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人人都愛馬文才 >257.身後之事
    梁山伯的辦事效率很快, 這種效率放在士族尸位素餐、庶人趨吉避凶的普遍行事風格下,就顯得尤爲珍貴。

    辦事效率快, 也意味着特別容易得罪人,尤其是在他短短時間內就扒了困龍堤、抓了楊勉等惡吏、開倉換了欠條的情況下

    誰都看得出,每天咳血的梁山伯是活不長了, 這纔像是安排後事一樣完全不顧後果的去做他想做的事。

    “梁縣令, 今夜已經是半個月來的第四波了。”

    太守府的都使冷着臉收回刀。

    “你除了此地的士族,還得罪了什麼人”

    “咳咳,我一介寒生,能得罪什麼人”

    因爲是睡下一半突然披衣起來的, 梁山伯的嘴脣有些發白, 看起來像是隨時都能斷氣。

    都使們本想再問,看他這個樣子,也不好問了。

    “梁縣令,我們明天就得押解楊勉等人返回太守府了。”秦都使嘆息着說,“你得罪了此地的士族,破了困龍堤之局,太守必有賞賜賜下,但明面上卻不能支持你什麼, 你”

    他本想說“你好自爲之”,可想到之前醫官下的結論,竟覺得這話都說不出去了。

    梁山伯怕什麼呢

    他都活不過一個月了。

    最後, 他只能拱拱手。

    “梁縣令放心, 太守府的賞賜, 我必讓上面在一個月內給你賜下。”

    至少,讓他的墳塋能修的能見人吧。

    梁山伯聽懂了他們的言外之意,苦笑了下,謝過了他們的好意。

    待都使們離開後,梁山伯從枕下掏出了馬文才寄來的書信。

    良久後,他發出了一聲長嘆。

    第二天一早,都使們果真押解着楊勉等人離開了。

    撐腰的人一走,原本還按捺住沒有騷動的鄞縣大族們頓時動作了起來,不停的讓家中管事來官府催債。

    他們就是仗着梁山伯不敢真開官倉替百姓還糧,只是拿着“二轉手”的借條想撐到秋收後而已。

    既然如此,他們就讓他撐不到秋收。

    “令長,要不,我們乾脆閉衙吧。”

    書吏見梁山伯兀自硬撐着每天都開衙,擔心地看着他。

    梁山伯見着堂下的同僚,眼神很是複雜。

    他此番去了,對他來說並不是壞事,可對於這些相信他、跟隨他一起從會稽學館而來的同窗來說

    卻是辜負了的。

    “載言,跟我走到現在這一步,你悔不悔”

    梁山伯澀然道:“你們你們悔不悔”

    堂下的學子們在學館中時尚有學館發下來的儒衫袍服,到了縣衙裏,因爲都是小吏,穿的也都是灰撲撲的,原本有七分的風度,現在也就只剩了一分。

    加之老是跟着跑田間地頭,有不少已經曬得漆黑,渾然不似個讀書人。

    “自然是悔的。”

    被稱爲載言的佐吏低聲回答。

    梁山伯的表情更加苦澀了。

    “悔我們在學館中時,爲什麼不多點東西”

    “悔我們爲何如此無能,只能讓山伯你以身犯險”

    “悔我們如今面對士人的刁難,卻只能眼巴巴寄希望於你,卻不敢做出任何決定”

    載言身後的諸佐吏皆面露尊敬之色。

    “我等出身一致,可山伯你卻敢以一介庶人之身,隻身上困龍堤,在士族虎視眈眈之下放了那蛟龍以身破局”

    “我等接受的是一般的教導,你卻能以百姓爲先,不顧士族的威脅,毀掉那麼多張足以讓人家破人亡的借條,以官府之勢化解百姓的危機”

    “我等皆是一樣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你卻有勇氣在被縛上困龍堤後,仍與楊勉周旋,與士族周旋,與百姓周旋,身殘志堅”

    梁山伯原本還滿臉慚愧,到聽到“身殘志堅”一句時,喉頭不由得又一癢,猛烈咳嗽起來。

    那一陣一陣的咳嗽終於讓宋載言躬下了身子。

    “爲這樣的縣令效力,吾等不悔”

    “我也不悔”

    “你當縣令的都不怕丟官,我等皆是小吏,怕什麼我就怕被別人戳脊梁骨”

    “我等還年輕,就算今日丟了差事,明天還能再謀。可這些百姓,怕是熬不過去了。我等都是寒門出身,我們都不幫百姓,難道還靠士族貴人們偶發慈悲嗎”

    “如果賀館主在這裏,也一定是誇我們做得好的”

    幾人的回答發自肺腑,也回答的毫不猶豫。

    他們希望自己的心裏話,能讓這位年輕的縣令心中更寬慰一些、“走”得更輕鬆一點。

    “好,好”

    梁山伯喉頭哽咽,鼻端也酸楚難當,沙啞着嗓子沉聲道:“你們都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能與諸君共事,是我梁山伯的幸運。如你等這樣的品性,相信也會得到其他君子的看重”

    他從懷中拿出一封書函,遞與爲首的載言。

    “這是一封薦書。”

    梁山伯說:“和我們同出會稽學館的馬文才如今已經入了建康國子學,成了天子門生”

    他在衆人的疑惑眼神中解釋着。

    “馬文才是士族出身,才德你們也瞭解,如今正前途光明,是立志要成就大事之人。他之前手中缺人,一直託我引薦,但我這人行事素來謹慎,若不是品性、能力都出衆者,我也不願隨便引薦”

    衆人聽聞這薦書是什麼意思,頓時面上都露出喜色,可一想到這“薦書”實際上就是梁山伯的“託孤”之書,那喜色又一個個忽而轉悲。

    有幾個多愁善感的,更是轉過頭去,用袖子拭去眼角的熱淚。

     

    ;宋載言接過了薦書,只覺得手中的書函有千斤重,訥訥不能語。

    “我料想太守府的賞賜很快就會賜下來。我無父無母,亦沒有後人,待我走後,你們料理完我的喪事,取了剩下的,一起去建康,拿着文書,去國子學尋馬文才。”

    梁山伯臉上帶着笑意,毫無吩咐“後事”的樣子,“我之前已經向馬文才去了信,告知了此事,你們拿着我的薦書,必能等到好的安置。跟着馬文才,比跟着我要有前途”

    “梁縣令”

    幾人呼道:“我等豈是趨炎附勢之徒”

    “這不是趨炎附勢。我看待百姓之心,與文才看待百姓之心,並無二致。我看待世道之心,與文才看待世道之心,也並無二致”

    梁山伯嘆道:“但,我沒有他那樣的出身,也沒有他那樣的手段和資源,這也決定了我註定做不到他能做到的事情。”


章節報錯(免登陸)