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工程師 >第五章 石磨
    蔬菜也一樣,這時期的蔬菜種類本來就少,張騫從西域辛苦帶回來的那些種子除了種在皇宮苑林裏,偶爾有大臣可能被賞賜點,根本就沒有普及開來。反正衛臻在自家莊子就見過秋葵、菘菜和蔥蒜幾類常見的,做法更可憐,要麼同樣放在罐子裏,煮之;要麼高級點,放在陶片上幹煎,煎出水分,也是同樣的難喫,能喫的幾樣也就是湯餅麪條、燒餅、烤串和古董薰了火鍋,可除了麪條,後幾樣都是上火的玩意,偶爾喫喫還行,真當日常飯菜,受不了啊。

    在這樣的飲食環境中捱了兩年,突然能喫上地鍋雞貼麪餅了,哪怕沒有辣椒佐味,也是讓衛臻自我感動的不行

    “先生,昨日所食用的那種是蒸麪餅,其實麥粉還可以做另外一種更加軟糯香甜的蒸餅。”

    衛臻說得自然是饅頭,這時候沒有酵母,像喫饅頭只能弄點麪糰自然發酵,好在這個容易,衛臻小時候沒少見老媽做過,自己也上過手,自然不在話下。

    “哦,那老夫倒要見識一下,對了,眼下這個磨盤是何人所制大磨盤磨粉更細,還能用牲畜之力,倒是別出機杼。”

    吃過麪餅的蔡邕對大磨盤很感興趣,麥子產量高,能與黍子輪季耕作種植,從春秋以來就是北方的主食之一。一般新麥下來後,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蒼頭黔首,都會喫一頓麥飯,表示對后稷的崇敬和感謝。那個不信邪的倒黴蛋晉景公,就是一碗新麥飯沒喫到,掉茅坑淹死的。不過這時期麥子除了大戶人家磨粉,一般人家喫法多是囫圇煮,難以下嚥不說,喫多了還脹肚子,甚至還出現過把人脹死的事件。算是賤糧,也就是黔首們爲了填飽肚子把麥子當做主食。這大磨盤磨出的麥粉,做出的蒸餅味道比黍子做的蒸餅味道還要好上不少,一旦用上了畜力,以後磨盤樣式流傳開來,世家大族們怕都要多種麥子了。

    “先生,大磨盤是弟子從所得農耕之書中得到的想法,不過弟子可不會石匠活,具體做出來的是這個叫劉三的莊戶。”

    衛臻指着老實站在一旁各個面目黝黑,畏畏縮縮的莊戶,其中一人身形不高,手臂卻健壯,手指骨節尤爲粗大,正是衛臻所指之人。

    這位劉三和那位斬白蛇、立大漢的劉三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在衛家的莊子卻也小有名氣。兼職石匠的他一手漂亮的木工活不說,腦子也算靈光,只聽衛臻雲裏霧裏的描述兩遍,靠着衛臻畫的三張草圖,就將磨盤成功制了出來,還是一步到位,壓根沒有浪費石料。

    “竟是得自農耕之書怪不得”

    蔡邕壓根沒有理會畏畏縮縮的劉三,他被圉縣鄉里稱讚品行好,那是孝行方面;被洛陽士人稱讚品行好,那是因爲他性情剛直,又不吝褒揚後進。對於黔首,可沒人說他平易近人的。這也是世家大族的通病,一個兩個的,根本就沒人拿黔首當人的。

    “磨一石麥粉,需人力幾何”

    弄明白大磨盤的事情,蔡邕知道自家在這站着,莊戶們不好乾活,自顧自回到牛車上,又想起一問題。

    擺擺手示意莊戶們繼續做自己的活計,衛臻一邊考慮一邊回答道:“大約半天的功夫,弟子也沒有細緻留意過。”

    除了衛府莊子上能磨一石以上的麥粉,莊戶們可沒幾個捨得一次性拿出那麼多麥子磨粉的,再說推磨時,老實人出的力氣多,幹得快些,憊懶的就慢些,花費人力他自然沒個詳細數據。

    “折損幾何”

    蔡邕留意到麥粉中分離出的麥麩。其實莊戶們自家磨粉根本不篩出麥麩,畢竟損失不少,混着麥麩的麥粉雖口感不好,比麥飯卻強上太多了,省些麥麩,又能多填幾日的肚皮,可不能像小主君那樣,用麥麩來餵雞喂豚。

    “大約九折一到八折一。”

    這個比例衛臻卻是讓老管家仔細稱量過的。主要看麥粉的純淨度,篩細點,折損自然多一些。衛家的麥粉其實都是莊戶們磨得,工錢自然是沒有的,也就是篩下的麥麩留給磨粉的莊戶。

    “那很好了,一點損失能讓難以下嚥的麥飯變成可口的麥粉,相當划算了,再說麥皮怕也能食用吧,就怕是難以入口,倒是可以拿來養牲畜。”

    莊戶們拉半天石磨的工錢變成了蔡邕口中的一點損失,他到底是有名的大儒,腦子靈光,倒是猜想的正確。

    “先生說得是,莊子正是拿麥皮來餵養雞豚那些畜禽,想來以後會肥壯一些。倒是莊戶們,捨不得麥皮,就混在麥粉裏食用。”

    蔡邕管麥麩叫做麥皮,那就是麥皮。衛臻也懶得糾正,免得解釋何爲麥麩。再說麥皮這個叫法更加簡單直接,通俗易懂不是

    “那也尋常,雖難以入口,填飽肚子倒也與麥粉一般無二。”

    蔡邕很有封建地主階級的覺悟,話說的那叫一個理所當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