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開着房車回大唐 >322章:果然有問題
    “爲何?”李治驚訝地轉頭望向李浩,指着外面的那羣災民,激動道,“你看看他們,走得這麼慢,一看是沒喫飽,連走路都沒力氣了。!”

    李浩緩緩道:“殿下,治災,是爲了讓災民活下去,不是爲了讓他們喫飽,”

    “不喫飽?”李治一臉懵逼地望向李浩,在他印象,喫飽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啊,可對於災民來說,難如登天,災民的目標是活下去,他越發感到悲哀。

    李浩點頭道:“若想讓難民們喫飽,傾盡朝廷存糧,也難足夠,如此一來,反而有許多人會餓死,而殿下你眼前所見的這些難民,都是遭災不重的,他們都自備了糧食,不會餓死的,後面還會遇到很多難民,倘若一遇難民要散糧,咱們會因爲糧食不夠而耽誤了行程,耽誤了行程會耽誤治災大事。”

    “倘若……倘若……”李治有點生氣,小臉憋得通紅,道,“倘若遇到難民快要餓死了呢?也不幫他們?”

    李浩聞言緩緩閉眼,語氣沉重道:“還是不能幫,倘若是快要餓死的難民,幫了反而會引發騷亂,難民可以餓死,卻不能動亂,一旦動亂,會死更多的人。”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李治感覺自己三觀都要崩塌了,明明自己有糧食,卻不能用來救人,他好鬱悶,好生氣,他也不知道該氣誰,氣李浩嗎,不是,李浩又沒做錯什麼。

    李浩繼續道:“殿下,想要操持好一個國家,讓百姓都能喫飽穿暖,是很不容易的,這一點,你父皇做的很好,你父皇是難得的明君,他也一直在努力,爲的是讓大唐百姓戶戶有餘糧,這樣,算遭遇天災也不怕了。”

    “戶戶有餘糧。”李治聽得有點神往,道,“你說要是戶戶都有餘糧,是不是不會有人再餓死了。”

    “可以這麼說吧。”李浩緩緩點頭道,“但眼下,殿下你不能散糧,治災,首先不能有貪念,其次不能心軟,唯有硬起心腸,不被災民們感染了情緒,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才能救活更多的人。”李浩的神色有點嚴肅,他能體會李治此刻的心情,因爲在庭州的時候,他親身經歷過這種無力感,眼睜睜地看着百姓們因飢餓而死的心痛,時不時都會徘徊在他心頭。

    李治還是很有大局觀的,他回味了良久,似乎有點明白李浩的意思了,肅然向李浩拱手一禮:“多謝先生教誨,治受教了。”

    李浩也拱了拱手,道:“殿下聰慧,慢慢會懂我的意思的。”

    行程繼續,李治爲了不讓難民們影響情緒,一路都不敢開車窗,靜靜地坐在馬車想李浩教導他的那些話,其有一些話,始終在他腦海翻來覆去,是戶戶有餘糧那句。

    按照李浩的意思,只要大唐百姓富足到戶戶有餘糧的地步,那麼算遭受天災,也不會有人餓死了,多好,李治很憧憬那樣的畫面,他心立志,等自己長大了,太子哥哥做皇帝了,他一定要向太子哥哥力薦李浩,讓李浩做大官,跟房玄齡一樣大的官,因爲他覺得李浩是無所不能的,李浩一定能幫太子哥哥將這個國家治理得很好,達到戶戶有餘糧的境界。

    七日後,他們進入河北地界,河北遭災最重,一路經常碰到遷徙的難民,而且這裏的難民與河東的難民不同,許多人家裏房屋被壓垮了,什麼東西都帶不走,好多難民衣衫單薄,凍得臉色發青,還有許多人已經餓暈在路旁,當真應了哀鴻遍野一詞。

    一路行來,李浩的臉色也漸漸變得難看,沒想到河北雪災如此嚴重,才進入河北一天,便已見到數千流民,照這個架勢,河北難民的數量絕對達到三十萬以,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雪災一向不算大災,沒想到這次的雪災竟如此之大,當真匪夷所思。

    改道向東北方向又行十日,終於到達恆州了,恆州城外聚集了大量遊民,足有四萬之多,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宛若烏雲,讓人心頭一沉。

    李治王駕到達恆州城外,李浩派人去向難民們打聽情況,一問方知,恆州刺史不讓他們進城,但卻派人在城外替他們紮了許多避難帳篷,而且每日施粥兩次,雖無法保證溫飽,卻能勉強活命。

    過了片刻,城門緩緩打開,恆州刺史呂棟帶領滿城官員齊迎王駕,李浩此刻是李治的代言人,讓呂棟快速迎他們進城,免去一切虛禮,莫要耽擱治災事宜。

    入城後,李治王駕暫落刺史府,李浩以李治的名義去找呂棟,向他詳細瞭解恆州災情。

    呂棟一看是個老實人,當即將恆州的的情況向李浩說了一遍。

    恆州確實遭災頗重,但恆州府庫還算充實,有餘糧兩千多石,勉強可以撐一段日子,不過城外的災民每天都已數千的數量在增加,也不知何時是個頭,呂棟也是憂心如焚,至於爲何不讓難民進城,呂棟也是怕難民進城後會擾亂城治安,畢竟遊民的可信度不高,若是有人餓急眼了,做出違紀之事,那可不妙,數萬遊民啊,那可不是鬧着玩的。

