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少年帝國 >馬援悲劇篇
    建武23年(47)1月,南郡蠻族叛亂。被劉尚率兵平定,將其種人遷往江夏郡。

    5月8日,大司徒蔡茂去世。8月,大司空杜林去世。9月13日,陳留太守玉況被任命爲大司徒。10月9日,太僕張純被任命爲大司空。

    10月,高句麗率種人來到樂浪郡,請求內附。

    12月,武陵郡蠻族精夫相單程等反叛,劉尚奉命,在率萬餘人溯沅水而上,前去平叛。結果在武溪一戰,武陵蠻詐敗,誘敵深入。劉尚輕敵而進,結果中伏。劉尚全軍覆沒,本人被殺。

    本年,比又派一個叫郭衡的漢人,拿着匈奴地圖來見西河太守,請求內附漢朝。此事被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當年派去監視比的兩個骨都侯得知。他們急忙來見蒲奴單于,建議就在本年5月的龍祠大會上,將比殺掉!當時,比有個弟弟漸將王在蒲奴單于的帳下,聽得風聲後急忙來報知兄長。比既懼且憤,遂召集八部之兵4-5萬人,準備先等兩個骨都侯回來,就殺掉他們,然後正式起兵!骨都侯回來的路上見到比的大軍,急忙逃回本部。蒲奴單于再派萬騎前來攻打,但見比的兵馬之盛,大家也不敢進而還。

    建武24年(48)1月,比派使者來到五原塞下,表示自己願永爲大漢藩蔽,共同對抗蒲奴單于之心。劉秀讓衆公卿討論此事,羣臣皆認爲“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僞難知,不可許之”只有耿弇的三弟、五官中郎將耿國認爲“當從漢宣帝之故事,受之。讓他爲大漢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復邊郡”劉秀採納耿國之言,許比歸附。

    7月,武陵蠻叛亂不止,又在攻打武陵郡臨沅縣。劉秀再派李嵩、馬成率兵前往,再次失利…這時,馬援就跳出來,請求出徵!劉秀只是笑笑,搖頭不同意。理由很簡單:馬援老了!

    歲月不饒人,劉秀28歲造反,好像只是一晃眼,今年他已54歲了。馬援還比劉秀大8歲,62歲的人,鬍子早白了。此時雲臺二十八將中,已去世了19人,還活着的8人(有1人查不到卒年)也早就退休了,只剩馬援還賴着不動…

    馬援似看出了劉秀的心思“陛下是不是覺得我老了,認爲我不中用了”劉秀只是笑笑,沒說話。

    馬援說“不管如何,武陵郡這活,我接了,誰都別想搶走”劉秀問“你真還能打嗎?那你騎個馬給我瞧瞧”馬援二話不說,牽出馬來,麻利地跳上馬去,雄糾糾地看着劉秀,也不說話…

    劉秀又一笑“好你個馬老頭,竟還這麼精神。好吧,武陵郡這活,就讓你了”到此,相信還沒人看出馬援的毛病。但劉秀已看出來了:馬援最大的弱點就是兩個字——好功!

    人有本事是好事,可本事用錯地方,就成了累贅。馬援的畢生夢想就是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理想看上去很美,但在劉秀看來,怎麼都覺得彆扭!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趙王派人去考察廉頗,是因趙國無人,纔會想到他。但劉秀還活着,能戰的人也不在少數。廉頗想救國而救不得,馬援卻時刻警惕着別人要搶自己的大活。所以,馬援和廉頗比較,不是一碼事!

    馬援並不知道:世界是他們的,更是年輕人的!你老的若不下來,小的就上不去…你打出“馬革裹屍”的光榮稱號,阻斷了諸多年輕武將的出頭之路,你是爽死了,可年輕人能爽得起來嗎?

    想想鄧禹等人都退了,馬援爲什麼就不願意退下來呢?突然之間,劉秀想明白了:馬援自出道以來一直都很順,似從沒喫過敗仗。只要馬援出馬,沒有搞不定的敵人。馬援想戰死沙場是吧?想馬革裹屍是吧?好!看在故人的份上,朕決定:這次就成全了你!讓你死在戰場上…

    劉秀命馬援率馬武、耿舒、劉臣、孫永四將,兵士四萬餘人,出征五溪蠻。

    10月,比就在匈奴八部大人的擁戴下自立爲匈奴單于,沿用他的爺爺、向漢宣帝稱臣的“呼韓邪單于”的名號,成爲南匈奴第一任單于呼韓邪!至此,大匈奴徹底分裂!北匈奴蒲奴單于即將在竇固、耿秉等人的打擊下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而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則遣使,向東漢王朝奉藩稱臣。臧宮爲此上奏“匈奴遭飢疫天災,又有分裂人禍,臣願率五千騎,深入匈奴,爲陛下立功”劉秀笑而不許“常勝之家,難與慮敵。朕方自思之”

    建武25年(49)1月,遼東徼外貊人侵犯右北平、漁陽、上谷、太原等郡,遼東太守祭肜遣使招降。接着,祭肜又招降了鮮卑大都護偏何,並對偏何說“想立功嗎?想要賞賜嗎?那就去打匈奴吧!拿着匈奴人頭來領賞”偏何二話不說,率兵就去打匈奴!一戰斬殺二千餘個匈奴首級,拿來向祭肜換賞錢。此後年年與匈奴相攻,不斷的拿着匈奴首級來領賞。自是匈奴衰弱;鮮卑、烏桓又併入朝貢,最終邊無寇警。

    1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命其弟左賢王莫率兵萬餘人,攻打北匈奴蒲奴單于之弟薁鞬左賢王,生擒之。蒲奴單于爲之震怖,卻地千餘里。其部下薁鞬骨都侯、右骨都侯二人率衆三萬餘人,投降南匈奴。3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再次遣使向漢朝貢獻,並派侍子去

    洛陽,以求與劉秀再修當年他爺爺呼韓邪單于與漢宣帝之間的舊約。

    3月,馬援率大軍來到長沙郡下雋縣。在這裏,他和副將耿舒發生了爭吵。吵架內容只有一個事,即選哪一條進攻路線更實在。

    進攻武陵郡,共有兩條路。馬援認爲:應穿過壺頭山,這條路很險,但很近,可減少糧食消耗;耿舒卻認爲:應走武陵郡充縣,路是有點遠,但好走且安全。

    應該說,馬援是前輩,可少壯派耿舒卻完全不喫你這套。倆人爭執不下,最好只有一個辦法:各自分別向洛陽打報告,劉秀批准哪個,就按哪個的走…報告打上去後,劉秀很快回復。馬援贏了,劉秀批准了他的路線。馬援很得意,可他並不知道:自己已跳進了劉秀給他挖的一個巨大的坑!大軍一頭扎進壺頭山,馬援就發現自己已跳進了一可怕的陷阱!

    馬援在武陵郡臨沅縣大破蠻兵,斬獲二千餘人。接着,蠻兵們就改變戰術,佔據險要地勢,據守不戰。而壺頭山裏水流湍急,無論是戰船還是糧船,都無法前進。更可怕的是:天氣漸漸酷熱,瘟疫橫行,大批戰士病死。更更可怕的是:63歲的馬援也病倒了!

    漢朝遠征軍就像一艘開到陸地的戰船,欲進不行,欲退不能,被活活卡死在壺頭山裏!馬援被部下安置在溪邊的一個石洞裏。洞裏一片潮溼黑暗,他靜靜地躺着,目無寸光。就像一盞枯燈,彷彿一縷輕風即可捻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