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李塵李承乾 >第912章
    第912章

    於是鑑真便在十四歲時從智滿禪師出家。唐中宗神龍元年,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

    兩年後鑑真到達長安,在實際寺依荊州恆景律師學律藏及經論,後歸揚州大明寺講律傳法。

    古天竺固然是佛教發祥地,是理所當然的佛教中心,然而華夏唐代,高僧輩出、寺院林立、佛學昌盛、信徒衆多。

    雖然佛教一開始是從境外傳入,但經五六百年後的發展演變,佛教已深深植根於華夏大地,並形成繁花怒放、碩果耀人的鼎盛局面。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代已成爲當時世界佛學的一箇中心,島國、朝鮮及東南亞各國都受到華夏佛教的影響,各國之間在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也進行了佛學的交流。

    唐玄宗天寶元年,到唐朝遊學的倭國僧人榮睿和普照,受倭國天皇之命,準備物色一位華夏高僧到倭國弘揚佛法。

    他們久仰鑑真的學識功德,於是專程從長安趕到揚州大明寺拜訪鑑真大師。

    榮睿、普照見到大師,行弟子之禮,榮睿恭敬地對鑑真說:“我國在大海之中,不知距華夏幾千裏。”

    “我國雖有三藏經法但卻缺少傳法高僧,這猶如夜裏想到幽暗的房中取寶,但沒有蠟燭也是枉然。我們受天皇之命,恭請大師暫舍此方的優厚環境,到海東的我國去充當導師。”

    鑑真見榮睿、普照情詞懇切虔誠,又想到弘揚佛法是僧人之本,便欣然接受了對方的邀請,決定東渡倭國。

    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海路航行十分艱險,不少僧人考慮到這點,都是十分猶豫不定,可鑑真卻毅然表示:“爲傳佛法,何惜身命!爾等不去,貧僧一人也要去!”

    鑑真的態度感動了衆僧,當時就有二十多人表示願隨鑑真東渡。

    這年,出海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但由於鑑真手下弟子們意見分歧,錯過了時機。

    第二年十二月,第二次東渡,但出海不久,船隻觸礁受損,只好折回。

    第三次東渡,由於有人報告了官府,受阻未成。

    天寶三年,鑑真派弟子預先購買船隻,並率衆祕密南下,以“巡禮佛跡”爲名,準備第四次東渡。

    不料留在揚州的弟子們出於對師父的愛護,向官府呈遞了阻止鑑真東渡的文書,於是官府派兵攔截了鑑真一行,並護送回了揚州。

    這樣又過了四年,天寶七年,鑑真開始了第五次東渡。沒想到船隻出海後遇到狂風巨浪,失控迷航。

    劇烈的顛簸使所有的人都嘔吐不止,幾天後船上的淡水喝完,一連五天五夜大家滴水未進。

    鑑真不愧是佛門高僧,在這生死難卜的境況下,他十分鎮定,每天只靠嚼幾粒生米維持。

    到第七天才逢喜雨,大家痛飲一番,基本恢復過來。

    然而漂流了十四天以後,大家才發覺靠岸的地方不是目的地倭國國,而是偏離倭國國更遠的海南島南部。

    鑑真一行過海到了廣州,準備北上,再次東渡。

    這時鑑真大師由於勞累過度,加上南方炎熱,患了眼疾,醫治無效,不久後竟雙目失明。

    接着,倭國僧人榮睿不幸病逝,鑑真得力的弟子祥彥又在途中死去。

    幾次東渡先後受阻受挫,已損失三十六位華夏和倭國僧人的生命,但這一切劫難並沒有使鑑真退縮。

    三年後鑑真一行經長途跋涉回到揚州大明寺,鑑真仍在醞釀新的東渡計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