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工程師 >二十八章 四部
    衛臻把莊子和莊戶暫時分作了四大部,一部是工匠部,鐵匠、木匠,石匠還有懂稼牆之術的,都囊括在內,以後若是有機會擴大,還會細分爲技術研發和技術操作兩部,糞幫人數最少,活兒最髒,卻關係田地肥料,單獨成部不夠格,被衛臻也劃入此部。這一部的發展衛臻是最爲重視的,衛臻自任管事,又特別設個副管事,由衛行兼任,來處理日常事端,鑑於現在劉三等人活計緊張,衛臻讓他們自主在莊戶中挑選些機靈能幹的幫忙,暫時打下手好,當徒弟培養也罷。對於招這些人的額外支出,衛臻大手一揮,豪氣的給報銷了。

    第二部是養殖紡織部,成員可以說幾乎清一色是小婦人小娘子,主要養殖雞豚,織布紡紗。蠶桑養殖也在衛臻下一步計劃之中,畢竟蠶桑是中國小農家庭的傳統經濟來源之一,小婦人們大多都精通這個,不養起來,純屬浪費人才。以後天下大亂,物資匱乏是一定的,衛家莊子的豐衣足食,需要這一部出大力。管事由木匠劉三家的婆娘劉李氏擔任。這個平日裏頗爲潑辣的大娘子,被衛行引着走上高臺時,頭都不敢擡,兩腿直打顫,也不知道是激動的還是緊張的。衛臻估計是後者。這婆娘被衛行示意需要行禮是,直接趴地上,給衛臻結結實實磕了個頭,讓衛臻很是無語。藍兒給她佩帶好畫着一隻吐絲蠶的標識木牌後,這婆娘直愣愣的站在高臺上像根棒槌似的,也不知道行禮退下。引起臺下一陣鬨笑,還是藍兒引着她下去的。從頭到尾,這婆娘除了在臺下應了衛臻點名那一聲,一句完整話都沒崩出來。

    衛臻也沒辦法,莊戶和那些遊俠出身的親衛不一樣,那些傢伙別的不說,平日裏四里八鄉甚至郡縣之間流竄,見識還是有一些的,沒準許多人都見過血。老實巴交的莊戶們可比不了。莊戶都是土地裏刨食出身,大字不識一個,劉李氏平日裏再潑辣,上了臺子,在幾百雙眼睛的注視下,不緊張纔是天賦異稟。衛臻小時候上講臺還緊張呢,就是後來進了單位,給領導做ppt彙報,頭兩次也不是跟金魚屎似的,一節一節的擠出來

    當然,這也和身份有關係,衛臻在公司做工程時,初爲項目經理時,同樣是第一次,面對甲方彙報不成系統,面對幾百口子臨時工人就能口若懸河。若是沒了衛府這些人在高臺上,衛臻相信劉李氏面對幾百口平日裏相熟的莊戶,也能笑罵由心,談笑間將調戲她的漢子灰飛煙滅。

    論見識和穩妥,其實隨着管疤子從北海一路闖到襄邑的管王氏更合適這個職位一些。衛臻也更中意她。但考慮到管疤子一家畢竟是外來戶,想服衆多少有些困難,最後還是衛行的建議下,選擇了劉李氏。

    第三部是藍兒的開蒙學堂,現階段只是草創,以後衛臻還打算擴大規模,大學生級別的衛臻是沒本事培養出來,初中生級的還是需要培養的,畢竟隨着衛家以後發展,相對的高精尖人才還是需要的。管事理所當然的由唯一的老師藍兒擔任。她是衛家婢女出身,如今是典韋妻子。底下的一衆人頭論身份,還真沒有比得上她的。又有劉李氏鋪墊,倒是落落大方的從衛臻手裏接過刻着學字的木牌,自己佩在腰帶上。

    第四部分就是普通莊戶了,這部分莊戶主要承擔莊子的日常生產,既是親衛營的預備役,也是前三部人才輸送團。衛家三個莊子,主要衛、劉、李三個大姓氏。因爲衛家從衛茲大父,也就是衛臻太爺爺那一輩就開始了長達四輩人的單線傳遞,因此衛家在襄邑雖是大族,人丁卻不旺,衛姓的族人更是與衛臻基本都出了五服。好在在怎麼遠,總歸是同姓同宗,這些衛姓之人和衛家的關係還是要比一般莊戶親近許多,衛興帶的親衛基本都是衛姓之人。老爹衛茲身邊跟的護衛伺候之人,也多是衛姓的。

    因爲莊子本來就有里正,威望在各自莊子裏還不錯,衛臻就沒再作更改,當然,也沒給他們製作腰牌,畢竟衛家莊子都離襄邑城不遠,里正雖說連不入流的吏員都談不上,當初推舉卻也是經過鄉里三老和鄉薔夫點頭認證的,自己給他們掛牌,傳到陰縣令、陳縣尉耳朵裏,影響不好。

