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我成了張角師弟 >60.士爲知己者死
    王滿沒讀過書,從軍之前每日所關心的除了父母妻兒就是耕牛田地,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所以若不涉及自身,雙方誰勝誰負對他來說都無所謂,他根本弄不清這羣凶神和營中將官誰說的對,眼下乖乖聽話保住小命纔是最重要的事。荷包

    另外三人也不傻,都表示願意合作,四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五一十的回答那漢子問的問題。

    片刻之後,那漢子問完了,衝身邊的人點頭示意後說了聲得罪,王滿四人就被困了個結結實實,嘴上塞了一團布,頭上套了一個黑布袋扔進茂密的矮木叢中,他們心裏極爲緊張,生怕對方不講信用,直到聽到他們的腳步聲遠去才長出了一口氣悶聲抽泣起來。

    白泉山腳下軍營內,十七道黑影無聲無息的在篝火照不到的陰影裏穿行着,進入軍營中心,爲首的一個高大身影一揮手,其餘黑影迅速散開各奔自己的目標而去。

    這爲首之人正是甘寧,十三天前,在朐忍城中高鴻的軍帳內,劉啓將深入敵後火燒糧草的計劃和劉洪商定,當夜甘寧就率領精挑細選出的二十五個人從城頭攀繩而下,鑽入密林潛出叛軍的包圍。

    本來城中各部爲討好劉啓主動送來好幾百人選,這些人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身手利索,不過在甘寧看來符合所需條件的十不足一,而能讓劉啓滿意的更是一個沒有,好在計劃本就不需要太多人手,篩選了一遍甘寧只留下二十一個人,加上自己及從江陵帶來的沒有受傷的四個部下湊成了一支共二十六人的敢死隊,在很多或同情或幸災樂禍的目光下趁夜出發了。

    本來劉啓也要跟着去,雖然一身功夫和甘寧差的老遠,可論起在鑽林子爬峭壁劉啓還是自認爲當仁不讓的,可惜劉洪和高鴻死死拉着他苦苦相勸這才作罷。

    甘寧只用了五天五夜就繞開官道從羣山之間的隱祕小徑來到白泉山,確定了叛軍的確屯糧於此,然後又花了一整天繞至白泉山西側。

    這白泉山三面絕壁不假,可對於甘寧來說絕非無路可走,他們首先從白泉山西側對面的山峯攀登,攀至山腰處兩山最接近的一處斷崖上,甘寧用三石硬弓將綁着繩索的特製箭矢準確無誤的射入對面白泉絕壁上一條裂縫間的松樹樹幹中。

    將繩索牢牢綁在石頭上,兩山之間就憑空有了一架橋樑,不過靠白泉山的這一面高,並不能滑行過去,甘寧竟然徒手從令人頭暈目眩的繩橋盪到對面去,其他人用繩索繫牢自己身體在繩橋上繫個活結,在甘寧的拉拽下一點點挪動也都順利到達對面。

    讓所有人喫驚的還在後面,看起來光滑似鏡的峭壁上竟然隱藏着很多山體裂縫,這些裂縫小的難以擠過去一個人,大的卻有四五丈寬,都被茂盛的草木遮蓋,遠遠看去過根本無法發現下面別有洞天。

    甘寧的授業恩師是一位世外高人,常年隱居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之中,所以這些大多數一輩子活在山裏的當地人都不知道的隱祕至極的地方,甘寧卻是常客,這也是當地官府多年來都難以擒得甘寧的重要原因。

    甘寧藉助一根長索從這裏盪到十餘丈開外的另一處裂縫之中,那個裂縫深入山腹,和一個溶洞相連直抵峯頂,從峯頂放下長索,甘寧協助其他人和各種物資向上攀登。

    從對面山上看,這裏離峯頂不過咫尺之遙,可爬了整整兩天,摔死九個人,其餘的人才全部爬到峯頂,其艱苦的過程實在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不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剩下的十六個人都明白成功就在眼前,榮華富貴唾手可得,雖然疲憊不堪但眼神中卻充滿了期待,躍躍欲試。

    不過對他們的考驗似乎並未結束,當甘寧仔細觀察了叛軍營地後卻發現,叛軍的懶惰給他們製造了一個大麻煩,按常理囤積糧草應該以集中存放,以竹木爲基,外圍立木作牆,頂鋪蒿草油布,而叛軍明顯爲了省事直接將糧食就地堆放,這樣不但容易使糧食受潮發黴也難以防鼠防蟲,更重要的是放火也只能從四周燒起,要燒到糧食中心則事倍功半。

    而且叛軍將糧食堆成上百個矮胖的糧垛,各個糧垛的位置也雜亂無章中間沒有通暢的通道,大量運輸時可想其將會多麼的混亂不堪,而眼下攜帶的火油可不夠這麼多糧垛燒的呀!

