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我成了張角師弟 >61.大事不妙
    那天劉啓在城中諸將面前力挺甘寧,不等和劉洪和高鴻商量就匆匆提出突襲白泉的計劃,那時他對甘寧可以說近乎盲目的自信,對甘寧關於叛軍在白泉屯糧的判斷深信不疑。網

    可在衆將走後將突襲計劃的細節向劉洪和盤托出後遭到劉洪的激烈反對,因爲劉啓的目標並不止於偷襲得手燒光叛軍糧草,而且要命令永寧援軍主力趁夜深入敵後,在叛軍潰敗後的必經之路設伏,將其一網打盡。

    其實劉洪也對偷襲白泉的計劃很是期待,不過劉啓的胃口太大,竟然要將衆人期盼已久的援軍也一股腦投進去,這就讓劉洪接受不了了。

    雖然衆人都認同了叛軍囤積糧草於白泉的可能性很大,但畢竟他們現在嚴重缺乏情報來源,這個判斷完全基於猜測,讓一支幾十人的小部隊去嘗試未嘗不可,但要把全城十餘萬軍民一下子押在上面,就不是誰都有這個膽量的。

    沒有得到證實前,猜測永遠只是猜測,萬一猜錯了,遲遲不見援軍又缺乏糧草的守軍能支持多久?眼下守軍各部都是靠叛軍必敗的念頭支撐,可人都是有眼有耳的,時間一長誰都能看出形勢到底如何,人心一旦動搖就將是無法挽回的局面了。

    所以劉洪堅持可以讓甘寧率人繼續執行突襲白泉的行動,可永寧援軍萬萬不可遠離朐忍,一旦城中局勢發生變化,必須立即強攻渡口打通糧道,穩定軍心民心。

    這就好比上賭桌賭博,自己手握很多籌碼,完全可以穩紮穩打以雄厚的實力慢慢壓垮對手,只有劉啓這樣年輕衝動的愣頭青纔會一上來就把所有籌碼一把扔出去以求一戰定輸贏。

    可劉啓有自己的想法,首先他仍然對甘寧的判斷充滿信心,事實擺在那裏,白泉明明就是最適合中轉糧草的地方,叛軍也不傻,怎會捨近求遠舍易取難?

    再說永寧的援軍,每一個人可都是自己寶貴的資本,怎麼能捨得讓他們折損在叛軍的一羣烏合之衆手裏?

    基於自己的私心,劉啓還是力排衆議固執的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實施了,可惜凡事都有兩面,突襲白泉算是賭對了,但對叛軍遠可是大大的算錯了一招。

    自那天起,叛軍一改往日不緊不慢的步伐突然發力,有時聲東擊西,先猛攻一面吸引守軍調動後突然從另一面突襲,或者開始佯攻,趁守軍鬆懈之際突然變成強攻,又或是不停的擂鼓吶喊卻不進攻,待守軍經不起反覆折騰疲憊不堪之際趁夜偷襲等等,各種招數層出不窮讓守軍防不勝防,各處城牆都幾度告急。

    至於反攻渡口,在兩次大規模出擊卻因永寧援軍配合不利慘敗而歸後再也無人對此再報希望。

    第九天,叛軍付出極大代價後終於填平了城北的一段護城河,攻城器械得以發揮作用,本就捉襟見肘的守軍更加疲於應對,各部不得不從平民中強行徵集精壯協助守城。

    而援軍沒了主力也只能在渡口方向偶爾佯攻牽制叛軍,更讓守軍日益失去了希望,甚至很多大族子弟都當了逃兵,士氣幾乎沉至谷底。

    第十一天,叛軍在三架登城車的協助下猛攻城北,再次攻進城中,劉啓親自率領高鴻所部和臨時湊起的千餘民壯,利用叛軍不熟悉地形而未有效的控制所佔領區域的機會攔腰突入到城牆腳下,將叛軍一分爲二,死死頂住城外的叛軍後城中各部纔將城中叛軍圍殲。

    自這天之後,強作鎮靜的劉啓再也坐不住了,對突襲白泉的信心開始動搖,而不知真相的城中諸將因爲援軍不力也不再給劉啓什麼好臉色了,劉洪和高鴻也多次進言要求劉啓儘快修書命令援軍主力馬上回援挽回局勢。

    白泉山腳,密林之中甘寧一動不動的盯着不遠處的叛軍營地,心中默默的計算着時間,身後則是十六個躍躍欲試的身影,要行動了,每個人握刀的手都沁着汗水,不過眼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一個個透出渴望和興奮。

    醜寅相交(凌晨3點)的時候,是人睡眠最深的時刻,終於,十七個黑影動了,凜冽的山風完全掩蓋了他們的腳步聲,他們在甘寧的帶領下迅速穿過密密麻麻的營帳,中途不時有人停下鑽進崗哨,然後很快提着沾滿獻血的短刀鑽出來繼續向前奔去。

    林立的糧垛中,兩人一組,正將背上揹負的火油繞圈澆灑上去,從南到北隔一個澆一個,澆完火油他們迅速奔向另一邊的營地,從幾個大帳子中拖出一桶桶牛油和羊油還有一捆捆乾柴回到糧垛中間……

    甘寧拎着一顆仍然不停滴血的人頭出現了,低聲下令:“點火!”