    本來衛臻還想成立個財務部,無奈這個要求怎麼也得精通加減乘除,怎麼也得小學三年級水平。衛家一直是耕讀傳家,沒像大多數大家族那樣涉及到行商,這方面人才儲備基本沒有。不是衛家假清高,主要是人丁單薄,人家人丁興旺的其他大家族,主脈負責入仕,自不會沾手行商這樣的低賤行業,但人家有旁系負責行商掙錢啊,衛家三代單傳,有個屁的旁系。又不能輕易沾手商業,不然想進入仕途就難如登天了,這時候可不比漢初,更比不了春秋戰國,對商人鄙視着呢,同是商人出身,呂不韋能爲相,桑弘羊能做到御使大夫,東海糜家卻只能作爲豪商混着,連陶謙的徐州官場都混不進去。最後只能豪賭一把,託家資、獻美女與劉哥,附着劉哥尾翼,擠進了蜀漢官場。商業這玩意是賺錢,但作爲四民之首的士人,有幾個願意去當老麼的沒見有的士人窮得褲子都穿不上,依舊死守着士人的身份,艱難度日

    種種原因,造就衛府暫時能達到小學三年級數學水平的人,老一輩的衛壤除外,就衛行一獨苗了。加上衛臻,也不過兩個人,一個還是老闆,你說成立財務部有個屁用

    組織機構弄出個輪廓,接下來就是大開荒了。已經享慣了福的衛臻可不願跑到荒地裏同莊戶們一起受風吹日曬的苦頭。衛行與典韋各有自家的一攤事務,也不合適管這個。沒奈何,最終還是安排三個里正去負責。有什麼事情,隨時向衛臻本人彙報就是。

    衛臻則帶着畫好的筒車草圖,指導着劉三抓緊在開荒完成前,把筒車先給弄出來。

    “這個是這樣,這裏要這樣做,明白嗎”

    衛家院子裏,衛臻拿着筒車草圖,一步步指導着腦門冒汗的劉三先做出個筒車模型。說起來讓衛臻鬱悶,劉三就是一不識字的文盲木匠,三視圖只能模糊看懂個大概,每要做一件較爲複雜的東西,都要衛臻手把手的教他,先把模型弄出來,最後照着模型按比例放大。

    好在劉三手藝還算精湛,又做老了木匠活,腦袋也要比一般莊戶靈光的多。費了四天半的功夫,一個直徑約一米的筒車模型就做了出來。

    衛家院子裏有一片小荷塘,引莊子旁的河水入塘,荷塘東側用幾塊山石做攔水壩,河水不停的注入,荷塘水就越過攔水壩,進入一小段山石嶙峋的溪道,最後依舊匯入小河。不要小看這個小荷塘和短短一段山石溪道,襄邑可是平原,想弄幾塊合用的大石頭可不容易。一段溪道,用了大約兩大車石頭,全是從芒碭山那邊的山裏拉過來的。三百多裏的路程,光是路上靡費就遠遠超過石頭的本身價值了。荷塘的年歲也長,是衛臻大父在卸任下邑令後,賦閒在家是修建的。到衛茲時,單傳危機日益嚴重,天天忙着造人,哪還有心情玩這個。

    筒車模型就安置在溪道中,衛臻可不講究什麼溪道曲折幽深,令人將溪道一通收拾清理,整出來一條筆直的水道,用來試驗水車,清理出的石頭剛好用來在溪道後築壩,擡高水位。

    看着小筒車在荷塘水流的衝擊下,緩緩轉動,筒車上的竹筒將水灑到架在水車旁的集水盒中,再通過一節毛竹重新注入高處的荷塘裏。衛臻沒什麼意外,衛行、典韋和劉三等人卻是一臉興奮莫名。

    “真是巧奪天工,利用水流衝擊之力,將原本低處的水引到高處,日夜不息。這等機巧之物,也就少主君能想的出來。”

    衛臻擺擺手,處之泰然的笑納了衛行的馬屁。心中卻不以爲然,這就巧奪天工了那天工的技術水準也太低端了一些。

    一旁的典韋和劉三不約而同的看了看衛行,對視一眼,兩人心裏直搖頭,入他阿母的,這沒文化,拍馬屁都不夠格。什麼巧奪天工,機巧之物的,乃翁就會一句太牛逼了,如何能比也不怪人家衛伯遠能接他阿翁的班呢。

    “劉三,放大樣要注意木料和竹子承重後變形問題,筒車安置在濉水之中,水力不小,要做堅固些。”

    大型筒車不可能依着模型放大就可,放大後自重、風雪荷載,材料變形受力問題都要考慮到,畢竟依照濉河水位與待澆地高差,至少要建一個十米以上的筒車,才能保證水渠能供上水。一個需要長期使用的水車,一旦有一點失誤,使用壽命都將大受影響,因此衛臻再三叮囑劉三,生怕他放大樣是沒考慮周全,有所遺漏。

    劉三連連應是,表示自己一定遵從少主君指導,全身心打造出一個完美的筒車出來。工匠部成立後,他手下多了幾個幫工,龍骨水車主要的活計都讓幫工做了,他只負責最複雜的木鏈鏈接,精力主要投入在筒車上了。

    “少主君,禍事了,出禍事了”

    賓主間正其樂融融,衛姓莊子的里正衛據卻一臉惶急的闖到院子裏,破壞了大好氣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