    離計劃制定的最後期限還有幾天,反正沒有摸清叛軍守衛情況也不能立即動手,甘寧隨即下令潛伏下來仔細觀察敵營商量對策。

    可惜那十六個隊員大字也不識幾個,哪裏能出的了什麼妙計,甘寧無奈只好入夜之後冒險孤身探營,這布營之人也非等閒之輩,外線佈防環環相扣易守難攻,崗哨的位置也是有明有暗,雖然數量不多但一些暗哨僞裝的極爲巧妙,若沒有王滿等人的透露,除非所有哨衛都睡死了,否則甘寧定然會被發現。

    所幸布營之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能有人從營地背後來襲,更想不到精心佈置的崗哨會被自己人揭露,所以所有的暗哨都被甘寧識破了,只用了兩個晚上甘寧就將整個營地摸了個清清楚楚。

    叛軍上下都極爲鬆懈,若在後半夜哨衛昏昏欲睡之際動手,甘寧有十足把握在兩盞茶(十分鐘)之內解決所有哨衛,而敵營之內也存有一些火油和柴草可以利用,敵營依照山坡走勢而建,前低後高,現在雖然是冬季,但羣山之中風向永遠是和山勢相對的,若從敵營前端起火,藉着風勢席捲全部糧垛並非難事,引火之物不足也不影響大局。

    唯一難以解決的就是叛軍的營帳和糧垛相距甚遠,由於糧垛和地面沒有空隙,火起之後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穩定火勢,有沒有辦法將所有糧垛同時引燃,一旦被提前發現,叛軍完全來得及分割滅火,甘寧手中只有十六個人,面對數千叛軍只能眼睜睜看着功虧一簣。

    對於這一點,衆人商量了一整夜也想不出什麼辦法來,最後一個人艱難的說出一個主意,那就是火起之後驅趕馬廄中的馬匹在敵營中製造混亂,盡力干擾叛軍救火,直到火勢無法控制後再尋機殺出敵營。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誰都知道這麼做意味着將和叛軍同歸於盡,在叛軍面前他們十七個人太渺小了,甚至想到急於滅火的叛軍瘋狂的一擊衆人就不寒而慄。

    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看到勝利的希望,可最後一步卻要犧牲自己去換取勝利,所有人內心都在劇烈掙扎。

    士爲知己者死!

    甘寧漂泊多年,一直懷才不遇,眼看着終於得遇賞識自己的劉啓,雖很不甘心,但想到劉啓爲自己所做的一切,甘寧長嘆一聲還是下定了決心按此計行事。

    其他人看到甘寧第一個站出來也只好跟着表示同意,沒辦法,他們的家人都在朐忍,若朐忍不保則家人定然會慘遭屠戮,而且沒有甘寧誰也不可能活着逃出白泉山去,倒不如死的壯烈一些,起碼戰後能爲家人換來一筆不菲的撫卹。

    想通之後,所有人都卯足了勁死死盯着叛軍營地,將糧垛和營帳的位置、守衛的人數和規律牢牢記住,並在腦中想象着一遍遍演練整個行動過程,同時也不停的向上蒼祈求完成任務的同時自己能夠幸運的逃出敵營凱旋而歸。

    也許是他們的祈禱真的感動了天上的神仙,出發後的第十一天夜裏,甘寧率領着十六個敢死隊員悄悄接近叛軍營地,正要準備慷慨赴死,突然發現營外駛入幾十駕馬車,車上裝的不是糧草,竟然是一罈罈美酒。

    有轉機!

    甘寧果斷的下令暫停行動,再次潛入敵營探查,結果得知叛軍的守營校尉要在兩日後的下元節犒賞全軍,屆時叛軍每人都將可以痛飲一番。

    當甘寧興奮的將這個好消息說出來時,其他人高興的差點忘形的歡呼起來,不管酒量有多大,如果每個叛軍士卒都喝下三碗酒的話,那麼後半夜肯定會睡的非常沉,那麼他們就有充足的時間將所有的糧垛點燃,不用再和數量百倍於己的叛軍拼命了!

    沒入密林之前,甘寧不無擔憂的朝朐忍方向望去,自己晚行動兩天就意味着劉啓和朐忍守軍要在叛軍猛烈的攻勢下再苦忍兩天,可如果現在倉促動手能燒掉叛軍多少糧草甘寧實在沒有把握,打蛇不死必遭蛇噬,只要留下的糧草夠叛軍三五日的消耗,那麼可想而知朐忍城將會面對多麼瘋狂的進攻!

    敢死隊員們心頭的重壓大大減輕了,可是與此同時,在朐忍城中的守軍和他們的兩位將軍,鄭雄和劉啓卻是心力憔悴,甘寧出發之後的第三天,叛軍突然集中兵力從三面攻城,攻勢之猛烈超過以往任何一次,調動開城北的守軍後,一直沒有動靜的北面突然出現數千精兵,守軍猝不及防竟然被叛軍一舉攻佔城牆並放下吊橋,結果守軍拼死反擊毀掉吊橋截斷了叛軍的攻勢,花了整整一天才將突入城中的叛軍清除。

    雖然最終還是保住了朐忍,但堅固的城防被叛軍攻破還是讓守軍的士氣頓時一落千丈,而且城中糧草短缺的消息根本不可能長時間封鎖,廣大普通士卒慢慢得知後更是人心惶惶,形勢急轉直下,又無法得知甘寧的進展,劉啓在鄭雄和城中諸將一日數次的催促中也是焦頭爛額疲於應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