    李浩對於呂棟謹慎的做法表示理解,遊民騷亂容易引起恐慌,不過眼下晉王到了,事情該改一改了,李浩讓呂棟在城清出空地,爲遊民安置避難帳篷,然後開城放難民入城,每日施粥量加大,分發棉衣,棉被,因爲後方賑災糧款很快便能到了,最重要的是要向難民們宣告晉王代天巡狩的消息,讓那些難民安分點,別搞事,誰若搞事,直接拿問入獄,不得輕饒,恩威並施,方能見效。

    呂棟當即按照李浩的吩咐,開始派人在城清理出三片大空地,安扎帳篷,隔日一早,呂棟便派人打開城門,李浩在城頭大聲宣佈,皇子晉王駕到,代天巡狩,悲憫衆民,放衆人入城,每日多施粥一次,並分發每戶棉衣棉被……

    衆難民聞言感恩戴德,於城下高呼吾皇萬歲,有些老者甚至激動得涕淚橫流,在親屬的攙扶下魚貫如此。

    折衝衛士和李浩帶來的一千左驍衛幫忙維持秩序,三個難民落腳點都被封鎖,不許難民外出,以防有品德不良者騷擾城百姓。

    還好,大唐的百姓較有節操,難民也是民,只不過遭難了而已,只要能有一口喫食,他們都不會搗亂,一天下來,難民們表現非常好。

    後方又有快馬來報,糧款隊距離恆州還有三日行程,李浩越發安心,決定明日前往定州。

    隔日一早,晉王的王駕啓程前往定州,由於現在道路已通,他們行得又快,第二天午便到達定州。

    讓李浩驚訝的是,定州城外哭聲慟天,無數難民在城下哀嚎磕頭,李浩都不敢讓李治的王駕靠近,以防出現民變,數萬難民啊,打又不能打,萬一民變,後果不堪設想。

    李浩和陸雲陳松三人換了一身舊衣衫,步行七八里來到城下,混入難民羣,向難民打聽情況,一問才知,定州乃是河北受災最終的州郡,這羣難民來自定州城附近的村鎮,也有附近縣來的,然而他們來了將近十天了,定州刺史秦淼也象徵性地施了三天粥,在城外紮了三十幾個帳篷,然後說城倉庫空虛,已無糧可派,讓他去別處去,難民們可是一路艱辛來到這裏,哪裏還有力氣去別處,若是去了別處,那得餓死在半道,只能在城外哀嚎苦求。

    李浩聽到這些話後頓時蹙眉,據恆州刺史呂棟所說,恆、定、易三州最近幾年莊稼收成都還不錯,恆州城的府庫能有那麼多糧食和存銀,爲何定州卻倉庫空虛,這有點不正常,李浩沉吟良久,開始在難民羣散播消息,大唐皇子晉王殿下代天巡狩,治災救民,片刻將至,讓他們不要驚慌,衆難民聽到這一消息均都振奮不已,皇子耶,皇帝的親兒子呀,皇帝居然派自己親兒子來了,他們有救了,刺史再大,有皇子大嗎,雖然有許多人不信,但此刻他們早已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只能希望這個流言是真的,因爲這是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李浩見難民們這個反應,當即便放心少許,回到晉王的王駕前,然後打起晉王儀仗旗號,帶軍緩緩開往定州城。

    那些難民見晉王果然來了,紛紛跪地磕頭,高呼皇恩浩蕩,李浩爲大唐百姓的節操所折服,都已經餓死不少人了,還能如此有節操,恐怕也只有大唐的百姓們能做到了。

    定州刺史秦淼一聽說晉王駕到,趕忙帶着城大小官員出城來迎,城門口處,李治按照李浩的吩咐,走出馬車當衆宣佈,他們帶來一千石糧食,自即日起,每日施粥兩次,難民們聞言歡欣鼓舞,再次跪地高呼皇恩浩蕩。

    這次李治並沒有住在刺史府,而是住在驛站,這是李浩提出的,因爲他在城門口看到秦淼時,便覺得這秦淼爲人諂媚奸猾,說話喜歡拍馬屁,朝官偶爾拍拍馬屁還屬正常,畢竟伴君如伴虎,但身爲一個封疆大吏,馬屁拍得這麼溜,這有問題了。

    傍晚時分,秦淼派人給李浩送來請帖,說是在刺史府設下薄宴,希望李浩能去赴宴,爲李浩接風洗塵。

    李浩看請帖的時候,李治也在場,因爲他們在商議定州的災情,李治忙問:“這秦刺史請帖說什麼?”

    李浩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將請帖遞給李治,讓李治自己看。

    李治看完後一臉困惑,擡眼望向李浩,問:“這秦刺史……爲何不請我?卻請你?”

    李浩雙眉一挑,冷笑道:“這秦淼,果然有問題啊。”

    /46/4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