    兩名隊員立即點起火把按順序將一個方向的糧垛依次點燃,其他隊員看到火起也迅速按照事先的安排將所有糧垛點燃。

    由於火油不多分配到每個糧垛更顯不足,開始火勢蔓延的不快,可是叛軍全都在帳子中沉沉睡去,沒有一個人意識到大禍臨頭,營地建在山體的迎風面上,在夜間風勢極大,而且多日未見點滴雨水天乾物燥,起初在高大的糧垛腳下不起眼的火苗在風中頑強的一點點成長着,最後終於成了沖天之勢,將整個糧垛吞噬了進去。

    直到臨近糧垛的一個營帳裏的兵卒被滾滾熱浪炙烤而驚醒大叫才逐漸喚醒了其他叛軍,等他們反應過來尋找首領時卻發現他們的主心骨嚴豐早已是一具沒有腦袋的屍體了。

    混亂中一些叛軍將領氣急敗壞的收攏了人馬提水滅火,追擊敵人,看到營中有人揮舞着火把向山坡上發信號詢問,被解下繩索的王滿討好的趕緊舉起火把使勁搖動起來。

    叛軍蜂擁着衝出營門,向王滿的信號指引的方向追去。

    滅火的最佳時機早已錯過,現在的火勢已經是人力無法控制的了,數十桶水潑上去火頭卻沒有一絲弱下去的跡象,營中的士卒看到大隊人馬出了營,心裏更加驚慌,越來越多的人不顧軍官的喝罵逃之夭夭,最後那些軍官也明白大勢已去,開始考慮的是自己的出路。

    誰都明白,攻打朐忍的大軍完了,前線軍中幾乎沒有存糧,全靠越來越少的民夫不停的往返於兩地之間運輸勉強維持,現在糧草盡毀,用不了幾天,沒有補給的數萬大軍將不戰自潰!

    而他們,逃回魚復必死無疑,不如躲進山裏避避風頭吧,實在不行降了官軍說不定也能有條活路,這些軍官放棄了徒勞的舉動,也加入到了逃命的人羣之中。

    而遠處山坡上,火光之中十七個挺拔如山的身影正欣賞着山腳下的焚天烈焰。

    “甘校尉,咱們成功啦!”

    看着一臉欣喜的部下們,甘寧也被感染了,露出了多日未見的笑容。

    大火藉着風勢很快蔓延到山坡上向衆人逼近,甘寧這才下令原路返回,而張滿等四人也被幸運的釋放了,若按甘寧一貫的做法早就結果了四人,不過念在他們四人配合積極,趁着心情大好之際甘寧難得的放了他們一條生路。

    至於四人逃走後和更多逃散的叛軍說明真相而導致叛軍崩潰加速則是意外之喜了。

    這歸途和來路仍然是同一條路,此時在甘寧等人眼中卻大爲不同,來時讓人無比壓抑的險峯絕壁,現在踩在腳下再看時卻顯得無比的雄偉壯美,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鬥志。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也沒有無線電,最快的通訊工具就是馬匹或快船,從白泉到朐忍用快馬報信的話也最少需要一天一夜,所以劉啓無法立即分享甘寧等人的喜悅,而朐忍城外猛攻不停的叛軍也不知道這個要命的消息。

    劉啓堅持不住了,只好放棄將叛軍全殲的設想,先後派了五個信使從不同方向趁夜潛出城去聯絡永寧援軍的主力回援。

    有道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晚城外西北方向不知哪路人馬徹夜廝殺,聲震雲霄,次日清晨叛軍高挑這數顆人頭衝城中喊話方知巴西郡的援軍終於抵達,可惜叛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伏擊了剛剛安營紮寨的援軍,援軍大敗,後退了足足五十里。

    這下諸將徹底絕望了,劉啓也暗叫大事不妙,兩天過去了,唯一的希望——聯絡永寧援軍的五個信使卻沒有一絲迴音,不知是他們無法通過重重包圍回覆,還是他們根本就未曾出過包圍圈。

    登上城牆,劉啓遙望着東北方向,這已經是第十五天了,出現奇蹟是沒有可能的了,劉啓只希望甘寧能夠全身而退,隨即又自嘲的苦笑,以甘寧的身手即便偷襲不成也定能自保,還是多想想自己吧!

    “劉將軍!高司馬!……”靠在垛口下的守軍看到劉啓和高鴻紛紛起身行禮,這些天來作戰時兩人身先士卒拼殺在前,戰鬥結束後安撫傷兵,和普通兵卒喝一樣的涼水,喫一樣的幹米飯,尤其是劉啓幫助軍中醫官治療傷兵,不知救回了多少個醫官們放棄的重傷者。

    和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作戰時縮在身後的各級軍官們相比,這一切都讓樸實的普通兵卒們感動不已,劉啓每到一處就像一針強心劑一樣將瀕臨崩潰的士氣再次激活。

    劉啓已經兩天兩夜沒怎麼閤眼了,可他不顧高鴻等人的勸阻,強打精神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四處巡視激勵守軍士氣。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