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康乐天下 >第八十章 姚兴败走但求一战,陇西进军却待秋时(2)
    ”con148922”>

    刘直力鞮相当的干脆,可见实战真锻炼人。

    跟邓渊说完,刘直力鞮才对一旁的谢绚开口言道:“谢将军,你是读书人,又熟悉新政,我想你暂守平凉。你看如何?”

    “将军有命,绚自当遵从。”谢绚抱拳道。

    “我给你留下五千兵马,作为守城和整军之用,粮草之事尚需继续禀告慕容将军,请予拨付。”刘直力鞮越来越像将军了,似乎也不那么一根筋了。这就是近墨者黑吗?

    “末将自然省得,请将军放心。”谢绚回道。

    “那么接下来就请谢将军处理,某先回大营。”刘直力鞮说罢,告辞而去。

    “恭送将军!”谢绚抱拳送其出门。

    回到城衙,谢绚看看金熙,正拘谨地立在一边,于是抱拳道:“金将军,请你以领军将领身份一起参加整训。都督教导我等,既然归顺我朝,就是战友同袍。请莫以降将自谓。”

    “谢将军!”金熙抱拳道。

    “我会抽出五百精骑,演练步伐、军姿、方队等,然后是体能训练,金将军请务必按照师范整训,不合格的只能离开军旅,回归农耕。”谢绚接着说道:“同时,宣贯三八军律令,若有违反,严惩不赦!”

    “诺!”金熙应道。

    “对于新政,某虽然在幽州时经过培训,还未单独实行过。”谢绚道:“为了避免朝令夕改,即刻派人去长安,请刘先生派人现场指导。我们先从基础工作做起,普查人口,登记注册,发放证件,丈量土地。等长安来人,让现有官员即刻参加新政培训。”

    两人正说着,刘直力鞮迈着大步走了进来,邓渊跟在身后。谢绚就将自己的打算作了简略汇报,特别提出新政之事需要向长安求助。

    “就按谢将军命令办吧。”刘直力鞮对新政不感兴趣:“我明日率军越过关山(陇山)西进。”

    “刘将军,西面有乞伏国仁的勇士城,还有姜飞据金城,却要小心。”邓渊道:“莫若等某返回再走不迟。”

    “哈哈,邓将军,莫如某率大军与同往。”刘直力鞮笑道“邓景见我势大,岂能以卵击石?”

    “确也不错。既如此,某先行一步相劝家伯父,刘将军大军押后跟进就是。”邓渊欣然道。

    谢绚展颜一笑道:“果然不错,正合都督所言:先礼后兵。”

    闻听此言,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这才引出一段,叔侄舌战,伯不敌侄,终归大晋的佳话。

    荆州,桓伊正在看刚收到的谢玄的军令。

    按说,进了荆州,包括襄阳、梁州、巴东、巴西、宕渠诸州郡,谢瑍都可以直接节制,因为他的官职是都督江北诸军事。但谢瑍一直没有亲自向桓伊桓石虔等老一辈下过直接命令,都是通过谢玄去调动和指挥。

    说真的,刚开始的时候,桓伊觉得孝武帝有些把军国大事当成儿戏的感觉,甚至发出感叹,朝廷危矣。可是随着一个个失地收复,一件件捷报传来,他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非常认同。桓石虔也有同样的感受,特别是听到侄子在谢瑍手下干得风生水起,已经是代理晋阳太守,虽然是暂代,毕竟是四品大员,如果肯用功,去掉代字那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本来桓谢两家有些恩怨,通过谢安和桓冲两个人化解已缓和了许多,如今看来在此子身上竟至无形。桓伊赞曰:此子才过仁祖,安石不及,谢氏自此卓然于众家之上矣。

    攻破梁州,进入汉中,桓伊所部的军事任务,基本完成。谢玄命各部就地整训兵马,在益州边陲,加强兵力,特别是加强部队体能训练。为此,谢瑍给他的老爹派去了百人训导小队,作为训练教官。谢瑍早就告诉谢玄,西南那边必是将来用兵方向之一。与此同时,谢玄上书朝廷,嘉奖有功将士,并下令从江南调集补给粮草,运往陇西。

    桓伊所部,即在荆州、襄阳、梁州、巴东、巴西、益州等地整训兵马,并就近向关中发运粮草,再由关中运往陇西。

    潼关,段随成为镇关主将。

    太史庸受命接应朝廷方面送来的粮草,押运粮草西进;正牌的押运官孙无终则快马去见谢瑍。

    慕容德、赵印等人也各自结束了整训,准备渡过洛水,追赶谢瑍大军。谢瑍考虑到朱序年迈,西进路途遥遥,遂任命其为雍州刺史,镇守雍州,并向朝廷为其请功。刘牢之、刘毅则带领该部大军入关。

    甲午癸卯(五月初二),晴。

    谢瑍帅帐。

    “见过都督!”众人抱拳施礼道。

    “诸君,我看数日之内陇上夏粮将熟。本督命令:即刻派出大军守护和帮助百姓们收获小麦。”谢瑍道:“对于抢粮的无论是谁,一律严惩,若有反抗,杀无赦!”

    “诺!”

    “杨定!”

    “末将在。”

    “命你带军八千,南下仇池,入汉中督粮。”谢瑍道。

    “诺!”

    “弓蚝、恶虎两位将军?”

    “属下在!”

    “你二人各率精骑五千,严防西北乞伏国仁抢掠粮食。”谢瑍道。

    “诺!”

    “永道兄,你带一队兵马,来往巡视游弋,处理临时事务。”

    “诺!”

    ……

    谢瑍除了留下两万大军镇守中军,其余十数万人马,全部派出帮助百姓抢收粮食。谢瑍可是知道,386年下半年,关中大饥,人相食。现在看野外庄稼还算不错,虽然连年征战,多有荒芜之地。预计收成应该能维持到春节不成问题。省着点吃,合理调剂,还能多支持一两个月。没了战争,今年就能播种能多的田地,明年吃饭自给自足就没问题了。

    窦冲和毛兴,沿着大道向东而来。

    渡过洮水走了不到百里,就见远处大军的旌旗。仔细看时正是晋军旗帜。

    两人对视一眼,感觉有些奇怪,谢瑍大军怎么开到这里来了?

    正疑惑间,就见大军停下,开始有条不紊地收割成熟的庄稼。两人恍然大悟,可不是嘛,此刻收粮一举数得。首先惠民而得民心,其二得军粮减轻运输负担,其三传播爱民之名声。两人不禁暗暗赞叹谢瑍会抓时机,抓得巧,抓得妙。他们不知道,谢瑍根本没想这个,他想的是多一些粮食就少一些饿死。客观上的这些东西,并不会因为主观而改变;但是因为谢瑍主观上的公而忘私,而使得客观效果更加显著。

    毛兴往身后看去,那里有河州穿越亘古不绝的苍苍蒹葭,有传唱千年在水光山色里回响雎鸠关关……河州滨临黄河,是极好的产粮区。这些年怎么就没想到让军队去帮着收粮呢?哪怕是屯兵也好啊。屯兵,果然是好办法。不知道他的儿子和他的那些属下,能不能跟人家学到些什么。

    窦冲和毛兴放慢了速度,看着那些争先恐后的军士,他们明显的感受到了,兵和兵的不同。

    【未完待续】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