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犀首篇(2)
    首倡合纵

    雕阴一战,公孙衍再建大功,助秦国收复西河,彻底结束了魏秦两国,历经几代人的恩怨。按照剧情发展,公孙衍有军功(宁秦、雕阴两战皆胜)、有资历(来秦国的时间不短)、是高官(大良造)、深得秦惠文王的信任。

    那么,公孙衍为什么会离秦奔魏。难道是上天给公孙衍开的玩笑。

    对于公孙衍正是秦国炙手可热的人物,却离秦奔魏,有以下几种说法。

    1、魏国的贿赂。

    魏惠王担心秦国会加大攻势,魏国的注意力又在欺负楚国和赵国。因此,魏惠王派人携带了很多财物去贿赂公孙衍,减少对魏国的打击。

    2、公孙衍的不忍。

    毕竟,魏国是他母国,公孙衍还是有感情。公孙衍没有加大对魏国的攻势,反而建议秦惠文王称霸西戎,再图东进。

    3、一个人物的出现:张仪。

    正在公孙衍混得风生水起,一个靠嘴吃饭的男人张仪,来到秦国。并以王道、霸道的计策,献给秦惠文王。张仪得宠,公孙衍失势。

    4、秦惠文王的质疑。

    秦惠文王是个进攻型的选君王,魏国衰败,就要加大攻击。他怎会放弃伐魏,转而称霸西戎。这个时候的秦国,中原诸侯看不上。但,西戎不敢惹秦国。

    以上原因,皆是有的。但,公孙衍离秦奔魏总要有起因吧!那么,起因是什么呢?

    与吴起离魏奔楚一样:选相。

    据残存的史料记载,秦相去世,位置空了出来。前来参选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公孙衍和张仪。

    参选的人,要么是嬴姓宗室,要么是有军功,要么是有资历。其中,公孙衍的呼声最高。毕竟,公孙衍有资历、有军功。按照商鞅成为大良造之后,又成为秦相。大良造之后,就是秦相,这是惯例。

    公孙衍信心满满,前来参选。他也认为,秦相是囊中取物。

    可,选举出来的结果,大跌眼镜。不是嬴姓宗室的人,也不是有军功的人,连老资历的人也不是,更不是呼声最高的公孙衍,反而是没有任何功绩,靠嘴忽悠的张仪。

    对于,这次选举结果,太令人感到意外。同时,也让很多人不解,甚至充满愤怒。其中,公孙衍是最生气的,发出一声质疑:凭什么是张仪。

    秦惠文王为什么选择以张仪为相,有以下原因。

    1、张仪的王道、霸道之策,很受秦惠文王的欢迎。

    2、秦惠文王不想让公孙衍成为下一个商鞅。

    3、秦惠文王想要打破朝局平衡,出其不意。

    4、有很多人忌恨公孙衍的军功,中伤之言不断。

    具体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总之,这次选举,公孙衍落败,张仪获胜。

    势利小人得势之后,会做什么呢?

    答案:排挤、打压、压迫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张仪成为秦相之后,就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威胁到自己的人,就要打压、排挤。其中有两个人被打压、被排挤最厉害:陈轸(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谋略家)、公孙衍。

    陈轸在秦国混不下去,就去楚国发展,留下了两个成语:画蛇添足、卞庄刺虎。

    公孙衍战功赫赫,却被一个远不如自己的人取代,充满怒气。又被打压、排挤,最糟糕的他还被秦惠文王质疑。尤其是魏惠王贿赂他的那些事,被人揭发。公孙衍虽问心无愧,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公孙衍效仿吴起,在功成名就之时,抛下功名,去了另外一个诸侯国。

    吴起在魏国功成名就,没有选择去了魏国。公孙衍的选择比较多,但,他选择了魏国。

    这里有个疑问,公孙衍带领秦军揍魏国,收复河西。去魏国,岂不是送死。

    对于,公孙衍选择去魏国,也有以下几个观点。

    1、秦国君臣的排挤、打压。

    2、魏使邀请公孙衍去魏国发展。

    3、魏惠王急于摆脱困境,需要公孙衍的才华。

    4、名家惠施举荐。

    5、公孙衍对母国充满感情。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公孙衍去魏国,就能对付秦国。张仪和公孙衍,才能进一步交锋。

    简单说,公孙衍秦相选举失败;张仪的打压、排挤;秦惠文王不想公孙衍成为下一个商鞅,对他起疑;魏国趁着公孙衍不受用的时候,前来搭桥。最终,公孙衍放弃了在秦国奋斗得来的一切,选择去魏国发展。

    来到魏国,公孙衍开始了新的创业。因为阴晋、雕阴之战,让他名享魏国。因此,公孙衍入魏,得到了魏惠王最高礼遇:1、魏惠王率领群臣亲自迎接;2、邀请公孙衍一起坐车,返回王宫。

    回宫的路上,魏惠王还说了一句不记前仇的话:以前你带领秦军是如何打我,以后,你率领魏军给我打回去。

    来到魏国,公孙衍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将军,负责征伐之事。

    有了魏惠王的信任,还有魏相惠施的支持,公孙衍开始替魏国谋划。但,公孙衍要替魏惠王解决心病:庞涓走后,魏国总是被诸侯打,胜少败多。魏国君臣,很久没有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针对魏国目前的现状,齐国太强,不能去惹。楚国很大,也不能惹。秦国风头正盛,也不要去惹。最终,公孙衍把安身立命之战,放在了魏国北边头号敌对诸侯:赵国。

    公孙衍没有直接与赵国开战,而是拉拢齐国,一起打赵国。这就留下了一个有名的故事:公孙衍忽悠齐将田盼。

    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公孙衍邀请齐威王,一起打赵国,并说齐、魏联手,欺负赵国是很容易: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

    齐威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以田盼为将,出征赵国。但,田盼发现了事情不对劲,五万军力,是攻不破赵国,问了一句:夫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

    公孙衍开始忽悠说:我不说容易,齐王怎么会出兵攻打赵国。

    田盼是名将,主要的任务负责对付赵国。同时,他也是老实人,问了一句:打不下,就是欺君。事闹大了,怎么办。(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

    “公之不慧也。”公孙衍说了一番话:魏王和齐王都是爱面子的人。我们五万打不赢赵国,为了脸面,他们会增兵。(夫二君者固已不欲矣,今公又言有难以。惧之,是赵不伐,而二士之谋困也。且公直言易,而事已去矣。夫难搆而兵结,齐王、魏王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

    田盼听了忽悠,赞同公孙衍的意见。

    战事如公孙衍预料那般,并不是很顺利。魏惠王和齐威王为了大国之君的脸面,主动增兵伐赵。(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

    这一次,对赵肃侯来说是生平最大的失败:东边输给了魏齐联军,赵将赵护、韩举惨败,丢了平邑、新城;西边丢了河西、蔺城、离石,赵将公子疵战死。过了两年,赵肃侯死去,赵武灵王登上历史舞台,群雄逐鹿。(我在《赵武灵王英雄传》讲过这些事,这里不多说了)

    此战获胜,不仅让魏惠王尝到了战胜赵国的滋味。同时也是公孙衍入魏安身立命之战,更是他首倡合纵,取得的胜利。公孙衍用胜利证明了自己军事才能,是合格的名将,也传递出一个信息:公孙衍(犀首)又回来了。

    公孙衍来到魏国,首倡合纵,就打赢了赵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那么,接下来,公孙衍还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