營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一營才只五都人,也就是五百來人,辛興宗也沒當回事;可沒過多久,又有探子來報,說是蕭幹營中有五千騎軍從淶水大營向西南而去。五千騎兵,很是讓辛興宗費神思慮了一陣,思慮的結果就是再探。隔着一條界河,番軍也過不來,他們想過河也過不去。總不能番軍有個風吹草動,他們這邊就得有一番動靜吧。

    可沒想到,過不去兩個時辰,那蕭幹便自己帶着上萬人馬奔五回嶺去了。五回嶺在易州西南大山之中,乃是宋境通往遼界的必經之路。前後三撥人,總有一萬五千人馬奔向易州西南,那現在番軍到淶水大營已幾成空營了。他手下也有五萬人馬,前次令楊可世潛入遼界奇襲蕭幹後方,現在果然得手,正是他辛興宗北進奪此伐遼第一大功的時候,以五萬人馬,一路北進,直取番軍淶水大營,然後以逸待勞坐等蕭幹,不愁不破番軍。哈哈哈,辛興宗頓時覺得萬事如在掌中了。

    旁邊坐着的左軍指揮焦安節也坐不住了,見辛興宗不再相詢,便焦急的問那斥候道:“過萬兵馬?你可探的真切?”

    那斥候還是答道:“小人在軍中,斥候做了七年,自然懂得地聽之法,軍馬馳過,自能知道多少。”

    焦安節忙轉頭對辛興宗道:“都統,我等大軍在此,那蕭幹卻撇開我等,向西而去,莫不是要西經太行,襲我後路?”

    辛興宗本來正在興頭上,卻被焦安傑倒了一盆冷水,沉吟着說道:“前軍統制楊可世率兩千五百精騎奇襲番軍,計算里程,當是正在易州西一帶,應是路上被番軍探知,前去截殺。這正是我輩同心協力,乘虛而入之時。”

    辛興宗一番話,算是將軍情定下調來,焦安傑聽辛興宗如此說,也就不再多言。

    只見帳中一個年輕軍官霍地站了起來,卻是前軍副統制王淵。王淵站起身向辛興宗一拱手,說道:“大人,王某不才,願做大人北進先鋒,趁蕭幹大軍西去,率我部人馬北上,爲大人取北伐第一功!”

    辛興宗頓時喜笑顏開,說道:“好!王將軍真乃我軍中勇將!”

    辛興宗重新坐下,端起架勢,大聲喝道:“衆將聽令!”

    帳中諸將一起站起,向正中齊齊抱拳說道:“有!”

    辛興宗滿意的看了看衆爲將領,沉聲說道“前軍吳子厚、劉光世二人率本部選鋒軍歸王都統調遣,由王都統一同指揮,攻下淶水大營。”

    王淵、吳子厚、劉光世三人一同領令退到一旁。

    辛興宗正要再下令,身爲左軍統制的焦安節立即向辛興宗又叫苦道:“都統大人,想那蕭幹乃北賊四軍大王,驍勇善戰,手下猛將無數,此番西去大爲蹊蹺,必有所圖,我等不可不防啊,請大人三思。”

    辛興宗捻着鬍鬚點頭道:“焦指揮所慮,不得不防啊。”頓了頓,又說道:“焦統制率左軍七千人在白溝河南駐守,小心值守,護我大軍糧草軍械無憂。”

    焦安節一聽不用他衝過界河打仗,就是守住本營,忙高聲答應。

    辛興宗又看看衆將,說道:“我親率中軍、右軍、後軍渡河,在易州東四十里處紮營,以防易州軍馬和蕭幹大軍。本統制爲王統制在後壓陣,必保你後路無虞。大軍即刻出發。”

    帳中諸將齊聲應令。

    軍令傳下,各軍依令行事。早有兵士將這些天來扎的木筏從營中擡到河邊,準備渡河。

    王淵領了將令,做先鋒第一撥北上,忙指揮手下,安排連夜渡河。又有吳子厚、劉光世二人來王淵營中報到,聽候差遣。

    天色已晚,其餘各軍都是要到明日渡河,只有王淵所領的這七千兵馬,既然是先鋒軍,今晚就要乘夜渡河。所以火頭軍埋鍋造飯,不一刻,飯已做好,七千兵馬,全都用過飯,整束停當,帶齊兵械糧草,靜等開始渡河。

    王淵來到河邊,手下士兵取來繩索、木樁等物,選定河窄之處,有會水士兵乘筏渡河,在對岸繫好繩索,打樁架設浮橋,不到半日,便在河中架設浮橋三座,王淵便先帶領七千人馬渡河而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