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戰國風雲人物之名將篇 >匡章篇(3)
    欺凌三晉

    桑丘之戰,是田氏齊國立國以來,與秦國首次對戰。此戰,證明了齊國,是當之無愧,中原諸侯之中第一強國。同時,也開啓了匡章的名將之路。這也是自秦孝公以來,秦國遭遇最慘的一次敗仗。

    這次勝負的關鍵,被一個人盯上了。這個人就是號稱犀首的公孫衍。

    公孫衍趁着齊國破了秦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之時,聯合諸侯伐秦。這就是戰國曆史上重大事件:楚、魏、趙、韓、燕,五國合縱伐秦。

    那麼,做爲擊敗秦國的齊國,爲什麼沒有參加這次合縱伐秦,有以下原因:

    1、齊宣王剛繼位,用戰功樹立了自己的威信,接下來,他要做的事:穩定內政,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沒時間)

    2、公孫衍以楚國爲合縱長,引發了齊國朝臣的不滿,拒絕合縱。

    3、齊國想看着五國和秦國爭鬥,坐收漁翁之利。

    4、齊國和秦國疆域不接壤,伐秦,討不到好處。

    中原諸侯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合縱運動,攻伐秦國。齊國坐在一旁,看五國聯軍和秦國之間的爭鬥。然,五國合縱伐秦,雷聲大、雨點小。聯軍攻到秦國函谷關,就舉步不前,再難往前走一步。

    秦國和五國聯軍陷入僵持,齊國就成爲了雙方爭奪、拉攏的對象。齊宣王,也成爲雙方勝負最關鍵的人物。

    秦國爲了打破僵局,不惜下了血本:

    1、主動和齊國改善關係,並贈送了大量的財物,締結同盟。

    2、主動降低身份,自稱齊國的西番之臣。

    3、言及五國合縱的利弊。

    五國聯軍聲勢浩大,聯軍內部離心離德,尤其是攻到函谷關再無進展。再加上,三晉、燕國精銳盡出,擔心齊國在後方搗鬼,遭到秦、齊東西兩面夾擊。五國聯軍憑藉聲勢浩大,給齊國施加壓力:不求齊國參戰,只要齊國保持中立。

    面對五國聯軍和秦國的爭取,選擇秦國,就會得罪五國。選擇五國,又擔心破了秦國,齊國將會是五國下一個打擊的對象。面對這種情況齊國是怎麼應對的呢?

    五個萬乘之國,打一個萬乘之國。會做算數的人,定會選擇五國。五對一,勝算很大。齊國會不會是下一個秦國,這是齊國君臣最擔心的一件事。

    齊國的態度:不想五國贏,也不想五國勝。

    齊國最想看到的一種結局:兩敗俱傷。

    五國聯軍和秦國都派使者來拉攏齊國,齊國也表態了。

    對五國聯軍:

    1、明確表示加入。

    2、出兵伐秦。

    但,齊國來了一招陽奉陰違。兵是出了,走的速度是非常慢。走到函谷關,也不知道猴年馬月。同時,齊國做了兩手準備。五國聯軍勝,就伐秦。秦國勝,攻三晉。

    對秦國:

    1、明確表示不會加入。

    2、答應出兵救援。

    也可以說,齊國的態度,模棱兩可。答應了五國聯軍,也答應秦國。最主要的是齊國搞了一場盛大的出兵儀式,其目的就是爲了給五國聯軍和秦國看的。

    齊國打算出兵,就要選擇以誰爲將。

    齊宣王繼位,就擊敗秦國。呼聲最高的人莫過於匡章。匡章率軍出征,當之無愧。隨後,齊宣王還派了一個人:靖郭君田嬰。

    此次跨國出征,匡章爲主將,靖郭君田嬰爲監軍。令齊國君臣沒想明白的事:秦國以一國之力破了五國之勢,守住了函谷關。

    燕、楚撤軍,三晉也跟着撤軍。

    秦國和五國聯軍打了一個寂寞,雙方戰事,草草結束。齊國再去湊熱鬧,沒有絲毫的意義。

    五國聯軍攻秦不克,給了齊國一個信號:三晉合,太強大了。找個理由,敲打三晉。

    很快,齊國就找到理由。

    秦國對韓國發起猛攻,魏、趙救援韓國。秦國和三晉在韓國境內的休魚展開了大戰。齊國也按捺不住寂寞,也前來找三晉的麻煩。

    匡章、田嬰率軍出征無功,回國後,無法交代。因此,這二人合計,攻打魏國。

    匡章不僅是一位合格的名將,還是一位戰略家。匡章沒有直接去找魏國的麻煩,而是看準了一個地方:觀澤。

    觀澤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向北可攻趙國邯鄲,向東直取魏國大梁,向南伐韓國新鄭。匡章選擇的這個地方,是戰略要地,會讓三晉不安。

    此時,三晉精銳在休魚,迎戰秦國。齊國突然出手,佔據觀澤,令魏、趙雙方不安。爲了應對齊國,魏、趙迅速做出反應,抽調精銳,前去迎戰。

    觀澤之戰,記錄的文獻很少,沒史料記錄魏、趙聯軍和齊國,雙方投入了多少兵力。也沒記載,魏、趙陣亡了多少將士。

    只知道,觀澤之戰雙方參戰的情況。

    魏、趙聯軍對戰齊國,齊國的主將是匡章。

    三晉東邊迎戰齊國,西邊迎戰齊國。若是往前三十年,三晉之兵何懼齊、秦,加上一個楚國也不懼。可,大爭之世,諸侯都在進步。尤其是齊、秦、楚三國,進步的速度是特別快。三晉,反而有下降的趨勢。

    別人在進步,努力追趕。你不但沒有進步,反而不斷落後。被追趕上,被超越,也是遲早的問題。

    此時的三晉,早就被齊、秦超越,落敗也是時間問題。

    這場對戰的君主:趙武靈王、魏襄王、韓襄王VS齊宣王、秦惠文王。

    這場對戰的主將:魏公孫衍、韓申差、趙公子歇VS秦樗裏疾、齊匡章。

    君主都是戰國時代有作爲的君主,主將都是這個時代的翹楚。尤其是公孫衍,留下了一句蕩氣迴腸的話:一怒諸侯懼。當然,匡章、樗裏疾也不錯,後面的舞臺,都是他們的。

    他們之間的交鋒,鹿死誰手,歷史給出了我們一個答案。

    三晉觀澤,東輸齊,折損好幾萬將士。休魚,西輸秦,韓將申差陣亡,記錄的數字三晉被斬首8.2萬。也許是秦國取得的戰績斐然,掩蓋住了齊國的光輝。或許是爲了突出秦國的戰績,齊國的戰績不足一提。又或者,有人爲原因,還有其他原因。觀澤之戰,留下了幾個字。休魚之戰,留下了具體的數字。

    秦國對戰韓國,魏、趙加入,演變成秦國對戰三晉。齊國的加入,又演變成三晉對戰齊、秦。如果沒有齊國的加入,秦國能否取勝,是個未知數。齊國的加入,幫了秦國的大忙。

    而,觀澤之戰,指揮的將領,正是匡章。

    此次三晉慘敗,不僅宣告了三晉男兒,不再是無敵與天下,留下了一句悲涼的話:三晉男兒多壯士。同時也宣告了齊、秦兩國,足以平衡三晉的勢力。

    觀澤一戰,欺凌三晉,再次證明了匡章的軍事才華,是一位合格的名將。

    那麼,桑丘敗秦,觀澤欺三晉,匡章還會取得哪些斐然的戰績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